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川头村位于处州粮仓的松古盆地北部边缘,东南距县城14公里。辖叶川头、大桥头2个自然村,叶川头为村委会驻地。
介绍
叶川头建村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大桥头系1976年后逐步形成。全村以叶、刘、王、吴姓为多。其中叶姓占45%左右,是明靖难之役中随朱允炆西走四川省的叶雪庵的后裔。清属布和上乡敦厚里九都,民国时属万寿乡,1949年后属赤寿乡(人民公社)。
荒山开发
自明代建村以来,叶川头以单一的粮食经济支撑着村民的生活。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低,逢上灾歉,村民生活大都陷于糠菜半年粮的境地。1949年后,粮食产量逐步提高。1976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平均亩产899公斤,人均近千公斤,人均收入仅百元。但仍然是典型的高产穷队,有食无钱,生活水平无法跨上新台阶。1976年冬,大队党支部提出让大田打粮,向荒山要钱的口号,带领村民开发村东20亩荒山,种上了柑橘属。1979年,又开发了集体柑桔园120亩。1982年投产,当年产值1.42万元。到1985年,140亩地的柑桔产量达13万公斤,总产值约14.22万元,每亩收入达1000多元。到1992年,全村共开发果园598亩,其中个人承包350亩,种植品种从单一的柑、蜜桃,发展到鸭梨、黄金桃、脐橙、胡柚等;产量最高的1986年达49.6万斤,产值近28万元。自1982年起仅柑桔一项,村集体收入达150多万元。叶川头成了松阳柑桔的主要产地。
自80年代开始,开发茶园80亩,其中种植浙江省优质名茶银猴茶28亩,是松阳银猴茶的主要产地,年产量在500公斤左右;50亩高产茶园每年产茶250担,茶叶年收入在17万元以上。全村1711亩山地除600亩桔园、80亩茶园和700多亩封山林外,村集体管理的270亩杉木速生丰产林,连续5年在鉴定验收中被评为全县第一,被林业部门誉为丽水市全地区少见的高质量速生丰产林基地。
叶川头在大力开发荒山的同时,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把目标瞄向松阳县传统出口产品--晒红烟。自1987年起,烟叶种植面积连续五年全县第一。到1992年,6年共向国家投售烟叶4445担,收入53.34万元,仅此一项,每年人均收入达120元。
粮丰林茂,茶香果甜,叶川头发了,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从1982年的17.38万元和138元上升到1992年的122.9万元和880元。
村庄发展
叶川头村生产条件的改善,首先从引入高压输电线路开始。1982年,投资3万余元架起了高压输电线路。继而开办了粮食加工厂和茶厂。
叶川头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上梧公路,原先路基仅宽3米,路面破损严重。1986年和沿线各村联合集资对公路进行改造,第一期投资达数万元。1987年起,每年村里拨出专款近万元用于公路养护。改造后的上梧公路路面宽4米,路面平整,坡度平稳,装运茶叶、柑橘属的大小卡车可直通茶园、桔山。
桔园投产后,产量逐年上升,但常因干旱影响柑桔的稳产高产,为尽可能减少因山地缺水造成的损失,1988年11月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以村集体资金18.6万元兴建柑桔山喷灌设施,1989年5月投入使用,为全县最大喷灌设施。整个设施包括2台37千瓦的电动机,扬程80米、流量119.28立方米 小时的扬水泵,总长7公里的管道和147个喷头。有效喷灌面积270亩。此后,村柑桔园再无干旱之虞。
叶川头地处梧桐源山口外,山洪泛滥历来是村里的一大祸害,十余年来,村里每年都投入人力物力疏浚河道,修筑堤坝。仅1991年就投资10多万元,在村边几个主要河道修筑了块石浆砌的防洪坝。1987年以来先后修筑的防洪坝总长1500多米,土石方近万立方米,现在已基本解除洪水威胁。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产高产,10年来,还修整一条三面水泥砌刷的农田灌溉渠道,总长494米,全村近900亩农田已全部实现自流灌溉、旱涝保收。
村庄文化
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为村区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叶川头成为松阳县农村以开发性农业生产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典范。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村民的文化心态。从传统农业耕作常规观念向依靠科技、依靠信息发展经济转化。因此,村民舍得将血汗钱投向文化教育事业。1988年起,村里每年为订阅《浙江科技报》的村民报销10元订报费,全村订户每年维持在170户左右,1991年起又为订阅《新农村》的农户支付10元订阅费。儿童在村小学、幼儿班免费入学、入托,考上初中中专的每人一次性奖励100元,考上高中中专的奖150元,考上大专的奖200元。并新建校舍,拆民居修通校路,建造影剧院等。
叶川头小学是村办完全小学。创办于清宣统元年(1909),为纪念先人叶雪庵,又称雪庵小学。原一直以叶氏宗祠充当校舍,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联办的5个村集资10万元,叶川头一家出资5.4万元,于1992年建成有6个教室、2个办公室,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的新校舍。为校舍布局更趋合理,村里单独拨出6万多元,动员12户村民拆迁旧房,开出了一条长400米,宽3.5米的通道。1992年在校学生110名,教师8名。
叶川头影剧院是松阳县第一座村级标准影剧院,外观造型新颖,室内高敞明亮,1987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5平方米,设715个固定座位,总造价16万元,全部由村集体投资。
传统的同族相亲相爱和对贫困族人予以抚恤的祖训以及集体化时期有田同耕、有饭同吃的社区观念得到了弘扬。集体经济成为叶川头人共同走富裕之路的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许多福利。1980年起,全村老人男60岁、女55岁以上,每年可以一次性领到40元生活补助。1982年,村里拿出8万多元,铺设了约长4公里的管道,将自来水装到每户村民的灶头。按规定的比例,村里为患病村民支付部分医药费,近10年来全村每年要支付2500多元。从1988年起,每年年底按人口每人可以领到50元的红包,1991年提高到75元,全年支出6.1万多元。近10年来全村新建住宅130多幢,占地1.5万多平方米,几乎等于新建了一个叶川头村,其中绝大部分是砖木结构的二三层楼房。
村庄荣誉
村党支部自1984年起连续7年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1985年被评为丽水市地区先进党支部。叶川头村,1986、1988年被命名为松阳县文明村,1987年被命名浙江省文明村。村党支部书记叶子福1987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当选为第七届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参考资料
[1]浙江在线 http://www.zjonline.com.cn/gb/node2/node87411/node112244/node112275/node11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