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煦行乐图》,绘制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作者周道、上睿。古画尺寸为46×178cm,约7.4平尺。为作品题跋的有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赵执信、徐树谷、蓝涟、杨宾、沈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题跋尺寸为46×355cm约14.7平尺。古画由朱之、陈清华收藏。
2014年12月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拍“古代书画”专场上拍的《李煦行乐图》以1863万元成交,超出估价六倍,成为2014年“古代绘画专场”最大的亮点。
《李煦行乐图》对于研究李煦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发现。该画后面那么多题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古画也是对于曹氏家族与李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
作品内容
李煦简介
李煦(1655-1729),字旭东,又字莱嵩,号竹村,原籍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市(今昌邑市奎聚街道东隅村),隶正白旗包衣汉军旗籍。其父李士桢(1619-1695),字毅可,本姓姜。明崇祯十五年(1642),昌邑遭“壬午兵”,士被清军俘虏,过继正白旗佐领李西泉为子,改姓李姓。清朝定鼎后,李煦历官至江西省、广东巡抚,是清代知名疆臣。
康熙帝九年(1670),李煦以父荫入国子监读书。康熙十三年(1674),授内阁中书,步人仕途。
康熙十七年(1678),补授广东韶州府知府。康熙二十一年(1682),调浙江宁波府知府。
康熙二十七年(1688),返京任畅春园总管。由于他“卫直禁陛,扈从出入,积节不懈,办事敏干”,因而受到康熙帝赏识。
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曹雪芹祖父曹寅由苏州织造调任江宁织造,李煦以内务府员外郎出任苏州织造,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卸任,前后整三十年。
李煦凭借与康熙帝的特殊关系,与曹寅先后四次办理南巡接驾事宜并特命轮流担任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简称“两淮巡盐御史”)这一重要职务。
康熙四十四年(1705),李煦因办理康熙帝第五次南巡,加大理寺卿衔。
康熙五十六年(1717)因“补完盐课亏欠”,加户部右侍郎衔,覃恩封光禄大夫。
雍正元年(1723),因亏空公款三十八万两被革职抄家。
雍正五年(1727),被雍正帝定为“奸党”,发配打牲乌拉(今吉林市北)。雍正七年(1729),冻饿而死。
历史传承
存世情况
《李煦行乐图》的存世情况
1996年,山东昌邑南乡一位早年闯关东移居吉林的姜姓农户后人回乡拆修祖屋,于墙壁夹层发现一木箱,中有《李士桢暨配王氏影像》《李煦生母文氏行乐图》《李煦涉猎图》《李煦春游晚归图》《李煦暨配韩氏詹氏影像》《姜焯暨配陈氏行乐图》、成达可抄本《虚白斋尺》等众多资料,但随即因故流散。
在这批资料中,有两张《李煦行乐图》,一为《涉猎图》,一为《春游晚归图》,虽然有黑白照片存下来,但存在缺失、模糊等问题,无法详观。其中《李煦射猎图》有汪绎、杨中讷、汪士鋐、徐树本、査嗣、谈九乾、赵执信、张云章、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的题跋,《李煦春游晚归图》有赵执信、张大受、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士琦的题跋。这两张《李煦行乐图》都没有曹寅的题诗。
山东青州博物馆藏有清佚名《李煦四季行乐图》卷,画心长659厘米,宽60厘米,从右向左,依次为春夏秋冬四景(具体可参看扬之水《\u003c李煦四季行乐图\u003e丛论》,《紫禁城》2013年第7期。)
从《李煦四季行乐图》所绘容貌来看,主人公的年纪大约五六十岁。如果这一推测不致大谬,那么它的绘制,当在以上诸作之后。而特别珍贵的是,2014年12月上拍的周道、上睿合绘《李煦行乐图卷》有确切的落款:“乙亥冬日吴门周道写照。”乙亥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是年李煦四十一岁。就在这1695年的3月22日,李煦之父李士桢病逝,享年75岁,葬于通州城西王瓜园。而《行乐图》则是绘于当年的冬天。
作品旧藏
《李煦行乐图》为朱柽之、陈清华旧藏。
朱柽之(1859-1911后),字淹颂,号九丹,河北永清人。其藏书处为丛碧,以集部抄本、金石拓片最为著名。其中最古者为南宋抄本,余以明刻本与清抄本为主。
陈清华(1894-1978),字澄中,祁阳市人。酷嗜古籍,所藏宋元刻本既精且富,与北方著名藏书家周叔齐名,有“南陈北周”之称,号为江南藏书第一。因曾得宋版《荀子》一书,遂名其藏书处为“荀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1964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中国国家图书馆从香港收藏其古籍善本共102种,今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古画拍卖
1996年山东昌邑发现的两件《李煦行乐图》皆不知下落。2014年12月2日,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拍“古代书画”专场的亮点是周道、上睿的《李煦行乐图》,该作品200万元起拍后,迅速升至600万元,然后在4个电话委托和1个场内买家之间展开了半个多小时争夺战,最终以1863万元成交,此前估价仅为250万元至300万元,超出了最高估价5倍有余。
研究价值
重要发现
2014年九十岁高龄的冯其庸先生看到《李煦行乐图》后说,这个卷子对于研究李煦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发现。他第一次看到李煦画像的原作,后面那么多题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李煦和曹寅都是康熙的近臣,又是内亲关系。曹雪芹小的时候,李煦还抱过他。李煦的家就在通州张家湾这边,康熙每次南巡回北京,都要去李煦的家里。织造府的亏空都是因康熙南巡所致,阿哥们也找李煦要钱,这些康熙都知道。曹家亏空,康熙就在奏折上说,赶快还清,至要、至要,连着六个至要。其实李煦政声甚佳,当地人都称为“李佛爷”。
题诗者
在十二位题诗者中,只有曹寅的落了年款“戊寅修日”,即康熙三十七(1698)。曹寅的后面是宋的七绝四首,收录在《绵津山人诗集》卷二十七,名为《题李工部竹村小照四首》,但在诗集正式刊刻时,文字内容做了改动。由于这则材料并没有能被红学界的专家看到过,因此在引用时就难免有误。
198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王利器先生的《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书中将此宋荦题诗放在了康熙三十六年(1697),提早了一年。
在2014年秋拍上出现的1695年所绘的《李煦行乐图》为存世最早的李煦画像,其中曹寅(曹雪芹祖父)等12人的题跋对研究李煦的交游、思想以及红学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
2014年秋拍“古代绘画专场”的最大亮点是以1863万元成交的周道、上睿《李煦行乐图》。画中主人公李煦不仅是研究康熙帝朝政治、经济的重要人物,而且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他与曹寅的密切关系(李煦将妹妹嫁给曹寅,在曹雪芹所著《红楼梦》里,贾府贾母的原型便是李煦的妹妹)也逐渐成为红学研究的新领域。
传世《李煦行乐图》有四件,这件1695年所绘的《李煦行乐图》不仅有确切的作者与创作年代,更有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赵执信、徐树谷、蓝涟、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题跋,对于研究李煦有重要价值。
李煦是“曹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姑苏织造李煦与江宁织造曹寅都是康熙的亲信,李煦还将妹妹嫁给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红楼梦里贾府老祖宗的原型即是李煦的妹妹。恒久以来,对李煦及其家属的研究,主要依靠《李煦奏折》及厥后连续发明的零散资料。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年秋拍新发明的周道、上睿所绘《李煦行乐图》,不只有确切的作者与创作年月,更有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等十余人题跋,这对付李煦与红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代价。
李煦是“曹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姑苏织造李煦与江宁织造曹寅都是康熙帝的亲信,李煦还将妹妹嫁给了曹寅(曹雪芹祖父),《红楼梦》里贾府贾母的原型便是李煦的妹妹。这件有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等十余人题跋的作品不仅就此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更是由于它独特的史料价值在红学研究领域掀起了热潮。
作品鉴赏
清康熙朝宫廷画家周道的作品
《李煦行乐图》,为绢本设色画,纵46厘米、横178厘米;画面上有作肖像者周道款:“乙亥冬日吴门周道写照”,印:“周道”、“履坦”,补图者上睿
款:“蒲室上睿补图”,钤印:“目击道存”。
画卷中的李煦置身于竹木流水间,坐卧斜靠在一巨石边,神态安详,人物面部描绘细腻,传神。背景之林木山石,清秀空旷,设色素淡,与人物的情趣格调十分吻合。画卷完成于“乙亥”,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画卷后还有题跋多则,题跋者为:.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赵执信、徐树谷、蓝涟、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等,均为李煦同时代过从甚密的同僚或友人。在十二位题诗者中,只有曹寅的落了年款“戊寅修禊日”,“戊寅”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题诗均晚于作画的时间。
画家周道的名字见于画史记载,字履坦,吴人。精于写照,著有歌诀传世。兼善花卉。康熙己巳、庚午年间(康熙己巳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庚午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供奉内廷。曾奉敕写桐城市张文端公像,颇肖其神。又对临勤殿红白梅,张文端公、高江俱有题咏,载入集中,此亦画苑中之杰出者也。据此可知周道曾经奉敕为当朝重臣张英画过肖像;韩昂所著《图绘宝鉴续篡》卷二载:“周道,字履坦,吴人,善写照,有歌诀传世。”文献中有关画家周道的资料大概就是以上这些了。至于他的作品,传世的也十分少见。从画史中了解到,画家周道在为李煦画像之前已经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了。
画家周道的姓名、字号,与画史中所载一致,为“吴中区”(即今苏州市)人,生卒年不详,李煦的肖像出自周道的手笔,完全符合画史上“精于写照”的说法;补图者上睿(1634-?年),字静睿。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周道是同乡。上睿初受荐入京师,因无心于仕途,旋以疾告归。与惠士奇、张大受等文人墨客时相过从唱和。工画山水,布置深稳,气韵冲和。
周道作为一名宫廷画家,在宫中作画的情形并不很清楚,但是通过这幅《李煦行乐图》卷,可以得知,他与康熙帝的若干亲信大臣均有往来,在宫廷之外同样也有众多的绘事活动。
从《李煦行乐图》卷后的题跋内,画家周道应当是与曹寅相识的。
专家吐槽
这幅画离《红楼梦》太远
《李煦行乐图》由周道线描人物,上睿补景山水。上睿为清代著名画师,与王翚亦师亦友,笔法与仇英十分接近。而图后有明确落款:“乙亥冬日吴门周道写照。”乙亥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是年李煦41岁。就在这一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二日,李煦之父李士桢病逝,享年75岁,葬于通州城西王瓜园。而《行乐图》则是绘于当年的冬天。因此专家考证应该是真迹。
从书画鉴藏上说,这幅画只是一位达官贵人邀请名画家所绘小照而已。
从红学方面说,填补了重大空白点,可谓重大发现。从文学角度说,十二段题跋,其中十一段未见记载,充实了清代重要文人的文集、诗集。是一件文学史、红学史的大幸事。
也有专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这事其实与《红楼梦》关系不大,那些关于作者、亲属、家族、政治的揣摩,离《红楼梦》这部作品太远,压根不是在谈小说《红楼梦》。
作者简介
1、周道。字履坦,善写照,有传神歌诀传于世。兼善花卉。康熙二十八年供奉内廷。亦工画梅。
周道为康熙帝时画家,《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传:“周道,字履坦,吴(今苏州市)人。善写照,有传神歌诀传于世。兼善花卉。康熙二十八年(1689)供奉内廷。亦工画梅。”
2、上睿(1634-?),字静睿、浔微,一作浔浚、浔睿,号目存、蒲室子、童心和尚、童心道人、童心行者、卧云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博学多才,工诗文。善于画山水,布置深稳,气韵冲和。与惠士奇、张大受等骚人墨客时相过从唱和;与王翚、恽寿平为朋友。
参考资料
冯其庸新见《李煦行乐图》亮相匡时2014秋拍.新浪网.2015-08-21
《李煦行乐图》1863万成交 系曹学研究重要人物.中新网.20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