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绪

张公绪(1932-2008),男,江都区人,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

人物经历

张公绪于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在2008年10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生前担任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及博士导师,同时兼任多个国际组织的重要职务,包括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品质管理协会名誉顾问,英国全面质量管理杂志编委,印度国家科技发展研究院评审委员会委员,以及丹麦奥胡斯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全面质量管理系、韩国首尔大学计算机与统计系的客座教授。

主要贡献

张公绪自五十年代开始致力于质量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他的研究成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1960年提出了计算网络可靠性方面的截集法、虚拟网络法与等效网络法,这些方法均早于国外同类研究成果数年至十多年。

- 1980年创立了选控图系列,这一创新为统计过程诊断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982年提出的两种质量诊断理论,超越了传统美国休哈特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开创了统计质量诊断的新领域。

- 1984年出版了专著《选控图理论与实践》,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机械等多个行业。

- 1988年,他的理论在美国汽车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 1993年,《质量技术杂志》发表了对选控图的高度评价文章,认可了张公绪的研究成果。

- 1996年,在丹麦讲学期间,他又提出了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后开发了相应的软件DTTQ,经过实际应用验证,效果显著。

- 1998年,他对这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相关单因素多元诊断法,这是一项重要的理论突破,并因此开发了新的软件版本。

此外,张公绪还曾受邀为台湾高校编写《品质管理》教材,成为首位为台湾编写此类教材的大陆学者。他还参与了由韩国朴圣炫教授与美国维宁教授共同主编的《统计过程监控与优化》一书的编写工作。

获奖记录

张公绪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

- 1987年,因其在质量诊断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2年,主编的《质量管理学》教材获得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

- 1980年和1984年,两度获得北京市优秀论文奖。

- 198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 1984、1989和1993年三次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

- 199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推进者称号。

- 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待遇。

参考资料

质量管理学家张公绪教授谈SPC.质量管理学家张公绪教授谈SPC.2024-11-15

著名质量专家张公绪教授仙逝.著名质量专家张公绪教授仙逝.2024-11-15

十大质量人物.六西格玛品质网.2024-11-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