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保税物流中心,是国家在甘肃省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心位于甘肃省武威市黄羊镇工业园满家滩园区,占地面积734亩,建筑面积5.58万平方米,其中仓库5.17万m²、办公等附属用房0.35万m²、堆场面积10.2万m²,总投资2.79亿元。于2014年8月底建成,10月正式封关运营。
2014年12月12日,甘肃省首列中欧班列“天马号”(武威——阿拉木图)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首发。
中心简介
位于武威市黄羊工业园,依托国铁宁夏干塘至甘肃武威南二线园墩车站进行建设。一期占地面积734亩,投资2.79亿元,主要建设仓库、综合服务楼、堆场以及智能化卡口、检验场地等海关监管设施。二期(配套)工程规划面积5.78平方公里,将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建设进出口加工基地和保税园区。同步规划建设武威保税物流产业园,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汽车产业、IT电子产业、液体经济产业、特色农牧产业、资源型产品以及其他产业物流区和铁路货场区,结合物流产业,布局汽车产业、IT电子产业、包装产业、农牧产业等相关产业加工区,形成集进出口加工、国际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平台。
九大功能
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检验检测、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物流信息处理、口岸、物流中心入园出口退税。
优惠政策
(一)税收政策。境内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从境外进入保税物流中心内的货物,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予以保税。对保税物流中心内企业在中心内加工的货物,凡直接出口或销售给中心内其他企业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对保税物流中心企业之间或中心与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之间的货物交易、流转,免征流通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
(二)外汇政策。保税物流中心与境外之间的进出口,中心内企业无需办理收付汇核销手续。国内企业从保税物流中心进口货物,可以向中心内企业付汇,也可以直接向境外支付。向保税物流中心内出口货物的,国内企业可以向中心内企业收汇,也可以从境外收汇。
(三)管理服务政策。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与境外之间的货物采取便捷的监管方式。对保税物流中心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除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和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货物进出保税物流中心,可根据需要并经海关批准,分批进出、集中报关。保税物流中心内企业从境外进入中心的仓储物流货物及自用的办公用品、出口加工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免于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对集中入境分批出中心的货物,可实施分批报检和检验,也可集中报检分批核销出中心。从非中心进入中心后不经加工直接出境的,中心检验检疫机构凭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换证放行,不再实施检验检疫。中心内企业加工出境产品,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签发有关原产的证书。
(四)土地政策。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园区,占用未利用地较多,地势平坦开阔,用地指标充足,征地难度小,用地审批时间短,对先期入驻园区的企业将以最优惠的政策供地。
(五)其他支持政策。根据入驻企业投资规模、投资强度、进出口规模、对地方财政贡献的大小,将在仓库和堆场出售租赁、标准厂房代建租赁、相关规费收取等方面给予最大的优惠,在企业入驻、手续办理、项目建设、公共设施配套、企业用工、拓展境外市场、信息化服务等方面予以最好的支持。
中心优势
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凭借“专业国际物流、仓储、配送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优势资源,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从建厂到销售全系列物流解决方案;中心将借助“保税金融”平台,充分发挥“财富天使”的作用,可以为入 驻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平台,为企业解决因一次性支付大量关税带来的资金占用问题。通过海关特殊监管状态下的“仓单质押”、“保税物流中心一日游”等证券,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幅度降低生产、贸易、包装、物流、销售环节等项成本,成为引领时代潮头的王者。
中心与境外铁路、物流、贸易公司有着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园区内企业“走出去”、国外企业“走进来”提供优质的国际门到门的物流、仓储、货代、售后服务;以建设和发扬民族自主品牌为 己任,大力推广生产、种植、制造、包装行业标准,统一标识,统一销售,提高直接生产者收益。
数字最具说服力。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处于新亚欧大陆桥关键节点位置,与传统海运和第一亚欧大陆桥运输相比,在运输距离、通关便利、服务功能、辐射带动等方面优势明显。传统海运从上海港或天津港出发到欧亚大陆桥欧洲始发点荷兰鹿特丹,运输距离约2万公里、时间约35天;第一亚欧大陆桥从苏州市出发,经满洲里市出境转往莫斯科,到达荷兰鹿特丹港,运输距离约1.2万公里、时间约14天。从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出发,经新亚欧大陆桥到达荷兰鹿特丹港,运输距离约8031公里、时间约11天,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均明显缩短,提高了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的建成运营,一方面立足甘肃省,为全省进出口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促进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辐射和服务周边省区,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周边区域的进出口和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口岸通关、退税保税等服务,打造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平台。
建设意义
武威市东接兰州市,西通新疆,南靠西宁市,北临银川市和内蒙古,处于新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黄金节点,历史上就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特殊地理位置而成为丝绸之路重镇,区域优势得天独厚。但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曾经“市人语殊方杂,道路车声百货稠”的东西方贸易中转站,却面临着寻找出海口的难题。基于此,开展跨境贸易,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基地,武威竭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势在必行。
发展情况
2013年8月18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开始建设。9月16日,省政府批复同意申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9月底,兰州海关向海关总署上报设立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的请示,并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和武威市政府多次赴国家有关部委进行汇报、衔接和争取。
2014年1月29日,经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联合发文批准,我市设立全省首家保税物流中心——武威保税物流中心; 9月24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四部委验收; 10月13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 12月12日,全省首列中欧班列“天马号”(武威——阿拉木图)专列首发; 12月27日,中欧班列“天马号”运载着总价值近300万美元的货物再度出发,直达阿拉山口市;今年1月10日,首列中欧班列“天马号”顺利从武威南站出发。
3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兰州海关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开展进境俄罗斯板材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标志着甘肃武威继赣州市之后,获批筹建我国第二个内陆进境木材监管区。
远期规划
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现已全面建成投运。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后,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推进二期工程建设,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建设下好“先手棋”。
二期工程规划面积5.7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区、仓储物流区、国际电子产业区、包装产业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区、液体经济产业区、农牧产业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区和其他产业区,沿金色大道规划综合服务区及金融服务区,总投资105亿元,利用3年时间完成。同时,依托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口岸服务功能,以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为重点,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国际金融和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建设“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产业园”。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围绕“一港两中心七口岸”的整体部署,积极践行合作共赢的“互利”模式,在全国选择交通节点设立6个物流基地,倾力培育“造血”功能,保障甘肃国际陆港建设顺利开展。目前,甘肃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在海安市建成。
2015年7月22日,甘肃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中亚班列从江苏海安商贸物流园顺利首发,将华东地区销售到中亚、俄罗斯、欧洲的货物集结到武威市保税物流中心报关报检,在武威进行国际货运专列的重新编组,真正将班列变成国际专列,通过公、铁、水路联运方式,方便快捷地把货物出口到世界各地,标志着国际货运班列已正式进入国际点到点货运专列时代。
目前,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已在国内设立海安、青岛市、宁波市、岳阳市、安阳市、石嘴山市等6个与当地政府合作的物流基地,从企业供应链购销全方位着手,减少企业国际贸易的风险,为企业有效降低生产、运营、物流、仓储、配送等各项成本,切实为企业做好服务。
发展目标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及西部大开发为发展契机,构建以保税区为基础,通过建设国际物流产业平台、国际贸易产业平台、金融与实业融合平台、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保税商品展示中心,把武威市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