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权

钟离权,又名“汉钟离”,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全真教派奉为祖师之一,武器是一把芭蕉扇。

钟离权是一位神话与真实历史相交融的人物。钟离权的生平与传道活动最早见载于唐朝文献中,宋代的一些文献也有相关记载。此外,韩国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这些记载均表明,钟离权为唐代丹道大家,一生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为内丹学说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钟离权传说在宋初盛传开来之后,得到内丹道南、北宗的崇奉,由依托钟离权以自神,进而发展到建构丹道传承谱系。奉钟离权为祖师。随着这种崇拜的不断浓重,钟离权进入八仙队伍,并成了八仙的精神领袖。钟离权的事迹自宋初盛传开来之后,历代神仙传作者都先后对他进行了描述。由于材料来源各异,各仙传中的钟离权故事存在着同中有异的现象。据目前所见材料,钟离权故事在宋元明清时期的仙传中均有所体现。宋代施肩吾曾慥先后撰有钟离权传;元代《金莲正宗纪》《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有钟离权专;明代《消遥墟经》《列仙全传》《三教同原录》《广列仙传》转录了钟离权的故事;清代《古今列仙通纪》《历代仙史》有钟离权传录,《铸鼎余闻》《新议录》则对钟离权事迹作了考辨。

钟离权相传出生于东汉咸阳市,在唐代又有传说钟离权是唐末京兆郡咸阳县(现在的渭城区东北)的人,并且传说钟离权与吕洞宾相识于唐代。在宋朝,《大宋宣和书谱》第十九卷中记载了钟离权的形象:他是一个不拘小节、懒散傲慢、自由自在的神仙书法家。赵桓靖康初(1126)钟离权被封为“正阳真人”。在元明时期发生了变化,他被视为一位军事将领或元帅。在元代马致远杂剧《邯郸道省悟黄梁梦》中,钟离权自述是京兆咸阳人,文武双全,曾在汉朝担任征西大元帅。清人黄斐默《集说诠真》,谓钟离权出仕汉朝为将军,后隐居于晋州羊角山,为正阳帝君。相传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刘权之是钟离权转世,此人名权之,号云房。很像世俗所画八仙图画中的钟离权。

钟离权的地位在八仙中可谓是最为尊贵的,八仙中除了张果老外,都是钟离权的徒子徒孙。他被全真教尊为祖,叫做钟祖。因为他“点石成金”的道法,钟离权受到民间的崇奉,认为有护佑金矿、财运的功能。钟离权创了道教钟吕派丹道学术的基本构架。《全唐诗》记载了钟离权的四首诗,这些诗多是写给他的弟子吕洞宾的。

基本概括

神话传说

钟离权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全真教派奉为祖师之一;钟离权一出生就像三岁小孩一样大,生得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一看就是福相。据说这位将门虎子自幼就能掂量出一件东西的轻重,好像手里有一个“权”(古代的秤砣),他的父亲便给他取名叫钟离权。长大后身长八尺,俊目美。

传说中,钟离权遇到了一位老者,这位老者传授给他修仙的秘诀。于是,钟离权进入终南山修炼道法,在那里,他遇到了王玄甫王玄甫,王玄甫教给他许多神奇的法术和秘诀,包括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和青龙剑法。之后,钟离权选择隐居在晋州的羊角山,远离世俗纷扰,不再与世人交往。他将头发束成双髻,穿着用槲树叶制成的衣服,过着清静的修道生活。宋人赵彦卫的《云麓漫抄》详细记载了钟离权与吕洞宾何仙姑的交往,他也因此被列为八仙之一。赵桓靖康初(1126年),钟离权被封为“正阳真人”。

历史记载

钟离权的生平与传道活动最早见载于唐朝文献中,宋代的一些文献也有相关记载。此外,韩国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这些记载均表明,钟离权为唐代丹道大家,一生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为内丹学说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目前所能见到的有关钟离权的最早文献出现在敦煌市文献和《道藏》中。敦煌遗书保罗·伯希和三八一〇写卷有一篇《湘祖白鹤紫芝遁法》提到了钟离权的宗教活动。文中提及的中离翁,显然就是钟离权。他所传授的两个弟子,吕洞宾在唐代被当成了相术大师,韩湘子在唐代已经成了道教新经韵《韩仙传》的主人公,盛传于终南山居士林。这说明在道教丹道的转型时期,钟、昌的历史真相是集内、外丹道于一身的丹道大师。另一唐代文献是《唐仵达灵真人记》。此文在《正统道藏》之《还丹肘后诀》卷下和陈葆光《三洞群仙录》中均有记载。《三洞群仙录》系节录,《还丹肘后诀》则系全录。《还丹肘后诀》指出仵达灵于晚唐动乱年代来到四川省,得从钟离公"偕行同宿,超越三乘"。这里所谓的超越三乘,实即《灵宝毕法》等丹书的核心内容,是钟离权丹法的精髓。宋代道教类书《道枢》有详细记载:"人之仙其等有三,太上引年益寿,其次安而引年,其下安而无疾,皆小乘也。地之仙其等有三,太上极阳轻身,腾举自如;其次炼形久视,至于千岁;其下引年益寿,皆中乘也。神之宋代的大量文献也表明,钟离权当为唐五代时人。这主要体现在三类文献中。首先,宋代道教经典中提及钟离权为唐代人。宋王常《真一金丹诀》认为钟离权是唐人:"昔荆湖北路,草泽大贤,处士钟离权泊游于云水,至鲁国邹城东南崆峒山玉女峰局居之,至大唐显庆五年庚申岁正月一日壬寅朔,遇之仙贤,引入洞中,授之丹诀,至得(德)内全,后天不老。"该书还指出钟离权度脱鄂州市进士吕洞宾曾慥集仙传》指出钟离权于"晚唐终南山"。其次,宋人笔记中道及钟离权在五代邢州开元寺留下了手迹。宋江少虞撰《宋朝事实类苑》和宋曾撰《类说》卷十六引张师正《倦游北录》指出钟离权曾在开元寺题诗。

钟离权著有大量丹道学著作,并先后见载于有关文献之中。《宣和书谱》谓钟离权"有问答语及诗成集",这里所说的问答语即《钟吕传道集》。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二"神仙类"著录《钟吕传道记》三卷,谓该书乃施肩吾撰,叙钟离权云房昌岩洞宾传授论议。鄱阳县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五亦有相同的记载。《佛祖统纪》卷四十三和卷五十三都有关于钟离权的信息,卷四十三谓:"钟离权,字云房,自称汉时遇王玄甫得长生之道。避乱入终南山,于石壁间得《灵宝经》,悟阴中中有阳,阳中有阴,为天地升降之宜;气中生水,水中生气,即心肾交合之理。乃静坐内观,遂能身外有身。唐吕洞宾,字洞宾,三举进士不第,于长安酒肆遇云房,将洞宾人终南山,授《灵宝毕法》十二科,日《金》《玉》《真原》,比喻真诀道要,其义有六,包罗五仙之旨,以授洞宾。这两部书在南宋初又被曾慥《道枢》卷三九《传道上篇》、卷四〇《传道中篇》、卷四一《传道下篇》和卷四二《灵宝篇》所节录,是钟离权丹法的核心内容。《正统道藏》还载有钟离权的如下著作。其一,《破迷正道歌》;其二,《钟离正阳真人还丹歌》;其三,《黄帝阴符经集解》。此外有关道经还大量引用了钟离权丹道理论,有的还甚至引述了丹经之名称,如《指玄篇》《钟离秘诀》《百问篇》等。韩国道书中也提及钟离权有如下著作:《天遁炼魔法》《人头岳诀》和《青华秘书》。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学者追溯《无极图》的传承时也把钟离权当作关键的一环,如黄宗羲就指出:"此图本名《无极图》,陈图南刻于华山石壁,列此名位,创自河上公,魏伯阳得之以著《周易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洞宾后与图南同隐华山,因以授陈,陈又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皆以授种放,放以授穆修与僧寿涯修以《先天图》授李挺之,挺之以授邵天叟,天叟以授子尧夫,修以《无极图》授周敦颐,茂叔又得先天地之偈于寿涯,乃方士修炼之术。此外,长洲惠栋撰《易汉学》卷八《辨太极图》、朱彝尊撰《经义考》卷二百八十三也提到这一问题。

钟离权除了著书立说之外,还开展了大规模的传道授业活动南宋丹经《玉溪子丹经指要·混元仙派之图》指出钟离双弟子有王鼎真人、成都真人、纯阳真人、王老真人、耳珠真人和陈朴真人。除了王老真人形迹可疑之外,其余几位可信度均很高。根据张广保先生考证,陈朴为晚唐五代初人,《陈先生内丹诀》一书可以作证。王鼎真人、耳珠真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有传,前者为北宋前期人,后者为晚唐人,均师事钟离姓权。成都真人民《夷坚志》之"成都镊工",亦师事钟离权。此外,刘海蟾、郑文叔亦师事钟离权,朝鲜人崔承佑、金可纪和僧慈惠之师亦是钟离权。

形象演变

汉代

钟离权,又被尊称为汉钟离,这个“汉”字被理解为“汉代”的意思。据传,钟离权自言生于汉朝,因此他以汉为冠,被称为汉钟离。在古代,人们常常以朝代名加在人物名字之前,以表示其时代背景或出生年代。双姓之人,如诸葛亮称诸葛、司马懿称司马,这是古代称呼习惯的一种体现。同样地,钟离权也可以简称为钟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钟离”的称呼广为人知,逐渐掩盖了“钟离权”的原称。然而,“汉钟离”这一称呼并不完全被视为个人姓名,而是更多地被理解为汉代某个姓钟离的人。在汉代,有两位著名的钟离姓人士:西汉钟离昧东汉钟离意。由于钟离较早且名声较大,有人便猜测,汉钟离可能指的就是他。

唐代

在唐代,传说钟离权是唐末京兆郡咸阳县(现在的渭城区东北)的人。他身高八尺七寸,胡须长过腹部,眼神有神,学问渊博,精通文武。钟、吕二人科场相遇,吕洞宾应试是在晚唐,钟离权比吕洞宾年长,可能生于中唐。吕洞宾数举不第,也不能称为“进士”。他初遇钟离权时,主要是想预测能不能及第之事,因钟离权常沿渭河黄河一带往还,故二人存在相遇机会,此时已是唐末。

宋代

钟离权的事迹自宋初盛传开来之后,历代神仙传作者都先后对他进行了描述。由于材料来源各异,各仙传中的钟离权故事存在着同中有异的现象。据目前所见材料,钟离权故事在宋元明清时期的仙传中均有所体现。宋代施肩吾曾慥先后撰有钟离权传;元代《金莲正宗纪》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有钟离权专;明代《消遥墟经》《列仙全传》《三教同原录》《广列仙传》转录了钟离权的故事;清代《古今列仙通纪》《历代仙史》有钟离权传,《铸鼎余闻》《新议录》则对钟离权事迹作了考辨。

宋代仙传载录钟离权事迹,较为符合历史之真相。《古今图书集成》"神仙部"引曾慥《集仙传》指出:"钟离权,字云房,不知何许人也。唐末人终南山。"明代黄鲁曾辑录的《钟吕二仙传》当是依据宋代版本。因为其中的《金丹诗诀》题"唐纯阳真人吕岩洞宾撰""宋云峰散人夏元鼎宗禹编"。该书有《正阳真人钟离公》一传,末署"华阳真逸施肩吾谨序",当是黄鲁曾移录施肩吾之作。这两部传记内容显示,钟离权为唐五代时人,兵败人山遇东华而得道,后度吕洞宾,遗传下《灵宝毕法》《指玄篇三十九章》等著述。这些说法和唐宋时期有关钟离权的记载基本相同。

在宋代能够证明钟离权生活的时代记载于《宋史·方技传》中,王老志宋徽宗朝以前(1100)曾在基层群众中遇见钟离权,接受过他赠给的丹药。因此整个北宋时期,钟离权皆存在于世。在宋朝,《大宋宣和书谱》第十九卷中记载了钟离权的形象:他是一个不拘小节、懒散傲慢、自由自在的神仙书法家。同时,宋人洪迈的《夷坚志》也提到了他的故事。另外,宋人赵彦卫的《云麓漫抄》详细记载了钟离权的诗和书法。钟离权由8世纪的中唐,一直生活到11世纪的北宋,跨越了两百多年,是实际存在的人物,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神仙。赵桓靖康初(1126)钟离权被封为“正阳真人”。

吕洞宾相比,宋代的钟离权传说故事本来就不多,钟离权被尊奉为内丹道南、北宗祖师后又由于其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无法产生世俗性很强的故事。因此,除了在小说和戏剧中作为宗教领袖出现外,钟离权的故事只在少数场合出现。

元代

钟离权的传说在元时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被描述为神仙书法家,而是被视为一位军事将领或元帅。在元代马致远杂剧《邯郸道省悟黄梁梦》中,钟离姓权自述是京兆咸阳人,文武双全,曾在汉朝担任征西大元帅。元代道士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一中,记载了关于钟离权成仙的多种传说。其中提到钟离权出生时有异象,他的相貌也与众不同。他长大后在晋朝做官,成为大将军。一次与西北吐蕃作战时,因雷电风雨而迷失方向,后遇高鼻深目的胡僧引导至村庄,得东华先生传授长生歌诀和各种道法。

还有其他几种说法,包括钟离权因与权臣争执而被贬到江南,后在山中遇到指引其得道的神秘人物;或者他自知有仙缘,后遇王玄甫学得长生歌诀;或者他得到黄帝藏于紫金山悬钟洞内的金丹秘诀;以及他与兄长钟离简一同修道成仙的说法。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褒赠“传道真君”,孛儿只斤·海山至大三年(1310)加赠“传道垂教帝君”,《金莲正宗记》尊他为“全真大道第二祖”。其传世之作有《钟吕传道集》、《破除正道歌》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明代

在明代,关于钟离权成道的传说又有了新的发展,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的记载存在差异。黄鲁曾在其著作《钟吕二仙传》中描述钟离权最初在五代十国后晋朝担任中郎将,战败后遭遇神仙而得道。徐道在《历代神仙通鉴》卷九中提到钟离权的祖先是雍州渭城(即咸阳)人,钟离权在华山修道,号称和谷子,又遇到华阳茅真人,最终被封为太极左宫真人。

在元明时代的大量度脱剧中,钟离权作为祖师不仅多次命令神仙下凡度人,而且还亲自下凡度人成仙,由此诞生了两部有关钟离权的度脱剧。一部是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该剧今存脉望馆钞校《古名家杂剧》本。作者不详。题目作"引儿童到处笑呵呵,老神仙掴手醉高歌",正名作"吕洞宾点化伶伦客,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一部是明初杂剧《边洞玄慕道升仙》。该剧今存脉望馆钞校内府本。作者无可考。《也是园书目》《曲录》《今乐考证》著录。题目作"正阳子临凡阐教",正名作"边洞玄慕道升仙",简名《洞玄升仙》。

此外,王世贞的《列仙全传》也收录了钟离权的传说,内容大致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相似但更简略。吴元泰的《东游记》则描绘了钟离权作为汉朝将军,征战吐蕃的故事。

清代

明清时期的仙传基本上因袭元代《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叙的钟离权故事系统。《古今列仙通纪》所载钟离权故事,完全因袭自《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文字几乎一模一样。《历代仙史》《仙佛奇踪》《列仙全传》都把钟离权当作汉将钟离简的弟弟,因袭《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叙钟离权故事的同时,却把上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所叙得道因缘的两大异说融汇进钟离权故事中。《历代神仙通鉴》则以赵道一所叙故事为基础,合全真孝教故事系统提出了一个新的系统。

清人黄斐默《集说诠真》,谓钟离权出仕汉朝为将军,后隐居于晋州羊角山,为正阳帝君。钟离权成神仙后,又在魏晋时到世俗社会做过官,化名金重见。据说,在清代中叶,他又下凡做过一次大官。相传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刘权之是钟离权转世,此人名权之,号云房。他是湖南长沙人,嘉庆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屡次主持科举考试,号称公正。相传此人正故据说他疏疏朗朗的胡子,圆圆的红脸上常带着笑容,仪态萧闲雍容,很像世俗所画八仙图画中的钟离权。

宗教角色

八仙的传说作为道教神仙的一部分,道教正是看中八仙在民间的影响力,从而利用八仙的群众基础,扩大影响,扩充势力,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收编为道家神仙,并不断增加神仙数量,直至曹国舅凑齐八仙之位,通过“八仙过海”的传说,展现各位神仙的法宝和威力。同时,神仙被收编为道教正式神仙后,也提高了神仙自身的身价,在民间的影响也就更大,促进神仙传说的传播。

八仙之中,钟离权的地位是最为尊贵的。他的师父东华帝君,掌管着群仙的籍禄,(见马致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当然权势赫赫。后来,群仙的籍禄,又直接由钟离权掌管。(见马致远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吕洞宾、蓝采和、刘海蟾,都是钟离权亲自超度成为神仙的。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或是吕洞宾超度,或是钟离权参与超度的。虽然有铁拐李协助超度钟离权之说,但是,此说流传不广,在杂剧中,铁拐李是吕洞宾超度的。因此,八仙中,除了张果老外,实在都是钟离权的徒子徒孙。道教中的全真教,相传是从吕洞宾那里传下来的。钟离权是吕洞宾的老师,因此,他也被全真教尊为祖,叫做钟祖。钟离权所倡金丹道以“炼精化、炼炁化神、炼神化虚”三成功法为修炼的基本方法。他所创立的教理教义对金元之际兴起的全真道影响极大,全真道尊其为祖师,尊其教理教义为经典。

影响

后世纪念

纪念建筑

莲花山八仙庙

八仙庙亦称钟离庙,始建于清代,延庆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仙中的汉钟离传说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子,出生年代和籍贯说法众多。一说是汉代咸阳市西安市)人,一说是燕台(即北京地区)人。因其钟离姓氏,有人就将其与楚汉战争项羽手下最勇猛的大将钟离昧联系在一起,还有的说他的原型是东汉大将,所以称作汉钟离。其实东汉没有钟离权这样一位将军。甚至还有人说汉钟离是唐朝人。传说他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乃隐于晋州羊角山。而大庄科地区则传说汉钟离是大庄科汉家川人。而且还传说他成仙后与母亲辞别的地点就是今天的慈母川。

眉县钟吕坪道观

钟吕坪道观,又名钟离坪,为道教庙宇群,位于眉县汤峪镇。道观主奉钟离权、韩湘子等道教八仙,以全真道祖师正阳真人钟离权在此入道修行的事迹典故知名。钟吕坪道观西邻太白山汤峪口,坐落于太白山南麓钟坪、龙山、虎山这三座坪台上,分散着八仙庙、山神庙、湘子庙、玉皇庙、老君洞、斗母庙等庙宇。据传,钟吕坪山神庙供奉的山神本为一名随同钟离权入山修道的将领,后因在钟吕坪累积功行,于是被奉为山神护守此地。现今山神庙的殿内存有民国时期所绘的壁画,经年日久,画面灵动传神。

八仙宫

西安八仙宫,又名八仙庵,是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观院,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始建于宋,系唐兴庆宫局部故址。八仙宫以其美丽动人的“八仙”传说而享誉海内外,被视为道教仙迹胜地,八仙是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 韩湘子、曹国舅。据八仙宫碑石记载,宋时在此地下常闻隐隐雷鸣之声,百姓建雷神庙镇之。后有人于雷神庙看见八异人游宴于此,认为是“八仙”显化。遂建八仙 庙祀之,称八仙庵。庵前竖有:“长安酒肆”石碑,旁刻“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据《列仙传》载:钟离权祖师于长安酒肆感悟吕洞宾,“黄粱梦觉”度其成仙,后人为纪念吕祖于此立祠祀之。

民间信仰

因为他“点石成金”的道法,钟离权受到民间的崇奉,认为有护佑金矿、财运的功能。

中医领域

钟离权在生命科学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是留下不朽著作《灵宝毕法》,开创了道教钟吕派丹道学术的基本构架,成为中华养生文化中的瑰宝。郑樵南宋绍兴年间撰成的《通志·艺文略》中即有著录,可证此书北宋时期早已流传于世。《钟吕传道集》是一部关于内功内丹术的经典著作,这本书以钟离权和吕洞宾师徒之间的问答形式,详细论述了内丹术的要义。书中包含了18卷内容,涉及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时、五行、水火、龙虎、丹药、铅汞等方面的知识。它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展开对内丹修炼方法的讨论。

文学领域

钟离权,被尊为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他的诗作和书法在历史上享有盛誉。首先,钟离权的诗歌作品确实颇具特色,他不仅擅长写诗,而且内容常涉及道教的修炼和超脱思想。《全唐诗》记载了钟离权的四首诗,这些诗多是写给他的弟子吕洞宾的。其中《题长安酒肆壁三绝句》广为人知,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不俗的诗意;而《赠吕洞宾》则篇幅较长,内容深含道教哲理,讲述了修道成仙的秘诀和心境。其次,钟离权的书法同样独树一帜,尤其是草书,在北宋时期尤为流行。据《宣和书谱》描述,他的书法模仿龙蛇之状,笔势飘逸,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字画飘然有凌云之气,非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典故传说

十试吕洞宾

吕洞宾年轻时学问渊博,志在科举成名。但连续二十三次考试都未成功,遂心灰意冷出家为道士。两年后,父母劝他再考一次,途中遇到钟离权。钟离权看出吕洞宾仍留恋尘世,便让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吕洞宾经历了从金榜题名到家族被灭的转折。这个梦让吕洞宾彻底放下世俗欲望。随后,钟离权通过十次考验确认了吕洞宾的决心,并收他为徒,引导他最终修成正果。

八仙过海

传说中,一次,八仙在蓬莱阁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和,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海里一放,顿时红光四射,花像磨盘,何仙姑亭亭玉立于荷花之上,风姿迷人。随后,其他仙人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投于大海,借助宝物大显神通,傲游在万倾碧波之中。然而,东海龙王的太子见宝后起了贪心,偷走了蓝采和的宝葫芦,并将它变作一只小船。八仙发现后,大为恼怒,便与东海龙王展开了搏斗。最后,技高一筹的八仙终于打败了龙王。

钟离权成仙

在古老的传说中,钟离权经历了一段奇遇。他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者,这位老者不仅传授了他深奥的修仙秘诀,还指引他前往终南山继续修炼。钟离权遵循老者的指引,来到终南山,那里他有幸遇到王玄甫——王玄甫。王玄甫是道教中的著名神仙,他精通各种法术和秘诀。在王玄甫的指导下,钟离权学习了许多高深的道法,包括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以及青龙剑法。这些法术和秘诀极大地增强了钟离权的修为,使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高人。经过多年的修炼,钟离权最终选择隐居于晋州的羊角山。他远离了喧嚣的世俗世界,不再与世人交往。为了更好地修道,他将头发束成双髻,身穿树叶制成的衣服,全身心地投入到修道生活中。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部分)

影视作品(部分)

民间美术作品(部分)

艺术形象

钟离权在舞台上,梳一个双丫髻。(见马致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有“钟离权到老梳丫髯”之语。(见汤显祖《邯郸梦》传奇)他穿着官服,留着胡子。(见马致远《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在元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他是踏着芭蕉扇过海的,由此可知他常手持芭蕉扇。而元明杂剧《贺升平群仙祝寿》中,上下八仙都拿各自随身之物,钟离权拿的是金瓶插金莲花。

图画上的钟离权,一般是丫髻袒腹,一把大胡子,手摇棕扇或拂尘,意态闲散。这当然是结合舞台上的钟离权形象、《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对钟离权的描绘,以及他自称“天下都散汉”等而创造出来的。

参考资料

永乐宫壁画详解| 纯阳殿《钟吕谈道图》.永乐宫.2025-01-18

钟离权醉酒醒世人 - 人民数字联播网山东.收藏快报.2024-02-21

还原历史上的真实“八仙”(图).央视网.2023-11-13

钟离权.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3-27

民间多传说汉钟离为汉朝大将 原型却非汉代人.中国新闻网.2024-04-06

..2023-05-22

道教色彩浓郁的莲花山八仙庙.北京市文物局.2024-03-28

眉县钟吕坪道观.陕西省道教协会.2024-03-28

西安敕建万寿八仙宫简介.万寿八仙宫.2024-04-06

八仙过海.新浪网.2024-01-22

..2023-03-11

..2023-03-12

八仙全传.豆瓣读书.2023-03-12

八仙的传说 (1985).豆瓣电影.2023-03-24

笑八仙 (1993).豆瓣电影.2023-03-11

东游 (2019).豆瓣电影.2023-03-11

八仙过海 (1976).豆瓣电影.2023-03-24

八仙过海.时光网.2024-03-27

八仙全传 (2008).豆瓣电影.2023-03-11

八仙过海(1985).豆瓣电影.2023-03-11

无线台庆剧《杨家将》香港电视史上神话.搜狐娱乐.2024-03-28

八仙过海.时光网.2024-03-28

西游记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3-28

东游记 (1998).豆瓣电影.2023-03-12

天地争霸美猴王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3-28

八仙传奇 (2006).豆瓣电影.2023-03-11

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 (2002).豆瓣电影.2023-03-12

碧波仙子 (2011).豆瓣电影.2023-03-12

剑侠 (2014).豆瓣电影.2023-03-12

八仙过海 (1983).豆瓣电影.2023-03-11

八仙过海 (1997).豆瓣电影.2023-03-11

八仙 (2018).豆瓣电影.2023-03-11

八仙过海 (2019).豆瓣电影.2023-03-11

..2023-03-12

德化白瓷“八仙过海”(图)——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4-10

清代《福州木雕彩漆八仙》珍品亮相榕城——中新网 530 Origin DNS Error 530 Origin DNS Error.中国新闻网.2023-04-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