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梦奇(?—1943),中共党员,革命烈士。纺织专业大学生出身,历任平乡县县长、中共巨鹿地区专员,生平具体事迹已不可考。1943年冬天,因汉奸出卖被日军包围,晋梦奇宁死不当俘虏,自殉国。安葬在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称呼缘由
1942年日本人五一大扫荡,集中了极大的兵力,把华北敌后根据地当作正面战场来处理。那个时候,八路军的主力被迫就撤到太行山方向去了。当地就很困难了,晋梦奇当时就讲“我一定要留下来”。为什么?“我是地方工作人员,如果这个地方我们没有地方工作人员的话,老百姓的心就垮了。”的确是这样,如果一个地方只有游击队,那这个地方不是你能站得住的。你必须得有自己的政府、自己的工作人员在这儿,老百姓才会真把你当作自己人。晋梦奇就留下来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八路军的武工队的概念,晋梦奇在里面做了很多贡献。他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到了1943年,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被迫把力量撤走,他所在的这一带地区,已经是“白天是敌人的,晚上是我们的”。但他就在胜利的前夜牺牲了。他的牺牲也非常传奇。
冀中的老百姓,习惯称呼晋梦奇为“晋司令”。其实晋梦奇被称为“司令”是一个错误,他的身份是中共巨鹿地区负责九个县的专员,因此从性质上说他并不是军人。被称为司令是因为老百姓看到“好几个团长都对晋司令可恭敬的咧”,加之晋梦奇出入总带一支三号手枪,因此认为晋梦奇官比团长还要大,就是司令了。那个时候军人穿便衣的很多,没有人分辨他是否真的是“司令”。
人物性格
晋梦奇最早的职务是平乡县县长,对于这个纺织专业大学生出身的县长,最开始他并不是很被家乡人所接受。但这个学生县长的确有一种非凡的气质。
少年晋梦奇的性格沉静如水,具有遇事不愠不火、镇定自若的领导气质。晋梦奇本人并非军人,也不善战,但善筹划安排,因此每次日军袭击,晋多担任转移总指挥的角色。乡人回忆,即便周围炮声轰鸣,哀鸿遍野,晋总是一副平常面孔,不慌不忙,不喜不怒,千头万绪中井井有条地安排各种事务,无论形势多么紧急,每一次他都能安全地把大家带出险地。所以几次以后,当地的乡民就形成了只要看到晋司令就放心的习惯。他的威望自然也就建立起来。
晋梦奇是地方干部,而当时在宣传上对部队人员更为侧重,因此其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他的墓碑上,只记有对他“危急时刻指挥若定,生死当前忠贞不屈”的盖棺评语。
冀中斗争
晋梦奇是当时华北地区最有效率的地方干部之一,陈再道的骑兵团,有一多半战马就是晋想方设法筹划而来,最终成为冀中最精锐的劲旅。
晋梦奇也是坚持在五一大扫荡后留在冀中的少数地方干部之一。战争中,地方干部的作用非常重要,是衡量一个根据地是否变成游击区的标准。所以,在冀中地区被破坏尽,“一枪打穿根据地”的危难条件下,晋梦奇选择留了下来,并始终坚持在日军占领地区行使政权职能。他也是最早提出用“武工队”形式进行斗争的冀中干部之一,且明确提出“不要红军干部”,因为红军多是南方人,不容易在本地隐蔽和行动。
武工队,是纯粹由冀中自己的子弟兵组成的特殊武装,冀中的恢复,就是从武工队的出现开始的。而武工队的产生,也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当时失去了冀中的八路军,陷入了粮弹两缺的艰难困境,平均每人子弹不足十发,而土造手榴弹又多不发火,效果很差。因此,八路军没有以主力部队恢复冀中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晋梦奇等冀中干部提出了“武工队”的概念。
他们根据八路军中富有战斗经验的冀中指战员较多这一特点,集中少量精锐兵员,配以最好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回到冀中根据地以便衣的形式活动,同时保卫地方政府,并进一步恢复冀中补给区的造血能力。
武工队对日军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八路军作战部队。他们活动于日军核桃壳防卫体系的内部软腹地区,机动灵活,火力强大,擅长短时间、高频率的强袭,尤其是皆为本地人,对冀中地方特别熟悉,深得当地人民的支持,只要把枪藏起,根本分辨不出他们和普通百姓的区别。
武工队如同脊梁一样,使惨遭蹂躏的冀中父老心中的怒火找到了支撑点。经几个回合的较量,到1943年秋天,冀中根据地又渐渐恢复了生机,大部分地区呈现日军控制白天,中国军队控制夜晚;日军控制干线据点,中国军队控制农村地区的局面。
牺牲经过
晋梦奇牺牲在局面已经完全好转的1943年冬天,冀中已经度过了最艰苦的时期。
一日,晋梦奇前往某地开会,只带了一个警卫员。当时的局面,抗日武装基本都在日军无法控制的夜间行动,晋司令也不例外,他半夜就和警卫员出发了,两个人一人一辆脚踏车。
不幸的是,路上晋的脚踏车出了故障,不停地掉链子,所以他走走修修,修修走走,总是修不好,一不小心,天就亮了。当时他和警卫员是在河套里走,边走边收拾车,这时,被一个汉奸发现了。
抗战中河北的忠义英雄固然很多,汉奸也很多,但是它的定义相当模糊。比如这次晋司令碰到的汉奸,在这次出事之前,是从来没有做过汉奸的。他的真实身份只是一个捡粪的老头儿。但这个捡粪的老头儿却知道日本人正在悬赏捉拿晋梦奇!他看到晋梦奇两人的时候,几乎马上就认出了。因为晋脸上有几颗浅麻子,有个外号叫作“晋麻子”,这个特征暴露了晋的身份。
这捡粪的老头儿还特意证实了一下,他凑近两个人,故意问:“晋司令,车坏啦?”
看到是个老人,又是个穷人,晋梦奇不疑有它,还问他会不会修车。这老家伙看了看,说不会,就沿着河套一边捡粪,一边走去。这老头儿拐弯就进了日本炮楼,接着,几十名日军就沿着河套向晋梦奇他们二人扑来。当时晋梦奇和他的警卫员已经上了公路,警卫员眼尖,发现日军突然出现,立刻让晋司令骑他的车快走,自己就地抵抗。这个抵抗不可能持久的,只几分钟,警卫员战死,但他尽到了职责,晋梦奇甩开追兵,逃进了一个小村子。
可是,刚刚穿过村庄,对面的公路上,另一个据点的日军也赶过来了。没办法,晋梦奇只好再退进这个小村子里。这个村子名叫作刘家窑。
当时,冀中各村庄多有地道或者特殊的隐蔽部,像晋梦奇这样的地方干部对它们的位置都非常熟悉。刘家窑的隐蔽部在一个房子的夹壁墙里,晋梦奇司令就躲进了它的里面。日军立即包围了刘家窑,进村搜索。他们找到了晋梦奇的自行车,却找不到他的人。
日本兵就把全村的老百姓都围起来了。日本军队在华北有一个政策:如有证据说明某村庄“窝藏”抗日武装,处罚就是将全村的人杀死,房子烧掉,除非他们交出窝藏的人来。抓不住晋梦奇,他们就要杀死全村的男女老少。
村里人没有交出晋梦奇。一方面,冀中的老百姓在保护武工队方面是相当坚决的,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的乡亲;另一方面,晋梦奇突然进村,大概村民就算有人想交出人来,也无从知道他在哪里。结果,晋梦奇司令就自己走了出来。他镇静地走出隐蔽部,随身的文件早已烧掉,只提着他的枪——一支三号手枪。
日本人吃了一惊,随即以为他是来投降的。我祖母的表兄晋梦奇走到隐蔽部门口,他仰头看看天,面容平静,从容地把手枪放进自己的口中。
一声枪响······
1943年11月14日,华北已寒冬萧瑟,中共巨鹿地区专员晋梦奇烈士在刘家窑村被日军包围,晋宁死不当俘虏,自戕殉国。临死前,他没有说一句话。晋梦奇牺牲后,日军拖着他的尸体游街示众·····
1951年,出卖晋梦奇的汉奸被判处死刑,押送到晋梦奇烈士的墓碑前枪决。负责此案的,正是晋梦奇司令的好友张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