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所属的交通科学与技术教学、科研机构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信息的智能获取、管理分析与融合处理;交通仿真系统与诱导技术、面向交通系统的复杂系统建模、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 。

机构简介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或者 Intelligent Transportion System,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

目前,北京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硕士、博士点,招收“智能交通系统(ITS)”方向的研究生。

专家团队

谢昆青

男,博士,教授,博导。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副主任,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智能交通系统(ITS)中心主任,智能信息系统教研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复杂时空系统建模、智能交通系统、智能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时空数据库与数据仓库、传感器网络与地理信息系统;发表论文80余篇,译著1本,主持和参与完成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等2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科技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主要科研项目: 1、863课题(2006AA12Z217):“网格环境下基于Agent的空间资源分布式共享与协同计算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0373102):“动态数据驱动的交通拥挤演变预测研究”,(2009-2011)。

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7AA120502):“网格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重大应用”,(2008-2010)。

4、北京快通高速路电子收费系统有限公司合作项目:“高速公路网交通流反演及预测研究”,(2009~2011)。

5、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合作项目:“面向联网收费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决策支持系统”,(2009~2011)。

赵卉菁

女,博士,研究员,博导。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智能交通系统(ITS)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感知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车与移动机器人;智能交通;

主要研究课题:1、基于分布式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动态空间的感知及认知) ITSC08;

2、基于智能车的感知技术(动态空间+静态空间的感知及认知) ISRR09;

3、基于智能车+分布式传感器的感知技术。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面向室外复杂动态场景的三维同时定位定向与地图创建的研究,60975061/ F030601,2010.1-2012.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无人驾驶车辆智能行为综合测试环境设计与测评体系研究,90920304,2010.1-2012.12 ;

3、横向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客流统计检测分析系统,2009-2010;

4、横向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交互式实物DB提取系统,2010-2011 ;

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项目负责人),基于分布式多种传感器融合的交叉口交通数据的自动获取,2007-2009 ;

6、横向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利用激光扫描仪的交叉口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的研发,2007-2009 ;

7、北京大学985工程项目(课题负责人),面向环境监测的智能车与移动机器人平台的研发,2007-2010 。

张超

男,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智能交通系统(ITS)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主要学术任职: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人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自动化学报》等杂志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Biometrics 等国际会议审稿人

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基于半监督在线学习的智能视频监控方法研究”,2011-2013 ;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容量指纹索引和检索方法的研究,2005-2007 ;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数学机械化方法及其在数字化设计制造中的应用,2011-2015 ;

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项目骨干),数学机械化及其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2005-2009。

宋国杰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智能交通系统(ITS)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复杂网络建模与分析,智能交通系统(ITS)。

主要学术任职:计算机学会会员,YOCSEF会员等;国际会议评阅人:ICNC-FSKD, ICDM, Wise等;期刊审稿:Information Scienc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等。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面向概念漂移的数据流分类算法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2008-2010),课题负责人;

2、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轨道客运舒适度评价模型研究与设备告警关联模型和分析,(2010.11-2011.12),课题负责人;

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移动社会网络建模与信息传播机制研究”,(2010-2012),课题负责人;

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研究院项目:“基于位置的社会网络关系识别模型研究”,(2010-2011),课题负责人;

5、IBM中国研究院项目:“基于复杂网络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交通规划研究”,(2010-2011),课题负责人;

6、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合作项目:“面向联网收费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决策支持系统”,(2009~2011),课题负责人。

7、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面向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2011-2012),课题负责人。

招生专业

硕士点:智能科学与技术

博士点:智能科学与技术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