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济莺,女,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华夏基金有限公司部门副总经理。郭济莺加入华夏基金四年来,勤勉敬业,勇于创新,从一名省高考状元、名校优秀毕业生迅速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
个人事迹
“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是郭济莺常说的一句话。她深深知道,自己的每一件工作都关系到投资人的利益,关系到公司的声誉。因此,在工作中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对自己写的每一个字都反复推敲,引用的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求证。
2001年,刚来华夏基金不到半年的郭济莺便接到了一项重要理财产品的投标任务。郭济莺深知,方案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投资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公司能否取得投资人的信任。为拿到这个项目,郭济莺制订了周密的工作计划,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与各部门反复讨论、磋商,对计划书草稿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核对。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挫折,终于,她设计的经营计划书赢得了投资人的认同,公司顺利中标。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肆虐,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这时适逢一个新产品招标。本着对投资人负责、对工作负责的精神,郭济莺同志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投标准备工作中。很多单位、学校都停工停课,郭济莺同志不但每天坚持上班,而且周末也不休息,始终坚持在工作第一线。过“国际劳动节”了,家人多么希望她能留在家里,哪怕是一天也好。但一想到投资者的期望,一想到领导的嘱托,她再也坐不住了,依然来到了公司,没日没夜地工作。坐公交车不方便,她就坚持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上班;中午吃饭不方便,她就坚持自己带饭;召开会议不方便,她就坚持给有关方面一个一个地打电话,一个一个地征求意见,再一个一个地反馈沟通。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公司终于再次中标。
郭济莺深知,光有工作的热情、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行的。在国内,基金行业是崭新的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事务层出不穷,随时会遇到困难和挑战。郭济莺同志时刻不忘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亚洲债券基金等在国内都是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以借鉴,郭济莺同志就大量查阅国外文献,大胆借鉴外国的经验,再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力求设计出即符合国际现代投资理论,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郭济莺同志就是这样边干边学,一次又一次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郭济莺常说:“要想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就必须把每一件工作做好;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加倍付出努力。”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华夏基金的员工都知道,郭济莺同志工作起来不要命。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耽误吃饭也是常有的事。持续不断的努力使郭济莺迅速成长为公司的核心业务骨干,并且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她设计编写的《企业年金实用手册》、《养老金专讯》(月刊)和《国际养老金动态》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企业年金相关政策和实践方法,为大量准备建立企业年金业务的机构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在2004年亚洲债券基金金融顾问招标中,她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为公司取得了亚洲债券中国基金的管理人资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郭济莺本人也因其出色的表现屡次被华夏基金评为年度优秀员工,2004年获董事会特别奖,并被公司聘为历史上最年轻的部门副总经理。
郭济莺自己常说:“我所做的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只是做了我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这质朴的言语中,透露出她对工作的热爱、对公司的热爱、对广大投资者的热爱。她对工作的态度,带动了周围一大批年轻同志勤奋努力地工作。
个人荣誉
2003年6月,获北京市金融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5年4月,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