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利

范正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泰山,资深媒体人士。财经作家。《人民交通》杂志总编辑,《商务时报》联合创始人、总编辑。

获美国Concordia University-Wisconsin(简称CUW)管理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EMBA。高级职称。

迄今已在百余家的国内媒体及国外华文报刊有各种体裁的力作百余万字发表,熟悉多种形式多种领域的写作。

成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新华通讯社,先后在新华社山东分社、新华社香港分社旗下媒体从事编辑、采访、策划等工作。

2004年下半年参与筹办《商务时报》,2005年任执行总编辑,2008年任总编辑兼总经理。

在《中国记者》、《新闻实践》、《青年记者》、《今传媒》、《新闻战线》、《新闻窗》等新闻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文章。

代表作品

文化专题类

《从五岳独尊到名山之首》,首发于2003年4月13日《泰安日报》。众所周知,泰山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以“五岳独尊,雄镇天下”而称誉古今,适逢2003年初又被推举为“中华十大名山”之首,《从五岳独尊到名山之首》成为当时传媒界最系统地解读泰山的第一次。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深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已然融入作者的血液之中,在这篇文章中得以彻底迸发。类似作品还有《千秋商祖范蠡》,刊发于新华社《中国市场》2002年10月号。近年来,写作了较多的文化类小品文,比如《沙漠意象,从来都是令人着迷的一种美学》   等。

舆论监督类

《大汶河的伤口》,首刊于《凤凰周刊》总第149期(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出版;相关内容也可查阅6月4日《中国绿色时报》特稿)。此后,《世界报》将本文转载。泰山南麓著名的大汶口遗址附近的河流就是大汶河河砂资源一度被掠夺性采挖,严重破坏环境。此后,当地政府为了加强管理,将泰安市水利局大汶河管理处就此升格为泰安市大汶河管理局。舆论监督类文章还有《国企职工群起告官》,发表于2005年1月27日《欧亚新闻报》。

抒情散文类

此类文章较多,读来感人至深。以亲情为主的,比如美国侨报》的《关乎父亲的遗憾》、《星岛日报》的《父亲的那只小箱子》、《成都晚报》的《有一个地方》、《青岛日报》的《那梦中的冬日暖阳》;以爱情为主的,比如《粤港信息日报》(《粤港周末》)的《与灵魂对话》、《联合日报》的《你在天堂还好吗》、《泉城周报》的《天凉,请加衣》等等。其中有些文章大约写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醇净、凄美,耐人寻味。

新闻理论类

新闻理论类作品近几年写作较多,比如原载于《今传媒》的《企业新闻如何进入媒体视线》,原载于《青年记者》的《“中国特色”的记者“车马费”》,原载于《新闻实践》(全国新闻核心期刊)的《伪新闻:传媒与企业的私密合谋》。

时评随笔类

这些文章以时政类为主,比如《中非基础设施合作:“一带一路”宏大叙事中的浓墨重彩》   《千年运河,从经济命脉到文化传承》   《绿色交通语境下 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之虞》   《快递业繁荣当得益于业内充分竞争》   《“小康”“四好农村路”以及“中国温度”》   《盛名之下的中国高铁注定要坚守那份荣耀》   《驶向世界,让中国高铁在冷静中加速》   《通往“汽车理想国”,岂能没有时间表?》   等。

政经解读类

《国企改革越是深入越是透明,“四风”越是无处遁形》、《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高于预期》等。

家族渊源

泰安范氏家族是泰山脚下最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它是一个移民家族,系出“江左白门”,本是江南名门望族,乃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后裔,因避战乱自明朝中叶从江苏吴县(今苏州市)迁居至泰山脚下,跨越明清两朝至今而不衰。范正利系泰安范氏家族第十八世。

泰安范氏家族脱胎于江南家族,又浸润齐鲁儒家文化,可谓书香不断,科名相继。据《范氏族谱·学籍表》统计,明清四百年间,泰安市范氏共出文进士l人,武进士2人,其他举人、库生、监生、增生、贡生、武生160余人。在清朝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的《泰安县志》中,列入“忠节”者、“乡贤”者、“选举”者中,范家的进士、举人、贡生等比比皆是。

范氏家族中人,如范韶、范选、范惟悴、范宏谟、范国泰均官至高位,且政绩蜚显;范文煌兼通儒、释、道,对理学造诣很深;范惟悴、范惟纯、范圩等都有诗文集传世;范广善榜书,尤精篆隶,在泰山岱庙等留下很多石刻和碑刻;教育家范明枢曾官至山东省参议会议长,是近代泰安范氏家族最有影响的一位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获中国产业经济好新闻奖新闻论文类一等奖二等奖

参考资料

范正利 简历.名人简历.2022-01-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