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

安源区,隶属于江西省萍乡市,是中共萍乡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萍乡市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科教、交通中心。该区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中部,毗邻湖南省,历史上有“吴楚咽喉、赣湘通”之称。沪昆高速铁路、沪昆高铁横贯全区东西,与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两条主动脉相联。320、高雄—成都公路,沪瑞、萍栗高速公路,双十字纵贯境内。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著名景点乌龙山、鹅湖园、秋收广场、安源世纪广场、金螺峰、江西安源国家森林公园,人口553293人(2020年)。

安源区在三国末期单独设郡县,至今已历1700余年。安源是中国近代工业崛起的地区之一。光绪二十四(1898年),清末邮传大臣盛宣怀在安源创设煤矿,为当时清帝国十大厂矿之一,安源成为当时中西合作的一个典范,中西文化交流汇集的一个重要结点。截至2017年末,安源区区域总面积212平方千米,安源区户籍人口38.34万,全区辖6个街道、4个镇。实现生产总值(GDP)287.29亿元,同比增长8.9%

安源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上世纪二十年代,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在此领导工人革命,开创了“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全国最早的中共地方党校”等15个全国之最,安源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无产阶级的大本营”。

2021年,安源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60.90亿元,同比增长14.25%。

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萍乡市在距今十几万年以前已有人类活动的遗存;四、五千年前先民即在此定居,为百越族的一支三苗族原始社会晚期遗址遍布全市;商周时期隶属扬州市地,进入了文明社会,留存着当时的城址。

萍乡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地;三国早、中期,萍乡为孙吴扬州豫章郡宜春县地,末期的吴帝宝鼎二年(267)设立萍乡县,属安成郡,为豫章、庐陵、长沙三郡接壤地区,县治设在芦溪古冈,此为萍乡建县之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萍乡属袁州专区,后改名为南昌专区、宜春专区,亦属之。

1960年9月30日,萍乡市改县为市,属宜春专区;1962年全市设八区,其中城关区为现今安源区雏形。

1970年3月10日,萍乡升格为省辖市

1971年1月设四区,其中含城关区。

1979年1月经省批准,萍乡设四个县级区,其中含城关区。

1983年改社为乡,撤销萍乡镇设立五街(凤凰街、八一街、后埠街、东大街、丹江街)。

1985年,城关区下属五街(凤凰街、八一街、后埠街、东大街、丹江街)四镇(青山镇、白源镇高坑镇安源镇)二乡(郊区乡、五陂下乡),后五陂下乡撤乡设镇。

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城关区更名为安源区。

2023年6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名单》,安源区在列。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安源区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中部,总面积212平方公里。

介于北纬27°38′32.96″,东经113°52′1.79″之间,毗邻湖南省

地形地貌

安源区属江南丘陵地区,以丘陵地貌为主。东、南、北大多为山地,西部地势较低,境内山地、丘陵、盆地错综分布,地貌较为复杂。

气候特征

安源区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温和。霜期较短,年平均气温17.3℃,平均日照时间为15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580毫米。

水文条件

安源区区内水系地域分属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五条,即萍水、栗水、草水、袁河、莲水。袁水、莲水发源于罗霄山脉武功山,流入赣江;萍水、栗水、草水发源于武功山与罗霄山、杨岐山之间,最终注入湘江。主要支流有长平河、福田河、东源河、楼下河、高坑河、万龙山河、张家坊河、金山河、大山冲河、鸭路河等。主要河流为萍水河、境内长2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安源区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非金属矿产,煤炭蕴藏丰富,可开采储量约达200亿吨,此外还有石灰岩质地较纯,广泛用于水泥原料及溶剂、耐火粘土镁质粘土膨润土、源丰富,群山竞秀、丘陵起伏、河渠纵横,瓷土等。 

植物资源

安源区植物种类有84科、200属、367种。其中珍惜树种有银杏等,乔木类、灌丛类、竹类、及药材均有分布。 

动物资源

安源区有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纲野生动物20余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惜动物有黄腹角雉,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鳞甲目、白劲白冠长尾雉等。鱼类、贝壳类、蛇类、蛙类、昆虫、软体动物门均有生长。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安源区第三次国土调查总面积为212.81平方公里(31.92万亩)

(一)耕地2108.09公顷(31621.35亩)。其中,水田1708.70公顷(25630.5亩),水浇地23.22公顷(348.3亩),旱地376.47公顷(5647.05亩)。

(二)园地345.32公顷(5179.8亩)。其中,果园193.72公顷(2905.8亩),其他园地151.6公顷(2274.0亩)。

(三)林地9284.94公顷(139274.1亩)。其中,乔木林地7026.25公顷(105393.75亩),竹林地898.63公顷(13479.45亩),灌木林地84.86公顷(1272.9亩),其他林地1275.2公顷(19128亩)。

(四)草地242.65公顷(3639.75亩)。其中,其他草地242.65公顷(3639.75亩)。

(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415.04公顷(111225.6亩)。其中,城市用地3149.98公顷(47249.7亩),建制镇用地631.12公顷(9466.8亩),村庄用地2814.46公顷(42216.9亩),采矿用地706.54公顷(10598.亩)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12.94公顷(1694.1亩)。

(六)交通运输用地1022.41公顷(15336.15亩)。其中,铁路用地232.65公顷(3489.75亩),公路用地561.9公顷(8428.5亩),农村道路227.79公顷(3416.85亩),管道运输用地0.07公顷(1.05亩)。

(七)湿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22.95公顷(10844.25亩)。其中,湿地1.95公顷(29.25亩),河流水面129.64公顷(1944.6亩),水库水面69.39公顷(1040.85亩),坑塘水面429.92公顷(6448.8亩),沟渠80.86公顷(1212.9亩),水工建筑用地11.19公顷(167.85亩)。

行政区划

2009年,安源区全区辖6个街道、4个镇:凤凰街道、八一街道、后埠街道、丹江街道、东大街道、白源街道、安源镇高坑镇五陂镇青山镇,共有68个居委会,53个村委会。其中凤凰街道、白源街道、青山镇部分区域由安源经济开发区管理。

2017年末,安源区辖4镇6街1管委会, 安源区政府驻地为萍安中大道安源世纪广场7号。

人口民族

截止2010年,安源区全区总人口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4万人2012年末,公安局户籍人口38374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8032人。全年出生人口4298人,出生率为11.55%;死亡人口1605人,死亡率为4.31‰;自然增长率为7.23‰。

2017年末,安源区户籍人口38.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5132人,乡村人口8298人。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统计,2017年出生人口5997人,人口出生率为12.71‰;死亡人口2547人,死亡率为5.4‰;自然增长率为7.31‰。

2021年6月30日,萍乡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安源区的人口数为553293人。

经济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4.4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14.9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15.34亿元,增长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79%、60.28%、38.93%;三次产业结构为1.8:49:49.2,三次产业逐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二产0.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0876元,增长7.79%。非公有制经济稳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41.15亿元,增长8.8%,占GDP的比重达60.2%。

财政收入稳中有增。全年财政总收入33.96亿元,比上年增长3.8%;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22亿元,增长4.4%;全年公共预算财政支出32.56亿元,增长2.7%。

2021年,2021年,安源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60.90亿元,同比增长14.25%。

二、农业

粮食全年总产量22243吨,增长0.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971公顷,比上年增长0.9%;油料种植面积620公顷,增长4.03%;蔬菜种植面积1505公顷,增长4.0%。

全年肉类总产量12006吨,增长2.1%;年末生猪存栏57221头,下降2.5%;生猪出栏445635头,增长2.21%;全年水产品产量3706吨,同比增长5.7%;禽蛋产量1020吨,增长9.7%。

表1 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2014年末区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其中:省级以上9家,含国家级1家;省级以上企业全年销售收入37.51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含春蕾市场交易额22.582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85个,新增42家,增长29.3%。

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253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3840千瓦,比上年末下降5.5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256千瓦,比上年末下降3.4%;联合收割机达47台,比上年末增长11.9%;实际机耕面积达3116公顷;机械收获面积2622公顷。

2014年水产品3706吨,同比增长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89.6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8.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07亿元,增长9.1%。

企业效益稳定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9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实现利税3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9.22亿元,同比增长5.3%;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57.0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72亿元,比上年下降3.5%;第二产业投资131.1亿元,同比下降13.3%;第三产业投资122.26亿元,增长70.5%。

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9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商品房竣工面积18.12万平方米,增长99%;商品房销售面积12.72万平方米,下降23.7%;商品房销售额6.57亿元,下降27.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97.55亿元,增长8.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4.96亿元,增长31.4%;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4.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零售额增长60.9%,石油类零售额增长9.1%。

六、对外经济与旅游

对外贸易形势较好。全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510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0%,新批外资企业6家;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8.5亿元,完成计划100%;完成外贸出口28153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0.37%,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1家。

旅游业发展加速。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7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综合收入3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2261人、4769人和2343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96人;在园幼儿1307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表3:各类学校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年末拥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全年通过省级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6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80件,增长32%;授权专利84件,增长-26.3%;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30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8.23%。

八、文化和卫生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9个(含个体),组织各镇、街、管委会开展文体活动138场,开展送戏下乡演出节目共计103场,送电影下乡1100场;文化站俱乐部15个,公共图书馆(室)91个。

年末共有综合医院1个,卫生院4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监督所1个,新农合管理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个;卫生技术人员55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37人,注册护士316人,医院床位487张。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4年末,公安局户籍人口3850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6435人。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统计,2014年出生人口5722人,人口出生率为12.32‰;死亡人口2557人,死亡率为5.51‰;自然增长率为6.81‰。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845元,比上年增长10.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61元,增长9.98%。

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370万元,直接扶持个人创业554人次,带动就业人数12532人次,累计总额达4291万元。全年“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353人。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4671人,比上年末增长-8%。其中:参保职工29433人,参保退休人员15238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42557人,其中:职工35003人,退休人员7554人。向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7899.5万元,月人均补差270.5元;向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142.2万元,月人均补差149元。建设保障性住房60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75万平方米。

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3个,提供床位1200张,收养人数970人,临时救济困难户340人次;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8万元。

十、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000亩。其中:人工造林完成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7.36%;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6.7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工业用水总量)1.7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71万立方米,地下水0.017万立方米,全区全年平均径流量为1134.045万立方米;平均降水量1838毫米,比上年增长0.39%;年末全区14座小型水库蓄水总量478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25.5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包含居民用水量)2.92万立方米。

全年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城区中,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Ⅱ级(达标),出境地表水符合Ⅲ类标准;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经核算,全区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574吨标煤/万元,下降2.0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1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3.35%。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0起,死亡人数0人,实现了“双零”目标。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贡献率与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6年至2013年按照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因此2014年绝对数与2013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

综述

2017年,安源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87.29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120.62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163.11亿元,同比增长10.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7%、37.65%、61.98%;三次产业结构为1.2:42.0:56.8,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二产14.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0901元,同比增长8.2%。非公有制经济稳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68.56亿元,同比增长8.9%,占GDP的比重达58.7%。 

2017年,安源区财政总收入42.85亿元元,同比增长6.3%;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18亿元,同比减少4.9%;公共预算财政支出41.7亿元,同比增长3.1%。 

2017年,安源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6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第二产业投资190.74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投资151.3亿元,增长20.2%。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3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商品房竣工面积18.63万平方米,增长60%;商品房销售面积46.27万平方米,增长-10.3%;商品房销售额24.98亿元,增长-14.2%。 

2020年,安源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28.39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2.2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0.3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5:27.3:70.2,三次产业逐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二产42.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56539元。非公有制经济稳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38.5亿元,同比增长5.4%,占GDP的比重达60.7%。财政收入稳中有增。全年财政总收入50.86亿元,同比增长3.3%;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2.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13亿元,同比增长4.0%;公共预算财政支出51.38亿元,同比增长1.0%。

第一产业

2017年,安源区粮食全年总产量21858吨,增长1.00%;粮食种植面积2939公顷,比2016年下降1.73%;油料种植面积291公顷,下降5.83%;蔬菜种植面积1892公顷,增长3.39%。全年肉类总产量11333吨,增长1.15%;生猪出栏111476头,增长4.3%;年末生猪存栏57883头,增长8.30%;全年水产品产量3569吨,同比增长3.69%;禽蛋产量1317吨,增长4.03%。 

截至2017年末,安源区区级以上龙头企业41家,其中:省级以上8家,含国家级1家;省级以上企业全年销售收入35.38亿元(含春蕾市场交易额20.95亿元),比2016年下降13.8%;农民专业合作社256个,新增23家,增长9.8%。全年农田有效机电灌溉面积982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9659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2816千瓦;联合收割机54台;实际机耕面积2400公顷;机械收获面积2140公顷。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69916万元,产出山茶籽220吨、笋干5吨,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6.3%。 

第二产业

2017年,安源区全年工业增加值88.05亿元,同比增长7.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79亿元,同比增长8.5%。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7.57亿元,同比增长20.6%;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2.39亿元,同比增长5.4%。 

第三产业

2017年,安源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78亿元,同比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1.8亿元,增长11.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1.9亿元,增长15.8%;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639.1%,石油类零售额增长10.3%。 

2017年,安源区实际利用外资6092万美元,同比增长14.99%,完成年计划的102.85%,新批外资企业8家;利用省外资金85.01亿元,同比增长13.26%,完成计划100.01%;完成外贸出口157877万元,同比增长9.79%,完成年计划的106.72%,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3家。

文化

重大事件

安源历史悠久,三国时期为孙吴属地,三国末期单独设郡县,至今已历1700余年。安源是中国近代工业最早崛起的地区之一。1898年,清末邮传大臣盛宣怀在安源创设煤矿,为当时全国十大厂矿之一,安源成为当时中西合作的一个典范,中西文化交流汇集的一个重要结点。安源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上世纪二十年代,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在此领导工人革命,开创了“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领导创办经济实体发行最早的股票”、“全国最早的中共地方党校”等15个全国之最,安源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无产阶级的大本营”。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共青团中央认定: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就在安源,安源是红领巾的摇篮。

特色文化

安源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民俗文化蜚声海内外,雅俗共赏的采茶戏被誉为“戏苑中的山茶花”,春锣表演艺术经久不衰,双管书、指掌画、微雕等各具特色。

交通

1、铁路:该市铁路运输主要通过浙赣线、沪昆高速铁路发往全国各地,西行100公里即至京港高速铁路京广铁路。在安源区境内有萍乡市火车站货运站、白源火车(货运)站、泉江火车(货运)站、青山装货站、江矿装货站、安源装货站六个装货点;年吞吐量可达3000万吨以上。

2、公路:安源区交通便利,319国道、320国道、沪瑞高速、赣粤高速通往全国各地,至长沙市120公里,南昌市268公里,武汉市490公里,广州市700公里,福州市820公里,南京900公里,厦门市950公里,宁波市1000公里,温州市1000公里,上海1040公里。区内已实现村村通,交通网络发达。

社会

文化事业

安源区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1996被列为全省一类县(区),1998年以来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红旗县(区)称号,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截至2017年末,安源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含个体),文化站俱乐部16个,公共图书馆(室)55个(其中农家书屋54个)。组织各镇街、管委会开展文体活动75场,开展送戏、下乡演出节目共计100场,送电影下乡1000场。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安源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2186人、4682人和2297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47人;在园幼儿1435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安源区教育按照现代化标准新建的总投资3200万元的园林式萍乡市安源中学已动工兴建,将于秋季开学交付使用。群众文化活跃,高坑、五陵、青山三个乡镇文化站先后进入全省百强行列。

安源区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共投入8000多万元,先后建设了安源学校和安源中学两个新校区,改造中小学危房10余万平方米;投入565万余元装备电脑1596台,城区中小学均配备了电脑多媒体室和语音室,投入280万元,使全区55所农村中小学校都能免费享受远程教育设备所带来的实惠。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巩固教育成果、提高督导评估水平的关键所在。安源区共培训小学校长174人次、新教师110人、小学骨干教师114人,学科应急培训460余人,并且选送6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全区现有中小学生正副校长160人,全部通过了岗位培训,取得了合格证书。积极组织指导教师参加省、市、国家级的优质课、优秀教学论文、教案、课例、课件竞赛。获国家级奖励的40篇(件),省级奖励84篇(件)。安源区特殊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弱势群体教育与普通少年儿童教育基本同步。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9.3%,新成立了安源区博爱特殊学校,保证残疾儿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发展

安源区利用国家实施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对接100”计划,采取财政补、银行扶、企业挤、社会筹、向外引等多种办法,动员各方力量,培育人才高地,建立科研平台,着力引进创新型领军人才,有效地催生了院士经济、博士产业的蓬勃兴起。

安源区与中科院、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4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了5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和30多个柔性科研合作平台;引进高端技术人才283人,其中院士4人、博士和教授180多人;全区民营科技型企业达到38家,占规模企业的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13.4%。安源区用于科技研发投资达4亿元以上,开发新产品、新技术161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省级重点新产品32项,国家级9项,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28项,形成产值近6亿元。

截至2017年末,安源区拥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766件,增长54.4%;其中发明专利96件,增长113.3%;授权专利421件,增长4.2%;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7698万元。

医疗卫生

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区爱卫办。

医疗卫生机构:高坑中心卫生院、青山中心卫生院、安源镇卫生院、五陂镇卫生院、高坑镇防疫站、安源镇防疫站、青山镇防疫站、白源街社区卫生中心、五陂镇防疫站、白源街防疫站、城郊防疫站。

截至2017年末,安源区共有综合医院1个,卫生院4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监督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64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2人,注册护士281人,医院床位867张。

社会保障

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分另为2680元和4400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39.4%和37.5%。

按照“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了以就业、社保、医保、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安源区投入民生工程配套资金2312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9.5%。67项民生工程指标全面超额完成,2008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30件实事全部落实到位。通过两年来“民生工程”的全面实施,全区受益人数达26万余人,占总人口的70%。

2017年,安源区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401万元,直接扶持个人创业549人次,带动就业人数2883人次,全年“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467人。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6406人,比上年末增长65%。其中:参保职工46552人,参保退休人员29854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26966人,其中:职工17357人,退休人员9609人。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9个,提供床位1720张,收养人数1300人,临时救济困难户1575人次;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16.92万元。

旅游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安源区名列其中。 

安源区有乌龙山、鹅湖园、秋收广场、世纪广场、金螺峰、江西安源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兴建较早且保存完好的孔子庙、漫画家丰子恺及爱国将领张学良曾住过的园、始建于唐朝的佛教古寺宝积寺、宋代的道教名刹横龙寺,还有红河谷瀑布、总平巷、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谈判大楼等景点。

代表人物

安源区的著名人物有维新志士文廷式,共和国功勋孔原、开国将军吴烈、王耀南,兵工专家吴运铎、抗日名将姚纯、装甲车专家郭洪祥吴学周陈述彭刘恢先刘天泉简水生彭苏萍颜龙安等一批“两院”院士,以及李宜敏、李日余、彭启良等一批科学家,及黄海怀、刘天浪、钟涵等一大批艺术家。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最新!江西100县(市、区)2021年GDP排行榜出炉,看看你家乡排第几?.今日头条—瓷都公安.2022-02-18

安源区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网.2020-03-0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结果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3-06-26

通知公告 安源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报.安源区人民政府.2022-04-19

(江西省)萍乡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红黑统计公报库.2021-06-30

(萍乡市)安源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1-27

江西省人民政府 最新发布 关于命名表彰江西省双拥模范城(县、区)和爱国拥军模范的决定.江西省人民政府.2020-08-20

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颁发!江西这些集体、个人、市县受表彰.今日头条 江西政法.2021-12-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