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接骨木

西伯利亚接骨木(学名:Sambucus sibirica Nakai)是忍冬科接骨木属的落叶灌木。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2-4米,分枝稠密;树皮淡红褐色,纵条裂,具椭圆形皮孔;髓部浅褐色;嫩枝具白色乳头状突起。

叶子形态

羽状复叶通常有2对小叶,叶轴和小叶柄有黄色长硬毛,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4厘米,宽1.6-5.5厘米,顶端长渐尖,边缘具不规则锐齿,基部心形,两侧不等,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沿中脉具长硬毛;托叶腺状。

花朵形态

圆锥形聚伞花序直立,长3.5-5厘米;总花梗被乳头状突起;花冠淡绿色或淡黄色,裂片矩圆形;雄蕊黄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新疆富蕴、福海山区,阿尔泰共和国和西伯利亚也有分布。为阿尔泰山脉的特有树种。

栖息环境

生于石质山坡和河旁岩石缝。自然分布于海拔1300~2400m的阿尔泰山针叶林与混林下、河谷、灌丛中。

生活习性

由于自然更新能力较差,自然分布数量日趋减少,是亟待保护的珍贵树种。

栽培

从原产地采挖规格3~4年生大苗进行栽培驯化,第2年可开花结实,生长表现可适应我区平原气候条件。

移植时间

在秋季大雪封山前10月下旬,此时,苗木已停止生长,叶已落尽。采挖前,在不影响整体树冠造型的情况下,进行修剪。采挖时根据植株大小适当根部带土球,保持一定的根系,土球用旧麻袋包裹,直接栽植,可提高移植成活率。

栽植

苗到即栽植,植树坑视苗木土球而定,树坑大于土球1/3,回填栽植土后,四周压实,浇透定根水,后再回填土压实。

播种育苗

1.采种及播种时间

种子成熟期在9月中旬,可采集,洗种,去除瘪种,放置荫凉处晾干。在我区11月中旬土壤封冻前均可播种。

2.种子处理

西伯利亚接骨木种子处理是播种育苗成败的关键,其种子休眠期长达一年之久,种子有后熟过程。经过多种种子处理方法试验得出以下方法为最佳处理方法。即在播种前用凉水浸泡种子48h,后用60℃温水浸种48h,沥干后播种。

3.播种

选择灌水方便,土壤肥沃的沙壤土播种。状整地,畦宽1m,畦长视地块而定,深翻、耙平。西伯利亚接骨木播种苗生长量大,年高生长可达1.5m左右,播种时进行点播,行距60cm、株距10cm,每穴点种子两粒,覆土3cm。

4.抚育管理

播种后种子隔年出土,即2004年秋季播种至2006年春季出苗。因此播种后第2年播种地不能松土锄草,应拔去杂草,小水漫灌4次。第3年,幼苗出土后,方可小水浇灌,15d左右浇灌1次,保持播种地不干裂,行间锄草,株间拔草。5月下旬可施肥,当年秋季播种苗可出圃。

用途

西伯利亚接骨木可作园林绿化灌木风景树种,花和果的汁液可制成高档眼霜和乌发液等化妆品,是一种集观赏和经济用途的兼用树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