李岩松,男,北京市残联运动队的一名80后盲人运动员,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和2008年的2022年北京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他曾在男子4×100米接力和男子200米中、400米中分别获得金牌和银牌。
人物简介
30岁的残疾人运动员李岩松,年轻的脸上挂着笑容,外表看不出他有残疾,挺拔的身材,敏捷的动作,无论如何也难与“残疾人”挂上钩。当你表示疑惑时,他会告诉你,他所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他的视力只有0.1,是视力残疾,只能看到2米内的物体。尽管他今年才30岁,可已经是残奥会赛场上的老将了,在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和2008年的2022年北京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他曾在男子4×100米接力和男子200米中、400米中分别获得金牌和银牌。这次出征,他力争再次拿到金牌。
人物经历
李岩松生性好动,从小喜欢跑跳,那时的他视力还正常。小学时,他就被爸爸送进体校练田径。他家住通州区,家中只有父亲一人上班,母亲在家务农,家中还有一个姐姐也在体校练短跑,在他的印象中,上体校训练是天经地义的事,训练中的苦,那也是应该吃的。“那时候训练,鞋子和袜子都很费,我脚上的袜子经常出现大洞,露出里边的脚趾。我家穷,没钱买新的,我就把爸爸妈妈的袜子拿来穿。有时候,鞋子穿破一只,我就留着另一只还能穿的,以后看谁还有“另一半”,找过来拼到一起凑合着接着穿。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视力开始明显下降,最终他只能看到眼前两三米内的物体。大夫曾跟他说,他的视力已不适宜从事剧烈运动,当时他痛苦万分。但随后,他经过努力入选了北京残联运动队。田径训练是枯燥乏味的,每天在操场上周而复始地跑大圈。由于视力不好,还时常担心被障碍物绊倒。“当时心理障碍挺严重的,因为有一次我跑的太快,拐弯时跑偏了,没看到旁边球场上的一个单杠,一下就撞上了,当时疼得我呀……”李岩松说,由于当时视力突然下降,他还不习惯眼前的模糊。
之后在训练中,这个阴影一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自己的成绩有所下滑,让他内心很着急,他想改变这种状态,之后在教练的帮助下,他一遍遍地在弯道上找感觉,双脚磨出了血泡,全身肌肉酸疼让他难以入睡,但他一直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了三项冠军并打破了全国纪录。2004年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获得金牌,第一次登上了残奥会冠军的领奖台上,当庄严的国歌响起时,他在心中默默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他终于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实现了自己的世界冠军梦。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上,他又一次获得金牌。
“不知这次去伦敦会跑出什么成绩,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尽力的。”虽然是残疾人,可从李岩松身上看不出丝毫的自卑感。李岩松说,他从小就和正常孩子一样,在普通学校念书学习,和其他同学之间相处,感觉与别人没什么不同。李岩松认为,只要是健全人能完成的事,他也同样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