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弘纲(1492-1561),明代经师,字正之,号洛村,原籍江西雩都(现江西省于都县)。他是王守仁的学生之一,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对王守仁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发展。
人物经历
黄弘纲是明朝时期的正德举人。他曾拜王守仁为师,成为王门的重要弟子。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被任命为汀州府推官,后来又被提拔为刑部主事。由于与吏部尚书发生冲突,他选择辞职并返回家乡。黄弘纲的学术观点虽然继承了王守仁的思想,但他并不赞同王守仁提出的“四句教法”。他认为良知应该是天然存在的,没有体用、先后、内外等区别。他还批评了一些人的观点,如聂豹的“归寂”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黄弘纲的著作包括《村集》。
学术贡献
黄弘纲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王守仁思想的研究和推广上。他在王守仁去世后,继续居住在其家中三年,以示敬重。黄弘纲的学术观点经历了变化,早期强调“持守”,后期则主张“不致纤毫之力,一顺自然”。他擅长解释老师的学说,尤其是王守仁晚年的“良知”概念。黄弘纲认为,真正的良知应该是天然的,而不是通过意念的善恶区分而来。他引用杨简和程颢的观点,支持他们的立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黄弘纲还提倡“无私”和“反求”的修养方法,认为这是接近圣人境界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黄弘纲_黄弘纲介绍.国学迷.2024-09-27
【方志于都】黄弘纲和他的家族.搜狐网.2024-09-27
【方志于都】黄弘纲.搜狐网.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