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应

朱应,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与研究方向是病毒学及分子病理学。主要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32),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环加氧酶(COX-2)等重要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在病毒感染致炎过程中的机理研究。

人物履历

学习经历:

2000-2002:美国德州大学医学院,内科系 博士后1999-2000:美国贝勒医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 博士后

1995-1998:武汉大学微生物学 博士

1983-1987:武汉大学 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 学士

工作经历

2014-至今:病毒学系主任

2009-至今: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985工程”特聘教授

2007-2010: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2005-2007:获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3-至今: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1988-1994: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助教,讲师学术兼职

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 常务理事

湖北省生化学会 副理事长

湖北省微生物学会 常务理事

中国微生物学会 会员

美国免疫学会 会员

教学情况

2003年,主讲分子生物学,72学时,本科生课程,生科院生物技术1-4班

2003年,主讲分子生物学,72学时,本科生课程,七校联合班

2004年,主讲分子生物学,72学时,本科生课程,药学院

2005年,主讲分子生物学,54学时,本科生课程,药学院

2006年,主讲分子生物学,54学时,本科生课程,药学院

研究方向

医学病毒学及分子病理学

主要从事人类肝炎病毒,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炎症应答的机理。结合临床标本的分析与检测,从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研究病毒感染诱导白介素,干扰素细胞因子表达调控规律。研究宿主炎症因子网络的形成以及抗病毒免疫应答影响病毒感染的进程。病毒感染诱导环加氧酶(COX-2)及下游炎症反应通路,白介素(IL-27,IL-32),III型干扰素(IFN-lambda)以及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

2014-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国际合作项目:持续性病毒感染中病毒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肝炎病毒感染与免疫应答(81461130019)。

2013-2017年,主持“973计划”课题重要病毒转录复制蛋白复合体的结构功能研究(2013CB911102)

2013-2017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上项目MVP 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81271821)

2013-2016年: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 HBV 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2012ZX10004503)

2007-2011年:主持“973计划”课题乙型肝炎病毒重症化进程中HBV病毒学特点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2007CB512803)

2008-2010年: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病毒感染与宿主炎症反应网络(NCET-07-0647)

2009-2012年:国家“973计划”课题,HCV抑制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2009CB522506)

2010-201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表观遗传修饰在流感病毒感染炎症网络中的作用 (30979144)

2008-2010年: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建立(2008ZX10002-011)

2006-200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炎症因子环加氧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30570066)

主要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