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3亿元。馆藏中文纸质图书132.99万册(电子图书150万册),外文纸质图书1.54万册(电子图书50.36万册),期(报)刊1418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24个,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现有教职工1454人,其中专任教师105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452人,占43.05%;博、硕士学位860人,占81.90%。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二级教授 8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77人。聘请2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学者、国家杰青等杰出人才9人。
校区介绍
南昌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本科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高等学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院校,2000年经国务院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学校坐落于英雄城南昌,拥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0%以上,硕士学历以上人员50%以上,博士50余人。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学校设有水利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生态环境工程系、机械与动力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理学系、管理工程系、经济系、人文社科系、外国语言文学系、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十四个系、院。开设了60余个本、专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就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为了进一步拓宽学校办学思路,学校还积极与国际教育接轨,先后与荷兰、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开展教育合作项目,目前已有在校生近800人。学校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函授站,函授生5300余人;与浙江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了远程教育。学校形成了包含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与远程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格局。
学校各类教学与生活设施齐备。教学固定资产7000万元,建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工电子、通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中心、网络技术、测绘工程、3S工程中心等一批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为“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壤与植物生态实验室为“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校内建有基于千兆光纤网基础上的数字化校园。建有英语教学调频发射台,有语音室15个(820座),多媒体教室95个(14801座),用于教学的计算机2500余台。图书馆藏书83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期刊1700余种。建有标准的塑胶田径场、游泳池等学生活动设施。
学校设有数字水利研究所、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4学科被批准为江西省高校“十一五”重点学科。
学校发展定位: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兼顾水利行业;以本科教育为主,以专科教育为辅,开展继续教育和国际教育,拓展研究生教育;以工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把学校建成水利特色鲜明、省内有优势、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院校。2026亩,校舍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是一个花园式、生态型、数字化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