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二叠纪

这不是好莱坞进口大片,而是由上海科技馆制作推出的原创4D动画科普电影短片《重返二叠纪》。观众在观赏影片的同时,可以通过坐椅的震动,水花的喷溅,切身体验这个危险奇特的远古时代。在观赏刺激逼真的画面之余,观众还可以了解许多古生物知识。

基本简介

《重返二叠纪》宣传片

编剧:叶剑、澍、叶晓青

制作:上海睿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剧情简介

2亿7千万年前,地球刚从一次漫长的冰期中苏醒过来。天空被翼展达到70-80厘米的巨脉蜻蜓统治着,而陆地上是两栖纲的王国。在冰冷的湖泊中,帆螈家族迎来了新的成员,一只名叫斑戈的帆螈破壳而出,开始它的生命旅程。在不断经历各种危险的同时逐渐长大和成熟的斑戈,拥有了健壮的身体,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但就在幸福来临的时刻,突如其来的灾难,还是将斑戈残酷地毁灭在食物链中。

远古不止有恐龙

说到“远古”,大家就会条件反射地想起独霸地球的恐龙。为了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创作团队上海科技馆科普影视制作部另辟蹊径,把目光瞄准了两栖纲统治地球的时代“二叠纪”。戴上4D特效眼镜,面前影像立体层次感强。张开翅膀宽达0.8米的巨型“差翅亚目”从眼前晃过,观众下意识地向后缩一下头,唯恐蜻蜓的翅膀会拂过自己的脸庞。长达17分钟的短片内,先后出现了十几种动物,它们作为现代爬行纲、鸟类和哺乳纲的祖先和近亲,活动敏捷。观众观影后大呼过瘾,“原来远古不止有恐龙,这些二叠纪的奇珍猛兽也挺有意思的!”

阴阳传为两条大鲵

《重返二叠纪》的制作团队在过去3年中,还制作拍摄了另外两部科普片《中国大鲵属》和《扬子鳄》。通过在上海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的播放,获得观众广泛称赞。科普片作为影视片的一种,具有科学性和普及性,如何把枯燥的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给观众?制作团队选择了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

在拍摄《中国大》时,制作团队穿插了不少文化因素,例如两条大鲵首尾相连,互相追赶,这就是道教阴阳八卦图的来源传说之一。又比如,在中国中原流传着“大鲵属女娲伏羲氏的祖先”的传说。虽然传说不具科学性,但把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与科普教育联系在一起,观众便更容易接受科普片的知识传输。“对科普电影而言,科学内容和拍摄技术是骨肉相连的,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关键。”制作部主任李伟颇有心得。

4D动画

上周六上午10时,记者来到上海科技馆售票处,发现上午两个放映场次的票已经售罄。11时多,全天6场都贴上了“满”字标签。售票处工作人员介绍,四维影院一般每天安排放映7场,《重返二叠纪》占5-6场;节假日时最多放映7-8场。逢节假日,全天场次的《重返二叠纪》上午10时多就售完了。据统计,《重返二叠纪》的上座率高达96%,“只有《宇宙大爆炸》上映初期可相比”,工作人员表示。

同期放映的科普影片多达7部,何以《重返二叠纪》最受欢迎?带儿子观影的陈女士表示,《重返二叠纪》的故事发生在2亿7千万年前的二叠纪,恐龙出生前的几千万年,虽然是科普片,故事却很吸引人,儿子特别喜欢主人公“帆螈”,那只身披美丽背帆的两栖纲。原来,《重返二叠纪》故事讲述了帆螈从自然选择的出生,弱肉强食的生长,到求偶、繁殖等经历。陈女士觉得,影片的4D特技很逼真,媲美3D电影。

据了解,《重返二叠纪》不仅是上海科技馆投拍的首部4D动画科普影片,也是国内首部4D科普片,打破了国内4D科普影片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

市场情况

初探市场,《重返二叠纪》已有不错回报。仅每天在上海科技馆的放映,就已经获得了50万元以上的票房收入。此外,已有包括中国航海博物馆国家动物博物馆等近十家科普场馆采取租赁、分成等方式放映。今年,上海科技馆与上海影丽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重返二叠纪》改编为国内首部可360度“穿越”的特种电影。虽然没有透露版权许可的费用,但上海科技馆方面保守地表示,“《重返二叠纪》已经收回了成本”。

获奖情况

2011年中国特效电影“科蕾奖”一等奖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