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权

李杰权(~2023年5月14日),计算数学领域的杰出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5月14日,李杰权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4岁。

1997年,李杰权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李杰权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担任访问教授,2010年12月至2015年7月,李杰权在,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21年7月23日,出席第三届计算流体力学中的高阶精度方法及应用学术会议,介绍时空耦合高精度有限体积方法的算法与原理。2022年10月调入首都师范大学,任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

李杰权在偏微分方程、计算流体力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色列Golda Meir奖。作为计算机领域和数学领域的交叉型人才,李杰权教授致力于科研一线,主持国家级多项项目,并为中国计算机数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物生平

教育经历

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李杰权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9月至1997年3月,李杰权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攻读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李杰权的早期职业生涯始于1997年3月,当时他在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开始了博士后研究。在1999年10月至2001年8月,李杰权前往以色列的希伯莱大学爱因斯坦数学所,担任Lady Davis和Golda Meir研究员。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担任访问教授,继续扩展他的研究视野。2002年8月,李杰权回到北京,加入了首都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担任研究员,并从2003年起成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李杰权作为亚历山大·冯·洪堡学者在马格德堡大学数学系进行了短期研究。2005年之后,李杰权返回中国,继续在首都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工作。2010年12月李杰权加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李杰权在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数学系访问,这为他的学术生涯增添了国际合作的丰富经验。2015年7月,李杰权转至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担任高级特聘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李杰权在2022年10月加入首都师范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担任教授一职。

学术报告

2016年11月1日,李杰权在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参加了题为《A Two-Stage Fourth Order Time-Accurate Discretization for Lax-Wendroff Type Flow Solvers》的学术报告,针对瞬态流动问题,特别是双曲守恒定律,提出了一种新的两阶段四阶时间精确离散化方法。

2018年,李杰权的学术之旅延续至云南大学四川大学,他不仅介绍了可压缩流体理论和科学计算方法的最新进展,还分享了他和他的合作者在可压缩多介质流体计算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时空兼容性和热力学兼容性的高阶数值方法上。

2019年3月30至31日,李杰权出席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以"高维黎曼问题:进展与挑战”为主题的“激波与双曲守恒律方程数学理论研讨会”。4月18日,李杰权在西安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作了题为《Do you really believe numerical simulations?》的学术报告,李杰权从简单的数值计算振荡例子出发,对计算结果的真实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离散傅里叶分析方法以及对大跨度傅里叶模态的修正方程的探索,特别是最高频的傅里叶(振荡)模态,带领大家领略了这个问题,给大家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思考,提出了一种简洁的处理方法应对CFD计算中可能由高频振荡引发的数值发散问题。

2021年5月11日,李教授走进了浙江科技学院理学院的讲堂,举行了一场关于《黎曼问题与广义黎曼问题:理论、计算与应用》的报告。在这次讲座中,他从理论和应用的角度,详细解读了伯恩哈德·黎曼问题的基础知识,并强调了广义黎曼问题在科学计算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6月25日,李兆霞抵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力学技术研究院的报告中,他探讨了《计算流体力学的时空观:模型的时空关联性及算法的时空耦合性》。通过引用华罗庚的经典文献“大哉数学之用”,李教授深刻分析了时空的独立性和统一性。他还通过方波的传播问题,阐述了两种不同结果对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2022年4月22日,应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存标邀请,李杰权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计算流体力学的时空观:模型的时空关联性及算法的时空耦合性》的学术报告。10月21日至22日,李杰权参加了国家天元数学西北中心线上举办的“多物理问题的高精度数值方法”国际研讨会。

2023年4月5日,李杰权来到宁波大学参加了题为《计算流体力学的时空观:模型的时空关联性及算法的时空耦合性》的学术报告,本报告以高精度计算方法的视角探讨计算流体力学的时空观,即流体力学模型的时空关联性,计算方法的时空耦合性。

学术访问

李杰权在他的学术生涯中进行了多次短期访问,访问的有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2015年2月、2016年4-5月、2017年7-8月),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数学系(2017年5月),美茵茨大学数学系(2016年9月、2014年6-9月),新加坡国立大学(2010年11-1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数学系(2009年11-12月、2006年9-11月),马格德堡大学数学系和汉堡科技大学(2009年8-9月),法国巴黎庞卡莱数学研究所(2008年6-7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学系(2007年6-7月),以及以色列希伯莱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数学研究所和台拉维夫大学数学系(2007年1月、2006年1月)。

因病逝世

2023年5月14日,李杰权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4岁。

主要论著

科研项目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论文

研究领域

计算流体力学

面向航天航空、武器物理以及其它工程应用领域,致力发展三高(高置信度、高精度、高效)数值方法。涉及的背景问题有:可压缩流体的普适性问题、爆轰、弹塑性材料、信号传输、多介质流体的界面不稳定性等。感兴趣的问题有:(1)可压缩流体力学的高精度数值方法,包括有限体积、有限差分、间断有限元方法等(2)从介观到宏观的多介质流体力学数学建模(3)可压缩湍流的形成机理以及大规模数值模拟(4)武器物理数值模拟平台建设中的算法问题

数值分析

数值分析是理解、评价数值方法的重要手段,也是设计高置信度数值方法的基础。本方向致力于:(1)分析各种新型数值方法的稳定性(2)针对复杂物理模型,分析相应数值方法保物理性质

偏微分方程

基于无粘欧拉方程组和BGK模型,研究可压缩流体的流场结构及其各种非线性波(激波、滑移面、爆轰波、Delta波等)的稳定性。具体有:(1)可压缩莱昂哈德·欧拉方程组的两维伯恩哈德·黎曼问题以及多维非线性波的相互作用 (2)从稀薄到连续流相关模型的适定性

荣誉奖励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李杰权教授的不幸逝世,是我国数学界的重大损失,更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巨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李杰权教授,深切缅怀李杰权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评)

参考资料

我国计算数学领域杰出学者李杰权因病逝世,享年54岁.澎湃新闻.2023-05-15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李杰权研究员学术报告.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3-12-22

我国计算数学领域杰出学者李杰权因病逝世,享年54岁.澎湃新闻.2023-12-21

首都师范大学 交叉科学研究院.李杰权.2023-12-21

第三届计算流体力学中的高阶精度方法及应用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澎湃新闻.2023-12-22

【数学学院】可压缩多介质流体的计算.四川大学数学学院.2023-12-22

李杰权研究员到我院讲学.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3-12-22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3-12-22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李杰权研究员做客航空学院青年学术论坛第140讲.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2023-12-22

【和山数学论坛244期】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李杰权研究员学术报告.浙江科技学院理学院.2023-12-22

力学技术讲堂第35期-李杰权研究员“计算流体力学的时空观:模型的时空关联性及算法的时空耦合性”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3-12-22

计算流体力学的时空观——李杰权研究员作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工学院.2023-12-22

【天元前沿学术交流会】多物理问题的高精度数值方法国际研讨会.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3-12-22

甬江数学讲坛340讲(2023年第16讲).宁波大学.2023-12-22

李杰权.李杰权.2023-12-22

我国计算数学领域杰出学者李杰权因病逝世,享年54岁.百家号.2023-12-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