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河

万福河,《尚书·禹贡》之菏水,全长151公里,流域面积6114平方公里。上游有二源,曰南渠河,出山东定陶区西城北仿山,向东至大薛庄流入成武县北境,东流巨野县的阚家店,原系古菏水道。曰中渠河,出定陶县西北,合流而东,古济河东流,在今定陶附近折向东北。因地势低洼,流成湖,就是古菏泽市。以为排菏泽湖水,并使济水分流,向东开挖一条河道叫菏水。由于年久淤没,至清康熙三十七年,爱新觉罗·旻宁五年两次大致沿古菏水道挑挖疏通,使定陶仿山以东至成武汶上集西北一带的积水东流,以利生产,名万福河。经巨野成武二县,又东为柳林河,入金乡县会涞河,东注南阳湖。

名称由来

万福河名称的由来,据金乡学者孙汝函称:“万福河, 《尚书·禹贡》之菏水,西起定陶仿山。刘彻塞黄河瓠子决口,歌曰“宣防塞兮,万福来”,即其地。以起自仿山漾,武有宣防之歌,故曰万福河。

历代建设

万福河,系古济河分支菏水,受黄河决口泛滥及南北运河开发影响,河道变迁频繁。

明朝

嘉靖年间,曾经浚治,以借黄济运。

清朝

道光年间(1821-1851年),万福河在金乡北相继决口,冲成南北大溜,自万福河 右岸隋村决口处向东北流,至旗杆张庄分两股:一向东北至张桥出金乡县济宁市境,至三河入南阳湖,称北大溜;一向东行经刘油房入鱼台县境,过相里集折向东北入济宁境,于九子集入南阳湖,称南大溜。

同治年间(1862-1875年),金乡、鱼台、济宁3县人民,不堪忍受连年漫溢淹没之苦,自发厢修大溜两岸堤防,束水入湖,从此南、北大溜成为万福河固定分洪道,且溜道泄量约占全河泄量的七成。

民国

民国时期,万福河发源于定陶区县仿山洼,东流经定陶,成武县巨野县、金乡、鱼台、济宁等县,于吴坑村入南阳湖,全长121公里,流域面积6430平方公里,为单县第一大河。1931-1932年,山东省建设厅曾对万福河进行较大规模治理,组织6县出工10万人施工,从1931年11月至1932年7月,历时9个月,疏浚干流和南渠河、沙河、东沟,涞河、西沟等5条支流计292公里,厢修南、北大溜堤防82公里,共完成土方1494万立方米,并修建隋林、刘堂二处滚水坝为万福河固定口门。1935年,黄河于城董庄决口,泛滥于万福河水系,使干支流严重淤积,加之战乱频繁,河道日益败坏。

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湖西水系进行调整,使万福河水系发生了根本变化。1953年,疏浚万福河干流大沙河入口以下段,由湖西专署组织6县民工7.4万人,疏浚河道35公里。1956-1958年,按淮委编制的《万福河流域除涝规划》,由省水利厅统一安排,济宁市菏泽市两专区出工,对万福河干流进行较大规模治理,开挖刘堂坝至南阳湖段南大溜29.2公里,刘堂坝以上至定陶区牛小楼51公里,利用原河道裁弯取直、扩大治理,与刘堂坝以下南大溜相接称新万福河;大沙河入口以下万福河原河段,称老万福河;隋林、刘堂两坝拆除,北京大学溜于方庙堵闭,不再承担万福河分洪,成为独流入湖排涝河道。

1960-1962年,自定陶新河入口向西延长到菏泽县吕陵店,此段曾称黄万运河。1965年又上延至东明县鱼沃河口,此段曾称东明新河。使新万福河全长达128公里,流域面积5178平方公里。

建国后至1966年,万福河演变成新、老万福河和北大溜3条独流入湖河道。这一时期对万福河的治理,虽对减轻上游地区的涝灾有一定效果,但导致洪水来量增加,下游严重淤积,排水能力逐年降低,加之南阳湖阻水障碍较多,排泄不畅,加重了下游洪、涝、碱灾害。鉴于此,遂调整万福河水系开挖东鱼河。1970年东鱼河北支治理工程竣工后,于定陶区大薛庄截万福河干流,将上游1443平方公里流域面积截入东鱼河。截流处以下至湖口,即今万福河,流域面积为1283平方公里。自1970年春东鱼河北支截流后,开始对万福河进行除害兴利相结合的综合治理。1970年冬,菏泽专区组织民工20万人治理万福河,施工段上至东明 县王二寨,下至济菏边界,长1093公里,其中属于东鱼河北支截流上段73公里,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马庄闸以下按六级航道开挖,共完成土方1140万立方米。下游济宁市段施工,自菏济边界至湖口长38公里挖河筑堤,全部由金乡县承担。

1971年12月~1973年1月分三期进行,共出工10.3万人次,完成土方499万立方米。同时在万福河上建成了成武县官桥、巨野县冯集、金乡县湘子庙3座节制闸。

1973年冬~1979年1月,按3年一週排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先后治理了万福河边界支流彭河、吴河、新西河、友谊河、大沙河、老西沟,还新开挖了支流金城河。这些支流治理后,不仅可解决边界水利矛盾,还可减免捞灾、发展引湖灌溉。同时,为改造盐碱地创造了条件。

通过治理,现万福河水系达到高低分排,洪涝分治,干、支流达3~5年一遇排涝、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干、支流共建扬水站350处,灌溉面积147万亩,引黄灌溉30余万亩,大片碱地得到改良。干、支流可通航里程达146.8公里,年运货量65万吨。

河道历史

万福河是横贯鲁西南的一条干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万福河以前叫过柳林河,再早的时候又叫菏水

这条河在什么方位,又流经哪些地方呢?

历史上,金乡县经常因黄河泛滥而受灾,金乡的河流受黄河影响巨大。大约在六千年前,废黄河冲积形成的平原和沂蒙山区的泗河大汶河形成的冲积平原逐渐连在一起,构成了巨大的黄淮平原。早期的黄河没有堤坝,每年都会有季节性的漫流泛滥,黄河水流到鲁西南一带,由于地势一直西高东低,就自然形成一些东西向的河流,菏水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条。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地理书叫《尚书·禹贡》,记载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地理。《禹贡》中说,徐州的贡物“浮于淮、泗,通于菏”,意思是说,船从淮河入泗水,由泗水入菏水,由菏水入菏泽市,再由菏泽转运帝都。

菏水的源头是菏泽。这里说的菏泽不是现在的城市,而是指一个大湖泊。在大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鲁西南一带湖泊众多,比较大的有菏泽、雷泽和大野泽。菏泽在现在的定陶区一带,雷泽在现在的鄄城县一带,大野泽在现在的巨野县一带。现在的很多地名都是由河流而来的。巨野是源于东平湖,又名巨野泽;菏泽市则干脆原样照搬,源于古菏泽;再比如济宁市,因古济水而得名。

东汉时有一部书叫《水经》,后来郦道元加注解形成了《水经注》。《水经》中说:“济河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其一水从县东北流入巨野泽。……其一水东南流者,过乘氏县南。又东北过昌邑市北,又东过金乡县南,又东过缗城县北,又东过方与县北为菏水。”

由上可见,菏水是从菏泽市东岸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流,流经今巨野县南部、金乡县北部、鱼台县西北,在鱼台县城东汇入古泗河

航道价值

作为鲁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道,万福河如今备受瞩目,尤其是对其通航价值的关注。从微山湖京杭运河航道到东明的总长度约为155公里,而目前规划中通航的河段则主要集中在定陶区、巨野至微山湖京杭运河航道一段。新万福河航道复航一期工程的开工,将全长61.3公里,设计为三级航道。该航道穿越巨野县、成武县金乡县和鱼台县,最终汇入微山湖并与京杭运河主航道相交。项目计划中将改建15座跨河桥梁,其中巨野县境内占据了5座。主要建设项目包括航道土方疏浚和护岸工程。 新万福河航道复航工程的规划不仅仅是为了通航,更是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依托新万福河,巨野港区的万丰作业区将迎来新的发展。一期工程计划建设8个1000吨级的泊位,设计通过能力为610万吨。泊位总长度为634米,锚地岸线长度达到231.1米,占地面积640.9亩。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建设意义

菏泽市一直是山东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带,其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开通了一条新的运河,不仅可以与京杭大运河实现通江达海,实现经济要素的互联互通,同时也能大幅度降低相关的成本。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万福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支航道,同时也是横跨济宁市和菏泽两市的重要航道。在山东省的河运规划中,菏泽线路居于其中,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内河水运需求不断增大,新万福河复航工程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航道复航后,将成为社会生产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对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万福航道通航后,预计2020年货运量将达到2070万吨,这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布局,对于菏泽市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期待新万福河能够为菏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地方发展的经济纽带。

参考资料

万福河.中国广播网.2023-12-29

打通万福河运河 让菏泽成为内陆大港城市.百家号.2024-09-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