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嘴歌百灵

长嘴歌百灵(学名:Certhilauda curvirostris),又称开普百灵、开普长嘴百灵,是雀形目百灵科的一种小型鸣禽,分布于西南非纳米比亚西南沿岸,包括安哥拉、纳米比亚、莱索托、南非和斯威士兰。长嘴歌百灵体长20-24厘米,体重50-60克,上体为棕灰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下体腹部和侧面为白色与黑褐色相间的条纹。长嘴歌百灵的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草原、耕地、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燥疏灌丛和牧草地,以及半干旱的卡鲁灌木丛、亚热带干旱灌木地和沿海的菲尼博斯地区。

形态特征

长嘴歌百灵长度为20-24cm,体重50-60g。大百灵科有一张特别长而向下弯曲的鸟喙。上体是棕灰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下体腹部(包括腹部和侧面)是白色与黑褐色相间的条纹。鼻孔上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长而直。

分布范围

长嘴歌百灵分布于安哥拉纳米比亚莱索托南非斯威士兰

栖息环境

长嘴歌百灵的自然栖息地是半干旱的卡鲁灌木和亚热带干燥灌木丛以及亚热带或干燥的低地和高原草原。这种百灵鸟也存在于农田和沿海的自然保护区。

生活习性

长嘴歌百灵单独或为分散群。常于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状飞行。

于地面,或于飞行时,或在空中振翼同时缓慢垂直下降时鸣唱。栖息于广阔草原上,高飞时直冲入云,在地面亦善奔走,受惊扰时常藏匿不动,因有保护色而不易被发觉。秋冬季常结集大群活动。常站高土岗或沙丘上鸣啭不休,鸣声尖细而优美。

集群在地上寻食昆虫和种子。主要是草籽、昆虫,如蚱蜢、蝗虫等。

生长繁殖

雄鸟求偶时在空中鸣唱或在高空拍动翅膀。巢筑在地面凹处或草丛中、由杂草草叶和细蒿秆等构成,表面多有杂草掩蔽。巢呈杯状。5—6月间产卵,通常产卵3枚。卵表面光滑具褐色细斑。卵白色或近黄,表面光滑而具褐色细斑,大小约为23毫米×18毫米。大约经过15天孵化,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7天后才睁开双眼。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