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荣,男,汉族,1978年生,哲学博士,副教授。现任职于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为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特聘教师,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雕塑家、理论家。
学习经历
200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艺术专业,获宗教学硕士学位,师从吴为山教授。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赖永海教授。
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雕塑家、理论家。江苏省儒释道与传统文化研究基地研究人员。为《中国佛教艺术》编辑部主任。《禅学研究》执行编辑。
研究方向
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国佛教书法史、中国古代宗教雕刻史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佛教造像、佛教书法,兼涉当代雕塑的理论批评和实践创作。
所授课程
在校担任硕士及本科《佛学概论》《中国哲学史专题——宋明理学》《汉传佛教与艺术》《中国古代雕塑史》的授课任务。
学术成果
出版著作
著作
1、《中国佛教艺术100讲》,天津市: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版,40万字,独立完成。(佛教书法、绘画、雕塑、寺庙各25讲,每讲3000余字)
2、《四十二章经》,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5月版,译注,独立完成。为《佛教十三经》丛书之一,赖永海主编。
3、《坛经》,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5月版,译注,独立完成。为《佛教十三经》丛书之一,赖永海主编。
4、《圆融之境——澳门雕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5月版,10万字合作,第一作者。
5、《了凡四训》,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9月版,注评,合作,第一作者。
6、《心经·金刚经·坛经》,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2月版,译注,合作,第二作者。
7、《问吧16——有关佛教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9月版,合作。
参编
1、参编大型佛教学术丛书《中国佛教通史》,赖永海主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负责撰写佛教书法史部分。
参编《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经典》,王月清、管国兴主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撰写《坛经》部分,2万字,合作,第一作者。
参与编辑出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南京毗卢寺主办的《中国佛教艺术》,任编辑部主任,目前已经出版5辑。
《中国佛教艺术》第一辑,吴为山、传义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中国佛教艺术》第二辑,同上,2008年9月版。
《中国佛教艺术》第三辑,同上,2009年4月版。
《中国佛教艺术》第四辑,同上,2009年12月版。
《中国佛教艺术》第五辑,同上,2010年12月版。
发表论文
1、《论弘一大师写经书风的审美意蕴》,《学海》2011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独立完成。
2、《\u003c坛经\u003e与中国艺术思想的关系》发表于《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独立完成。
3、《略论隋代佛教书法的艺术价值》发表于《禅学研究》第八辑,赖永海主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CSSCI)来源集刊。独立完成。
4、《太虚大师的美术观与人间佛教》发表于《出世与入世:佛教的现代关怀》,学愚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独立完成。
5、《太虚大师美术思想略论》发表于《弥勒文化和和谐社会》,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共奉化市委统战部编,宁波市:宁波出版社2008年8月版。独立完成。
6、《罗汉溯源惠之 江南佛像无双——直保圣寺罗汉像略论》发表于《东吴文化遗产》第三辑,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上海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5月版。独立完成。
7、《表现文化之优美者——太虚大师论美术与人间佛教》发表于《中国佛教艺术》第一辑,吴为山、传义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独立完成。
8、《苍醇饶古意 清气满乾坤——品饶宗颐先生画作》发表于《中国佛教艺术》第一辑,同上,独立完成,以朴父笔名发表。
9、《驰思造化古今之故 寓情深郁豪放之间——康有为与\u003c龙门二十品\u003e》发表于《中国佛教艺术》第二辑,吴为山、传义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独立完成。
10、《碧海红莲——澳门佛教寺庙访幽》发表于《中国佛教艺术》第三辑,吴为山、传义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独立完成。
11、《碧海中的一朵红莲》发表于《散文海外版》2009年第5期。独立完成。
12、《佛教艺术的修行者》发表于《中国佛教艺术》第四辑,吴为山、传义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独立完成。
13、《塑魂鉴史动天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型群雕学术研讨会》发表于《美术》2008年第4期,独立完成。
14、《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型主题雕塑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发表于《雕塑》2008年第2期。独立完成。
15、《竹重秋荫访兰亭》发表于《书法》2006年第3期,并为《中国书画》2006年第5期转载。
课题项目
1、《汉传佛教与书法——类型、成因、价值影响及其美学意蕴》获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立项,独立主持,资助金额7万元。
2、为南京大学社科课题《儒释道与传统文化艺术》(儒释道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申报)负责人,资助金额15万元。
3、参与全国艺术规划国家年度课题《佛教艺术的图像学研究》,项目编号0501021,为课题组成员。
4、参与全国艺术规划国家年度课题《中国古代雕塑风格演变研究》,项目编号08BF37,为课题组成员.
参与江苏省“333人才项目”《中国雕塑史研究》,为课题组成员。
5、领衔主持并完成南京大学2007—2008年度研究生创新工程——“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为“佛教中国化过程中江南佛教考古与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07CW02,合作,第一负责人。
获奖记录
雕塑作品《蝶爱》荣获“徐悲鸿杯·2009宜兴市中国城市雕塑大赛”优秀奖并永久陈列于宜兴。
雕塑作品《航空之父冯如》入选广州科学城世界科学家雕塑园并永久陈列。
雕塑作品《大地母爱》入选“滑田友奖·淮安市中国母爱主题雕塑大奖赛”并获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