㶍渡镇

渡镇位于达州市渠县南部,渠江西岸,是渠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㶍渡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鲜渡街117号。该镇地理位置优越,157县道与318国道在境内交汇,渠江常年通航,交通便利。截至2017年,㶍渡镇常住人口为15847人。

历史沿革

㶍渡镇名称源于渠江中游旋涡渡口,简称漩渡,后更名为鲜渡。

㶍渡镇历史悠久,清乾隆五年(1740年)设漩渡场。

宣统三年(1911年),设鲜渡乡,属渠县南路、第四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乡改镇。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为少愚乡。

1950年,复名鲜渡乡,属渠县第十二区。

1953年,属鲜渡区,次年改属有庆区。

1958年,乡改公社。

1961年,复属鲜渡区。

1983年,公社改乡。

2004年,乡改镇,为县直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鲜渡镇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分别为少愚社区、关房村、金花村、三庙村、玉灵村、宝塔村,镇人民政府驻盐井街6号。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㶍渡镇地处渠县南部,东隔渠江与李渡镇、琅琊镇相望,南与广安市广安区肖溪镇接壤,西与嘉禾乡毗邻,北与中滩镇、渠南街道交界。全镇行政区域面积38.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镇内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主要分为平坝区和浅丘,境内最高点为弋家寨,海拔730米;最低点为沙湾市,海拔223米。

气候

㶍渡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热同期。多年平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6.8℃;7月平均气温22℃。生长期年平均285天,无霜期年平均312天,最长达317天,最短30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055小时,年总辐射9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94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10月,8月最多。

水文

鲜渡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渠江,从渠南乡至琅镇,流经境内关房村,经米坡、社区、石门、玉林市、宝塔、大坻、五峰村,在五峰村四沟桥溪出境,流入广安市肖溪镇,长15千米,流域面积2.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65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鲜渡镇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风灾、低温、霜冻、冰雹、雷击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11年9月18日,水位达25.7米,属历史最高水位,涉及境内9个村,受灾面积达725公顷,受灾人口1.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870万元。

自然资源

鲜渡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盐,储量5亿吨,地质储量15亿吨。已开发的盐矿位于米坡村,矿区面积5平方千米,年产量7.4万吨。

人口

2011年末,鲜渡镇辖区总人口2501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40人,城镇化率11%。另有流动人口315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58人。

2017年末,㶍渡镇常住人口为15847人。

截至2019年末,鲜渡镇户籍人口21026人。

经济

2011年,鲜渡镇财政总收入2277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财政收入910元,比上年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5769元。

农业

2011年,鲜渡镇有耕地面积20016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1800亩。

2011年,鲜渡镇农业总产值8787万元,比上年减少39.3%。

鲜渡镇的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0112吨,其中水稻0.9万吨。

鲜渡镇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红薯、大豆等。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4100亩,产量1618吨。

鲜渡镇的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4万头,年末存栏0.2万头;羊饲养量0.3万只,年末存栏0.1万只,家禽饲养量11万羽,上市家禽4万羽。

2011年,鲜渡镇生产肉类481吨,其中猪肉460吨,羊肉20吨,牛肉1吨;禽蛋125吨。

截至2011年末,鲜渡镇累计造林2675亩,其中防护林500亩,经济林2175亩,林木覆盖率36%。

2011年,鲜渡镇水果种植面积200亩,主要品种胳橙、枇杷、柑橘油桃,其中油桃100吨。

工业

2011年,鲜渡镇工业总产值31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

商业

2011年末,鲜渡镇有商业网点28个,职工162人。

2011年,鲜渡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251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546万元。 [3]

截至2019年末,鲜渡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超市或综合商店10个。

金融

2011年末,鲜渡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059万元,比上年增长15%;人均储蓄4117元;各项贷款余额2810万元,增长9%。

邮政业

2011年,鲜渡镇邮政业务收入170万元。

交通运输

2011年,鲜渡镇客运总量15万人次,货运总量500万吨。县镇级公路5条,总长60千米。

2011年,鲜渡镇的运输企业拥有客运汽车8辆、280座位;货运汽车200辆、900吨位;客运量12万人次,货运量300万吨。境内通航河道1条,总长20千米。

2011年,鲜渡镇的运输企业拥有客运船舶5艘,1000座位;货运船舶5艘,1000吨位;客运量3万人次,货运量200万吨。

2011年末,鲜渡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8千米,道路铺设面积0.7平方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

2011年末,鲜渡镇幼儿园在园幼儿278人,专任教师1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村小办学点5个,在校生1111人,专任教师71人;初中1所,在校生682人,专任教师5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鲜渡镇教育经费达1066.7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鲜渡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个;病床75张,固定资产总值1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0人。

2011年末,鲜渡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2万人次,住院手术150台次,出院病人1.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万人,参合率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鲜渡镇有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108场,观众10万人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各类图书室11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藏书3万册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鲜渡镇有体育场地5个。1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社会保障

2011年,鲜渡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6户,人数137人,支出2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173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58户,人数897人,支出66.7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62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5人,支出10.8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02人,支出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医疗救助15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02人次,共支出5.5万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临时救济630人次,支出1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0.9万元。社区服务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

科技事业

2011年末,鲜渡镇有农村实用人才87人。

基础设施

广播电视

1972年5月,鲜渡镇开通鲜渡有线广播站

1993年3月,鲜渡镇开通有线电视。

2011年末,鲜渡镇有线电视用户153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45%。

给排水

2011年末,鲜渡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千米,日供水3640吨,自来水用户935户,年人均生活用水50吨。

供电

2011年末,鲜渡镇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1座,高压输电线路6条,总长度25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341.63万千瓦时。

燃气

2011年末,鲜渡镇天然气管线1千米,天然气用户935户,天然气普及率90%,月天然气平均用量3640立方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鲜渡镇园林绿地面积0.12公顷,绿化覆盖率10%。

荣誉称号

鲜渡镇为全国第二大盐都。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