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嘴潜鸭

粉嘴潜(黑枕黄鹂普通亚种:Netta peposaca),又名玫瑰嘴潜鸭,属于雁形目鸭科的一种鸟类。

形态特征

粉嘴潜鸭体型圆润,头部较大,较少发出叫声。它们是深水鸟类,擅长收起翅膀潜水。这种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水生植物、鱼类、虾类和贝类等。雄性的头部和颈部呈紫黑色,带有金属光泽,喙上的红色盾甲尤为显眼。雌性则全身呈现纯褐色。在繁殖期间,雄性会帮助雌性选择筑巢地点,并一起照顾幼崽。粉嘴潜鸭在沿海或大型湖泊过冬。

分布范围

粉嘴潜鸭广泛分布在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等地。

栖息环境

粉嘴潜鸭在部分区域有迁徙行为,偏好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缓慢流动的江河、河流与河口地区,也会出现在公路两侧的水泡中。它们尤其偏爱有水边植物且水较深的淡水湖泊。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捕鱼区也能见到其身影。

生活习性

粉嘴潜鸭善于潜水获取食物,也经常将尾巴向上、头部向下在浅水中觅食。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也会到陆地上寻找青草和其他禾本科的种子或草籽。冬天时,它们也会到农田中寻找散落的谷物。此外,它们还会食用动物性食物。粉嘴潜鸭性格温和,不怕人,不常鸣叫。它们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有时也会形成上百只的大群。休息时,它们倾向于聚集在有水草的沙滩或湖心岛,飞行时显得笨拙而缓慢。

生长繁殖

粉嘴潜鸭的繁殖期一般在4月至6月。它们通常在越冬地就已经配对,4月中旬抵达繁殖地后就开始筑巢。巢穴通常隐藏在多芦苇和蒲草的湖心岛上、水边草丛或碘化钠的芦苇丛中,有时也会在湖边的干芦苇堆里。巢穴由芦苇叶和三棱草构成,内部铺垫着柔软的细草和羽毛。每窝产卵数量在10至14枚之间,卵壳呈浅灰色。孵化期大约持续27天,主要由雌性负责孵化,但当雌性离开巢穴觅食时,雄性也会承担一部分孵化工作。6月初,早成雏就会破壳而出。

物种保护

粉嘴潜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版本ver 3.1。

参考资料

粉嘴潜鸭 (Netta peposaca).íNaturalist GT.2024-11-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