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位于泰州市南大门,连接着通扬运河的两岸。史载,泰州高桥于明正统三年(1438年)始建砖桥,正统九年改为石拱桥,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重修,因桥高而得名。
历史
据文献记载,泰州高桥两端石阶斜度与水平线呈81度,南北各有三十余级台阶,极为陡峭。泰州史称凤凰城,高桥似凤首,赵公桥似凤尾,东西凤凰墩似凤之二翅。
高桥为何建得又高又陡呢?据说,当年,桥下过往船只大多为运盐船,船上有帆,为了让船从桥下快速通过又不必收帆。
现状
解放后,通扬运河改道,老通扬运河退出历史舞台,高桥为泰州市南大门,海陵路成了泰州城区主干道,为便于通行,便对桥进行拓宽改造:降低高度,改拱桥为平桥,主体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端铺上长长的护坡。
上世纪90年代初,老通扬运河上又建了一座宽45米的水泥桥。该桥与高桥平行,两者相距不足百米,被称之为“新高桥”,原先的高桥便顺势得名为“老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