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aeneus),又名白鲈,是鲈形目鲈亚目鮨科石斑鱼亚科的一种鱼类。青铜石斑鱼分布于东大西洋海域,沿非洲西海岸新区到安哥拉南部,包括地中海南部、科西嘉岛等。青铜石斑鱼栖息深度为20米至200米,主要生活在沙泥底质或岩石底质的海域,是底栖性和肉食性的鱼类,该物种以头足纲、鱼类和甲壳亚门为主食,是一种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鱼类。
形态特征
青铜石斑鱼体呈纺锤形具金属光泽,身体深度小于头部长度,眶间区域凸出;后鼻孔略大于前鼻孔;上颌在眼后缘几乎达到垂直;背鳍棘刺10-~11枚,背鳍软条14~16;臀鳍棘刺3,臀鳍软条7~9;腹鳍起源于胸鳍底部以下;尾鳍圆形。体长最大可达120厘米。
生活习性
青铜石斑鱼栖息于沙泥底质与岩石底质的海底,幼鱼则多栖息于河口湾、泻湖与环礁湖中。该鱼为肉食性动物,猎物包括小型鱼类、口足目、张翊生和头足纲。在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的外海的青铜石斑鱼会进行季节性的迁徙,有报告猜测认为这可能与该海域的上升流有联系该物种为雌性先熟:幼鱼会在5-7岁成长为性成熟的雌性,后在11-13岁时变为雄性。根据海域不同,该鱼的繁殖季节可早至6月(突尼斯领海),晚至8月下旬(伊斯肯德伦湾)。
物种现状
作为颇受欢迎的游钓鱼以及高价值的食用鱼,许多国家都对青铜石斑鱼有大规模的捕捞,在非洲沿海和东地中海尤为严重。近30年,希腊、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和塞内加尔外海的青铜石斑鱼种群已经衰减了99%,其他国家也有平均24%的减少。虽然希腊、西班牙等国要求渔民必须放生小于45cm的个体,在一些捕获量极大的国家例如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和土耳其仍然没有相关的保护政策,对未成年个体的捕捞依然频繁。加之目前养殖技术尚不充分,青铜石斑鱼的种群在未来很有可能继续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