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萨尔公约

1971年2月,在伊朗的拉姆萨尔召开了“湿地及水禽保护国际会议”,会上通过了“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简称《拉姆萨尔公约》。《拉姆萨尔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生效,规定每3年召开一次缔约国会议,审议各国湿地现状和保护活动的有关报告和预算。

保护区范围

该公约中湿地的概念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湿原、泥炭或水域地带(浅水湖泊、河流、泛洪区等),包括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以及海洋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水域”。湿地有几种类型:海洋系统、河口系统、河流系统、湖泊系统和沼泽系统。水塘、海湾、沼泽地、三角洲、湖泊、浅海、珊瑚礁石、泛滥平原和季节性河流等水陆相接的自然地域都是湿地。

湿地因是水域和陆地交错存在的生态环境而成为鱼类和水禽等生物的栖息、活动及繁衍的重要场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世界鱼类总产量的2/3和世界上半数人口食用的大米都产自湿地。不仅如此,湿地还有调节洪水、稳定地区微观气候、净化水质的作用。

然而,由于围湖造田、截流筑坝、引水灌田等,湿地在不断减少。另外,由于集约养殖水产品、向河口海口排污等原因,全球湿地的质量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在此栖息及移动的生物种群的生存。

原则和意义

《拉姆萨尔公约》主张以湿地保护和“明智利用”(wise use)为原则,在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范围内以期持续利用湿地。其内容主要包括:缔约国有义务将境内至少及个以上的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湿地列入湿地名单,并加以保护;缔约国应根据本国的制度对所登记的湿地进行保护和管理,并在其生态学特征发生变化时向秘书处报告。

该公约为了保证发展中国家的湿地保护和管理,于1989年设置“湿地保护基金”,从各国政府及非政府组织获取资金,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湿地保护计划的实施。

缔约国

目前世界有100多个国家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全世界登记湿地总数为648个,总面积4343万平方公里。

缔约国名单:

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伯利兹,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哈马,萨尔瓦多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卢西亚,巴巴多斯,巴西,智利阿根廷,秘鲁,厄瓜多尔苏里南巴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乌拉圭玻利维亚牙买加巴拿马共和国

非洲:埃及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尼日尔乍得吉布提马里,毛利特里亚,佛得角冈比亚塞内加尔,利比里亚,几内亚比绍贝宁科特迪瓦,多哥,尼日利亚,加蓬,赤道几内亚,加纳,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喀麦隆,中非,刚果(布),刚果(金),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赞比亚马达加斯加科摩罗,莫桑比克,南非,伯兹瓦纳,莱索托毛里求斯纳米比亚,塞拉利昂,布基纳法索塞舌尔

欧洲英国冰岛爱尔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奥地利瑞士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斯洛文尼亚波黑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山希腊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乌克兰,瑞典,丹麦,芬兰,挪威,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马耳他

亚洲:中国,日本韩国,蒙古,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塞浦路斯土耳其阿塞拜疆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黎巴嫩,约旦,伊朗,也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斯里兰卡

大洋洲:马绍尔群岛,萨摩亚斐济澳大利亚,帕劳,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

中国湿地

中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中国有约25万平方公里湿地,其中有41处被列为拉姆萨尔公约保护区。

在拉姆萨尔公约中登记的中国湿地有: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