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后圣太平帝君

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编为“第三中位”,称“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七域修真证品图》由下而上列为“第五太极真人果位,其宫阙在太清之上,上清之下,老君所治。

正文

“太清境太极宫太上老君”(《要修科仪戒律钞》引《太真科》)及“金阙后圣玄元太上老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八二)等的出现。“皇天金阙后圣太平帝君,太极宫之高帝也。地皇之裔,生而灵异,早悟大道,勋业著于丹台,位号编于太极,上清赐命,总统群真,封掌兆民、山川、河海、八极、九该莫不尽。”(《太平经短文序》)“上清金阙后圣帝君李讳弘元,一讳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渊,盖地皇之胄,真武大帝时人,上和七年岁在丙子三月直合日,始育于北国天刚山下,李氏之家,母先梦玄云日月缠女形,乃感而怀焉。行年二十而有金姿玉彦,遂弃家离亲,超迹风尘,潜室长斋,浮游名山。爱有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遣八景琼舆,来迎圣君,以登上清宫。赐玉凤玺,神虎之符,飞行之羽、裙、带、冠、受书为上清金阙后圣帝君,上升上清,中游太极宫,下治十天,封掌兆民及诸天河海神仙,地原阴察郁绝洞台。到壬辰之年三月六日,圣君来下光临于兆民矣!”(《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太平广记》 引 《神仙传》:“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或云上三皇时为玄中大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录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大禹时为真行子,商汤时为锡则子,周文王时为文邑先生,一云守藏史。 ”

唐《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尹氏 《玄中记》 曰:太上老君常居紫微宫,一号天皇氏,一号东极青华大帝,一号金阙圣君。”

东晋《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混元圣纪》: “后圣九玄金阙帝君,下为周师,改号为老子。”

东晋《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的记载:“上清金阙后圣帝君李诸弘元。一讳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渊,盖地皇之胄,真武大帝时人。上和七年岁在丙子三月直合日,始育于北国天刚山下李氏之家,母先梦玄云日月缠其形,乃感而怀焉,浴之亦有群龙吐水于盥器中。”

杜光庭 《道德真经广圣义》 中言老君“当生之时,三日出于东方九龙吐水,以浴真性,因李谷而姓,名玄元,字子光,乃高上之胄,玉皇之,位为长生大主,太平正真太一君金阙后圣九玄帝君。”

宋-陈集疏《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大帝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

明代天师张宇初《岘泉集》:“又谓李灵飞得道,妻尹氏生老子,讳弘元,字曜灵。”

金阙后圣太平帝君本身就是太上老君在末世度人、接引兆民入种民天的化身,早期道教称“金阙后圣太平李真天帝”,传说壬辰下世,化名李弘为太平主,号 新出老君。颇似弥勒佛降生之说,所以南北朝时期常年有以此为旗号组织邪教造反之事。帝君主四天种民之籍,于末世接引兆民入四种民天为天民。使之保留人种,以避延康终劫,待龙汉开图再选天民为人种下界。这与佛教预言慈氏菩萨降世悟道成弥勒佛,然后龙华三会普度群生的说法类似。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西游记中弥勒佛会有个人种袋的渊源。但也可以说金阙帝君是太上老君在末日审判时最后救赎有良知善根的世人并接引他们升天的化身。

《正统道藏·正一部》的《老君变化无极经》中提到:“老君变化易身形,出在胡中作真经……胡儿弭伏道气隆,随时转运西汉中。木子为姓讳口弓,居在蜀郡成都市官。”这段经文说的是,老君西出化胡后,因道法日益兴隆,遂又在蜀地化身下降,以“木子”为姓,以“口弓”为名讳,即化身名为“李弘”的一个人,再度于世间显教。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