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

丁文(1940年11月22日—2021年8月6日),本名阙庭恕,出生于陕西省紫阳县,毕业于安康师范学校,作家、文化学者,茶文化研究专家,曾任安康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以及安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1958年毕业后,丁文被分配到刚建立不久的安康县第二中学(后改名恒口中学)任教。 1979年,丁文连续在《汉江文艺》《延河》《长安》上发表了《招工》《爱情的天平》《“不管部”部长》《离群索居的人》等5篇小说及歌剧《职业与爱情》。1993年,丁文开始研究茶文化。1994年春,丁文撰写的《中国茶道》出版,在这部用散文笔法写成的学术专著中,丁文先于同时代的学者以“中国茶道”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茶道的定义、发展历史、构成、流派,论述了茶艺的“四艺”“三法”。1999年底,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了《茶乘》一书,丁文在书中指出了:中国茶道负载着儒、道、释三教文化的内涵。2007年,丁文撰写出版了20余万字的《陕西茶史》、25万字的《陕西茶文化》。2011年,在杨永茂和陕西茶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丁文先生推出了独创性的茶文化巨著《中华茶典》。

丁文是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创性茶文化专著最多的作家,有“中国茶道学开山人”和“陕西省茶文化奠基人”之美誉。共出版和发表文学、茶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重头作品20余部,互联网上刊发专著近23部,论文和散文数百篇,实际撰写的文字约1800万字。曾多次为《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撰文。丁文曾获得全国、省、地三级奖励60多次,60余件作品编入文学、茶学结集和各种选集,入选160余部名人辞典。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40年11月22日,丁文在陕西省紫阳县出生。1958年,丁文从安康师范学校毕业。

工作经历

1958年毕业后,丁文被分配到刚建立不久的安康县第二中学(后改名恒口中学)任教。1979年,丁文连续在《汉江文艺》《延河》《长安》上发表了《招工》《爱情的天平》《“不管部”部长》《离群索居的人》等5篇小说及歌剧《职业与爱情》。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读者的审美欣赏趣味更加多元化。丁文根据读者审美的变化,把目光投向了通俗言情小说,相继在《传奇故事》《百花》《中国故事》等中国内有影响的通俗文学刊物上发表了近20部中篇通俗小说。1992年,丁文推出了一部15万字的《安康文学史话》,该书对安康市3000年的文学发展历史作了较系统而全面的介绍。

1993年,丁文开始研究茶文化。1994年春,丁文撰写的《中国茶道》出版,在这部用散文笔法写成的学术专著中,丁文先于同时代的学者以“中国茶道”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茶艺的“四艺”“三法”。1997年,丁文研究的中国茶史断代力作《大唐茶文化》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6万字。

1999年底,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了《茶乘》一书,丁文在书中指出了:中国茶道负载着儒、道、释三教文化的内涵,中国士子创立和发展了中国茶道并以茶道为心灵的宗教。2000年,丁文推出了图文并茂的大型画册《安康造型艺术》。2001年,丁文出版了区域性茶文化专书17万字的《紫阳问茶》。2003年4月,丁文研究编写的传记小说《陆羽大传》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史称的“盛唐气象”为文化背景,在尊重历史、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的大前提下,运用想像和推理,演绎陆羽一生的经历。

2005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了丁文25万字的《茶魂》,该书是《陆羽大传》的姊妹篇。2007年,丁文撰写出版了20余万字的《陕西茶史》、25万字的《陕西茶文化》。2011年,在杨永茂和陕西茶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丁文先生推出了独创性的茶文化巨著《中华茶典》。

人物逝世

2021年8月6日,丁文在陕西省安康市逝世,享年81岁。

主要成就

文学创作

丁文共出版和发表文学、茶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重头作品20余部,互联网上刊发专著近23部,论文和散文数百篇,作品入选文集70余种,实际撰写的文字约1800万字。曾多次为《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撰文。

丁文自改革开放以来,他的文学创作之泉突然被凿开,文思如泉涌,数部书稿奔赴腕下,各类作品频频发表,连连获奖,无论是纯文学、通俗文学或地方文化研究,成绩都可圈可点。短篇小说《招工》一炮打响,刊登在省作协刊物《延河》杂志上,在安康文化界传为美谈,誉为“破天荒”。《维纳斯和胖罗汉》《文物出土》《爱情的天平》《现在可以登报》等一批短篇小说相继问世。小小说《悬念》入编四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年鉴》,《笑看人生》《丁文精短作品选》《夜半不速客》三部书陆续出版,数部传奇作品被拥有数以百万计读者的《故事会》刊载,丁文从而成为这个文学领域的佼佼者。两部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与读者见面,几件作品改编为电视剧、话剧、汉剧、川剧,进入影视圈和戏剧舞台。

年逾花甲后,丁文感觉到时不我待,更加拼命地写作,以日均1000字的速度笔耕不辍,与此同时还不忘种好文学和地方文化研究的“自留地”,十几篇颇有影响的大散文,具商业写作性质的若干部涉及旅游、佛教、国学、茶学的专书、关于巴文化研究的若干论文等等。

茶道文化

作为中国内第一部茶道专著,《中国茶道》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茶道的定义、发展历史、构成和流派;论述了茶艺的四要、三法及饮茶方式和设施,说明了茶道与文艺、健康之间的关系。丁文明确指出:茶道一词出在中国,是中国人创立并发展完善了茶道这门学问。日本茶道只是中国茶道的继承和发展。茶道是一种文化艺能,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与教化的手段,茶道包括人与茶,包括口腹之欲与精神享受,是灵魂之饮,是物质与精神的飞跃。茶道的构成主要有五个方面: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内茶文化萌芽之期,《中国茶道》可谓是奠基之作,《中国茶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茶文化推广的指明灯,为后来茶文化的普及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9年底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了《茶乘》一书,丁文在书中精辟地指出:“中国茶道负载着儒、道、释三教文化的内涵,中国士子创立和发展了中国茶道并以茶道为心灵的宗教。”全书以36万字的篇幅,博古通今、旁征博引,详细论述了茶道与宗教的关系、茶道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及三教茶道美学,将茶道学的研究提升到更深层次。我们可以从此后见于报端、杂志的文章和专著中见证《茶乘》巨大的学术影响。

丁文做学问一贯以勤奋严谨著称。他跑茶区、翻古籍、参加各类茶文化学术研讨会,与茶农、茶商及茶文化专家学者促膝探讨,深思熟虑潜心钻研,奋笔疾书反复修改,数部书如奔赴腕下。1997年中国茶史断代研究的力作《大唐茶文化》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6万字。这部书以唐代大文化为背景详论大唐茶文化的方方面面,展现唐代茶文化的气象和神韵,综论大唐茶人的价值取向和唐茶道的形成、流派及文化特征,揭示大唐茶文化内在的发展机制。该书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王泽农教授说:“这是一部引导读者领略中华茶文化神韵而登高远眺的佳作,是大唐茶学理论实践的总结,读此书可汲取知识营养并拓宽知识视野。”

唐代陆羽写出了世界闻名的《茶经》,被誉为“茶圣”。丁文认为,研究茶文化,就不能不研究陆羽。他从《全唐文》中的《陆文学自传》等典籍中汲取营养和启发,以学术研讨为基础,并“以一个小说家的感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写出了48万字的传记小说《陆羽大传》,2003年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史称的“盛唐气象”为文化背景,在尊重历史、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的大前提下,运用想像和推理,演绎陆羽一生的经历,塑造了他出身寒微而志在高远的胸襟,褊躁任性而又守信义、重然诺、善诙谐的鲜明个性,一个半儒半僧、半官半民、亦庄亦谑、才华横溢、执着于事业的古代士子形象跃然于纸上。两年后,将其改编为52集的电视连续剧《茶神情史》,等待机会投入拍摄。2005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丁文25万字的《茶魂》,是《陆羽大传》的姊妹篇,是一部研究陆羽的纯学术著作,围绕陆羽一生的经历,分身世、游历、隐居、友情、茶具、茶艺、品水、事业等9章,引经据典,夹叙夹议,展示了丁文研究陆羽的最新成果。在“陆学”研究领域,这是第一部最具规模的“陆学”研究专著。

地方文化

1992年丁文推出一部15万字的《安康文学史话》,该书对安康市3000年的文学发展历史作了较系统而全面的介绍,让诸多尘封已久的古代地方作家和作品重新焕发光彩。一位通晓中国文学史的作家评价说:“为安康文学写史,发前人之所未发,为他人之所未为,足见其胆识和苦心。安康人民及其后世将永远记得并感谢著作者的功德。”省作协副主席张虹也在文章中推崇道:“丁文是我们安康文坛上的奇人。他所著《安康文学史话》,实际上已提示了安康文学的全部秘密。”

丁文为了对安康3000年的文学艺术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在两三年里,他自费跑西安市上北京,泡图书馆、文博馆、方志馆,采访社会贤达,广泛搜集资料,最终遴选80万字精品,集选、注、译、析为一体,编撰了上下两册的《安康艺文大观》一书。2000年,丁文推出了图文并茂的大型画册《安康造型艺术》,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先生称赞丁文的工作“是在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和自己半生的年华,竭尽全力来校正中国文化一种久远的倾斜”,此书获市“五个一”工程奖。此外,因工作之便,他阅读了大量的地方史料,编撰了10余万字的《安康县志·人物篇·艺文篇》,方志学家“为之艳羡”,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

书籍

参考资料

小说

参考资料

歌剧

参考资料

研究作品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丁文曾获得全国、省、地三级奖励60多次,60余件作品编入文学、茶学结集和各种选集。入选160余部名人辞典。

相关评价

丁文先生一生爱茶,深入开展中华茶文化研究和宣传普及,是中国著原创性茶文化专书最多的作家,为中华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评)

丁文先生是我40年前的老师。他的聪明睿智,忘我的工作热情,对同志兄弟般的真诚,至今记忆犹新。而今他虽年届花甲,仍笔耕不辍,还是40年前那股年轻奔放的劲头,使我对老师更加敬重。(王寿森 评)

丁文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和自己半生的年华,竭尽全力来校正中国文化一种久远的倾斜。(文艺评论家肖云儒 评)

丁文的聪明睿智,忘我的工作热情,对同志兄弟般的真诚,至今记忆犹新。而今他虽年届花甲,仍笔耕不辍,还是40年前那股年轻奔放的劲头,使我对老师更加敬重。(王寿森 评)

难能可贵的是这几部书大多是原创性的学术专著,每一部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精心研究茶学的丰硕成果,提起丁文先生,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坛,当是无人不知的一位著名的茶文化专家及作家。(欧阳勋 评)

参考资料

【安康名人】“金州鬼才”---丁文.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4

第05版:文化周末.第05版:文化周末.2024-10-24

【悼念】著名茶文化学者丁文先生逝世.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4

中华茶苑拓荒牛——访著名茶文化专家、作家丁文.安康新闻网.2024-10-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