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

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由原山西大学自动化系和软件学院组成。2020年5月21日,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电力与建筑学院全体干部教师大会在大东关校区综合楼报告厅召开,自动化系与软件学院整合组建“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

历史沿革

山西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3年。

2005年在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下设软件工程开始招收本科生。

2014年6月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学校开始大力发展工程类学科。

为了加强计算学科类技能型、工程型人才培养,2014年9月学校决定由原计算机工程系与山西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员合并组成软件学院,并在大东关校区独立建院,开始大规模招收本科生。

科学研究

学术资源

软件学院现组建有“中文信息处理与机器学习研究”、“GIS研究”、“计算机视觉研究”、“信息安全研究”等四个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为:面向大规模中文文本数据的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利用GIS的图形处理与数据库管理技术为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逼真的和即时的可视化信息;计算机视觉相关理论与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等。

科研成果

在项目及团队的带动下,学院曾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等奖励。截止2014年底,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包括在《NeuralComputation》,《IEEETransactionsonKnowledgeandDataEngineering》,《软件学报》等期刊发表文章。申请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近10项,撰写和参与撰写教材和各类著作12部。据不完全统计,学院在这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50余项,项目总经费超300万元。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3月根据学院官网显示,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有教职工113人,专职教师8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0人,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1人

院系概况

目前学院在校生有两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专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校生1407人。2014级只有软件工程一个本科专业,在校生969人,设立三个专业方向: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

学院与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共有、共建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软件工程硕士、博士培养主要由坞城校区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承担。

学院拥有山西省最先进的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现拥有每秒20万亿次浮点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1套(山西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该平台有58个计算节点,CPU核数954个,6个K20GPU计算节点,为学院开展高性能的软件测试提供了基础平台,为学院培养高端软件人才提供了基础设施。

学院拥有PC机教学实验室7个(4个200座,3个120座),PC机总数1200台,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拥有软件工程专用实验、实训室(200座)2个;拥有容量为200T的云存储、云服务(18个节点)1套;拥有网络实验室2个;拥有思科锐捷网络神州控股网络设备多台套。

人才培养

截至2021年3月根据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在校生366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8人。各专业为电力企业、软件产业及其他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多年来就业率始终保持95%左右。与多家电力企业、科技企业建立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机制,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和年轻教师,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带学风、学风建设促创新”的良好氛围,学生的专业能力、工程素养显著提高。在“西门子股份公司杯”智能制造挑战赛等专业竞赛中,学生屡获佳绩。在华为ICT大赛、蓝桥杯软件大赛等全国赛事取得良好效果与社会声誉。建于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的研究生工作站获批省级“电站控制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每年邀请公司董事长、学科专家、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举办学术报告会或科技论坛,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国际国内的交流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与国际视野。通过教育实践充分肯定了校企联合培养工科人才的教育模式。

校园环境

学院位于山西大学大东关校区,即太原市大东关红沟南街36号。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2024-03-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