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马兜铃

变色马兜铃(学名:Aristolochia versicolor S. M. Hwang),别名白金古榄、苦凉藤、粉质马兜铃、过石珠,属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木质藤本植物。其种加词“versicolor”意为“颜色多样的”。

形态特征

植株:木质藤本;块根圆锥形或长圆形,直径10-20厘米或更大,常数个相连,外表黄褐色,粗糙,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嫩枝纤细,具纵稜,被短柔毛,后毛渐脱落,老茎有不规则纵裂、增厚的木栓层。

叶:叶革质或薄革质,倒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中上部最宽,长14-25厘米,宽4-6.5厘米,顶端短尖至渐尖,基部收狭,狭耳形,两侧裂片常稍内弯或下垂,湾缺深5-7毫米,宽1-3毫米,边全缘,上面无毛,有针孔状小点,下面叶脉上疏被长柔毛,后毛渐脱落,粉绿色;基出脉3条,侧脉每边8-12条,斜出或稍弯拱向上至边缘互相连接,网脉下面明显凸起,末级网脉树枝状连接;叶柄长1-2厘米,粗壮,常弯扭,稍被毛。

花:花单生或2花聚生,稀排成总状花序生于叶腋;花梗长2-3厘米,柔弱,密被褐色长柔毛,中部具小苞片;小苞片钻形,密被褐色长柔毛;花被管中部急弯曲,下部长3-4厘米,直径6-8毫米,从弯曲处至檐部较下部短而彼此互相贴生,黄绿色,有纵脉纹,外面密被丝质长柔毛,内面无毛;檐部盘状,近圆形,直径4-6厘米,花蕾时黄色,开花后紫红色,无斑纹,有网状脉纹,内面无毛,外面密被棕色丝质长柔毛,边缘浅3裂,裂片近等大或下面一片稍大;喉部半圆形,直径约5毫米,稍具领状突起;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1厘米,6稜,密被棕色长柔毛;合蕊柱顶端3裂,裂片顶端钝,边缘向下延伸,并有乳头状突起。

果:蒴果椭圆状,长5-8厘米,直径1.5-2厘米,淡绿色,6棱,成熟时暗褐色,自顶端向下开裂;种子卵形,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背面平凸状,腹面凹入,暗褐色。

花果期: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大瑶山扶绥县)和广东省阳山县博罗县)。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双版纳,副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和广东,从形态上看,可能是不同的物种。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坡灌丛、山谷石砾间和林缘较荫湿地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