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绿杨春

仪征绿杨春是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江苏省仪征市特产,中国传统名茶。

仪征绿杨春形如新柳,翠绿秀气,味香醇厚,具有滋味鲜醇、汤色清明节、香气高雅、叶底嫩匀的品质特征。主要产区是在江苏省仪征市月塘捺山等周边地区的丘陵地带。

仪征绿杨春具有独特的焙茶工艺,被收录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江苏省名特茶评比中先后获得100多个奖项。2011年,“仪征绿杨春”被农业部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017年3月“仪征绿杨春茶”被授予“首批通过中国森林认证茗茶品牌”,现公共品牌价值为12.76亿。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

仪征绿杨春茶形似新柳、翠绿秀气,原料考究,选用中叶、少毫茶树良种,特级绿杨春每千克9万个芽左右。

内在品质

仪征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茶园开采迟,封园早,茶树生长期长,内含物积累丰富,自然品质形成好,具有滋味鲜醇、汤色清明节、香气高雅、叶底嫩匀的品质特征。部分内在品质检测量化指标规定如下:水分≤7.0%;总灰分≤7.5%;碎粉末≤6.0%;水浸出物》34.0%;粗纤维≤16.0%;酸不溶性灰分≤1.0%;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45.0%;1.0%≤水溶性灰分碱度(氢氧化钾计)≤3.0;铅(以pb计)≤5.0毫克/千克;铜(以Cu计)≤60毫克/千克;茶多酚》300毫克/千克。

安全要求

“仪征绿杨春”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质量标准。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江苏省仪征市独特的土壤条件蕴育了“仪征绿杨春”独特的品质特征。《中国茶经》318页“茶园土壤”条目记录黄棕壤上生产的茶叶,汤色清澈,香气高雅,滋味鲜爽、醇和、甘永,属绿茶之上乘并历来是出名茶、出贡茶的好地方………。仪征市东南为沿江冲积平原区,西部为高岗丘陵区,中部与北部为缓岗丘陵区,茶叶种植区域内土壤主要以黄棕壤土为主,系下蜀黄土母质,土层深厚,酸碱度微酸pH6.0—6.5,由于基岩为水平沉积岩,土体发育常见典型的粘盘层,黄棕壤粘粒含量高,交换性氢、铝和盐基离子较高,矿质养分丰富,因此特别适合于茶树生长发育。

气候情况

仪征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常年降水1100毫米左右,年日照2226.5小时,无霜期221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5.1℃,有效积温5537℃,昼夜温差大,有效成份积累多,茶叶内含物丰富,香气高、滋味浓、色泽绿,具有江北茶区独特的品质特征。

历史渊源

仪征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成为名茶产区之一,所产茶叶在宋代被列为贡品。

1957年,仪征引入“宜兴市群体种”试种以来,已有数十年规模化种茶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仪征市开始引进无性系茶叶新品种进行培育、种植示范推广,先后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000亩。

绿杨春是新创制名茶品牌,属条形烘表绿茶,该类型绿茶于1990年由仪征市捺山制茶厂创制。

2005年开始,为进一步打响绿杨春品牌,仪征市每年举办茶文化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杨春茶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持续提升。

2013年开始,扬州市将仪征市捺山茶叶试验场定为茶叶价格监测点。从中了解茶叶的开采时间、品质、产销量、人工成本等情况。此外,通过筛选,先后确定了3户茶叶种植农户,作为茶叶种植成本收益的调查点。

2014年,仪征市茶企主持了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仪征市高效生态茶园栽培技术推广”项目。

2016年,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生产情况

2011年,仪征绿杨春种植面积2666.6公顷,年可产茶3200吨,干茶800吨,销售额达2.24亿元。

2012年,仪征市建成优质茶叶生产基地4万亩,规模加工企业50家,带动农户2万户。

2014年,仪征市有茶园面积3.5万亩,从业人员3万多人,是苏中苏北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

2018年,仪征市茶园总面积为3.305万亩,较去年3.301万亩增长40亩;干毛茶产量525.1吨,较去年524.7吨略增0.4吨;干毛茶总产值18315万元,较去年18202万元增长113万元。

产品荣誉

2006年、2008年、2010年,“捺山牌”绿杨春连续在中国仪征“绿杨春早”名茶评比中获金奖。

2011年,仪征绿杨春被评为消费者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仪征绿杨春”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仪征市隶属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顶端,处宁、镇、扬银三角中心地带。“仪征绿杨春”种植区域选择在仪征市所属的谢集乡、月塘乡、青山镇、刘集镇、铜山办事处、新城镇新集镇马集镇真州镇陈集镇等9个乡镇1个办事处,种植地域范围界于东经119°02′—119°22′,北纬32°14′—32°36′之间,地域保护范围内面积70013.6公顷。

质量技术要求

(1)品种选择:根据“仪征绿杨春”的风格特点,选择少毫、芽长中等、芽饱满、抗寒抗旱性强,抗病性较强,适制绿茶的国家级良种鸠坑、福鼎大白、龙井43等中叶种。无性系育苗种苗规格按每亩5000株调苗,一足龄插苗苗高25厘米以上,茎粗0.3厘米以上。

(2)生产过程管理:

1、选地建园要求:茶园选择pH值4.5—6.5、土层深厚的黄棕壤,全园深垦,重施底肥,夏垦春植,按150厘米大行距开沟,沟深不浅于50厘米,沟宽60厘米左右。开沟时分三层施入足量底肥,底肥以饼肥或腐熟的猪牛厩肥为主,辅助使用磷肥及复合肥。

2、定植管理要求:总体低沟深植,全园覆盖,秋肥夏施。2月中旬至3月中旬采用低沟定植法进行双行或单行条植,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穴1—2株。定剪高度15—20厘米,植株至少应保留2—3片叶。定植后全园覆稻草1000千克或茶行两侧覆黑色地膜。追肥在初夏第一次生长结束时用人粪尿50千克兑水稀释后浇施,夏秋季再施追肥(1—2)次。基肥在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幼龄期每亩每年100—200千克饼肥或堆肥2吨,加复合肥25千克,以后随树龄的增长逐年增加;成年茶园每年2月下旬—3月上旬每亩追肥30—50千克,重修剪后5月下旬施基肥,亩用200千克饼肥加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9—10月深翻施堆肥覆草过冬;病虫草防治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幼龄茶园除草应人工铲除,秋末用0.5波美度的石灰硫黄合剂封园。

3、采摘面要求:低定短放,夏剪秋养,培养立体采摘树冠。茶苗栽后进行三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在定植时进行,高度为离地15—20厘米;第二次在第二年3月初进行,高度为离地30—35厘米;第三次在第三年3月初进行,高度为离地45—50厘米。此后,每年春茶采摘结束后,5月10日前离地40—50厘米处重修剪之后停采养树,以培养新梢为来年采摘枝。

(3)采制工艺要求:

1、原料采摘:在3月下旬或4月初至谷雨前后,当越冬茶芽生长至一芽一叶时,开始采摘,这时芽苞最饱满,芽叶内含物也最丰富。

2、鲜叶处理:要低温高湿,薄摊长放。摊放至芽叶柔软、叶色变暗,散发出青香或果香为适。

3、杀青:要高温快杀,透杀匀杀。杀青至叶色转暗,叶质柔软,用力握后不成团、不粘手,叶边略刺手,无红梗、红叶、焦边,青气散失,清香四溢为适度。

4、理条:在往复振动理条机或名茶多功能机内进行,理到条索紧直,峰毫显露时,即可出锅摊凉。

5、整形辉干:在名茶多功能机内进行,炒至茶叶挺直略扁,有刺手感(约8成后)出锅摊凉。摊放后再入锅复炒至条索挺直、扁平,含水率低于6.5%时出锅。

6、手工精制:仪征绿杨春精制以手工为主,用风选或手工簸,除去片、断碎茶叶,筛去茶末,即可包装。

专用标志使用

申请使用“仪征绿杨春”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应向仪征市绿杨春茶叶协会递交≤仪征绿杨春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申请书》。经仪征市绿杨春茶叶协审核后。符合“仪征绿杨春”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条件的,双方签订≤仪征绿杨春标志使用协议书》,并按照≤仪征绿杨春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措施》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仪征绿杨春”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许可合同期限为三年,到期要求继续使用者,须在合同的有效期届满前60天内,向仪征市绿杨春茶叶协会提出续签合同的申请,否则,合同有效期届满后不得使用该标志。

参考资料

仪征月塘:绿杨春茶新上市,解渴又解销售难.中国江苏网.2024-02-14

绿杨春茶省级地方标准修订成功,将于4月18日实施.中国江苏网.2024-02-14

江苏仪征市市场监管局月塘分局多措并举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新浪财经.2024-02-14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打响“仪征绿杨春茶”品牌.腾讯网.2024-02-14

仪征:奔跑在乡村振兴『春天里』.扬州网.2024-02-14

亩均茶叶种植产值7090元 仪征成最大基地.扬州网.2018-12-28

仪征市绿杨春走上“绿色、健康、发展”之路.扬州市人民政府.2018-12-28

2014中国·仪征“绿杨春早”茶文化节开幕.新浪网.2018-12-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