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麦饭

槐花麦饭是以槐花、马铃薯为主要原料蒸制而成的陕西省地方小吃。

其主要做法是:先将采捋来的槐花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再把阳芋清洗干净,削皮擦丝,随后将土豆丝浸泡在水中以洗去淀粉,最后捞起土豆丝沥干水分;接着撒上适量生面粉,搅拌均匀,使其表面薄薄地沾上一层面粉,之后盛入铺有笼布的笼屉,置于锅中隔水蒸几分钟便可出锅。因为刺槐是在 19 世纪末才引入中国的,所以比起槐叶煮饭和槐叶冷淘,槐花麦饭的历史要短得多。

名称由来

所谓“麦饭”,对应的是“米饭”。古代水磨石磨技术发明和大规模运用之前,人们食用小麦是如大米一样“粒食”的,这样的饭食被称之为“麦饭”。当小麦粉碎碾磨技术大规模应用之后,小麦绝大多数时候成为“粉食”,但依然把小麦面粉拌和菜肴蒸制的饭食等等,沿用古称谓之“麦饭”。这种叫法一直沿用至今,但凡是菜蔬与面粉拌和后蒸制的饭食,就称之为“麦饭”。因此用槐花面粉拌和后蒸制的饭食,就叫槐花麦饭。

历史溯源

比起槐叶煮饭和槐叶冷淘,槐花麦饭的历史要短得多,因为用的是刺槐的花,而洋槐在19世纪末引入中国。

做法

鲜槐花的挑选与处理:采摘似开未开、含苞待放的槐花(此种槐花色鲜花嫩、甜味饱满、香气浓郁)。将槐花清洗干净,沥干水分。

阳芋挑选与处理:挑选无虫害、无发芽、无腐烂的黄肉土豆。将土豆清洗干净,削皮擦丝,然后将土豆丝浸泡在水中以洗去淀粉,最后沥干水分。

混匀:将槐花和土豆丝混合均匀,分多次加入面粉,反复搓揉至槐花和土豆丝粒粒不粘连。需注意:混匀过程中不需加盐,否则会导致槐花失水,影响成品口感。

蒸制:向蒸锅内加入约 1/3 的冷水,将拌好的原料平铺在铺有笼布的篦子上。中火烧开后,用筷子从底部将半熟的槐花麦饭搅散,再次盖上锅盖蒸至完全熟透。

吃法

可用油泼辣椒、醋、蒜泥等调制蘸汁,浇在热腾腾的麦饭上。还有一种吃法是炒,一般是到第二顿,麦饭已经放凉了,清香味也淡了,因此准备些大葱、蒜苗、红辣椒进行煸炒,还有一种更清新的吃法,那就是把“槐花麦饭”用白糖拌了吃。

相关作品

儿歌

小娃娃,做钩搭,做好钩搭钩槐花。槐花蒸成荞疙瘩,吃得人人笑哈哈。(槐花麦饭儿歌)

文章

《槐花麦饭》

仲春时节,去菜市场,到处都摆放着卖槐花的筐儿。看着淡黄或乳白的鲜嫩花儿安卧筐内,不由使人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老家常吃不厌的炒麦饭。

儿时的乡下,生活极其清苦,尤其是到了春上,陈粮已经吃完,新粮还没下来时,吃粮就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疙瘩。

在人们为吃而犯愁时,槐花就在这当儿悄悄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它们就开在河边,开在山崖,开在院落,开在田间 —— 一树树的洁白,一树树的繁荣,袅袅娜娜,淡雅素美。槐香就在乡下流淌着、飘逸着,散发着醉人的清气。

这当儿,正是槐花鲜嫩可口之时。人们就会走出家门,三五成群地去田头、河边采摘槐花。会上树的,干脆腰别镰刀,爬上槐树,把开满槐花的树枝三下五除二地砍下,再下得树来细细采摘。这样做,既省时又省力。当然,不会上树的人,这会儿也可以围拢来,一同分享 “胜利果实”。转眼间,挂满槐花的树枝,就变成了光杆杆。采摘下来的鲜嫩槐花,不仅是乡下人的稀罕之物,也成了人们的盘中美餐。在粮食紧缺的年月,有了槐花的帮衬,漫漫苦春也不觉得那么长了。

槐花为原料制作的食物,当数槐花麦饭最佳。要做出上好的槐花麦饭,选料最为讲究:那些似开非开、含苞欲放的槐花,色鲜花嫩,是为上等之品。先将槐花洗干净,在阳光下晾去水分,待不粘手时,盛入小盆中,拌入适量的干面粉、盐和五香粉。再将拌好面的槐花上蒸屉,用开水蒸 20 分钟后,放入事先烧煎晾温的炒锅内,与蒜末一同翻炒,至槐花炒散并略带焦黄即可出锅食用。这样炒出的槐花麦饭,清香扑鼻,爽嫩可口。家境殷实的人家,还可在油锅里加入肉丁,与槐花一并翻炒,味道就更上一层了。也有把阳芋擦成细丝,掺粉面后与槐花一起炒制的,这样做出的麦饭,由于渗进了洋芋的粉质,带了一点点黏味,虽不那么松散,但食用起来还蛮顺口。

那时候生活清苦,有一顿可口的麦饭,简直宛若山珍。母亲制作的麦饭,通常能让我们打上好几天牙祭。如今,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也大不如前,但每到槐花上市的时候,她都要催促我买些槐花回来,做一顿槐花麦饭给我们吃。我想,母亲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想让我们品尝到新鲜的时蔬,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段艰苦的岁月,还有那深深的、浓浓的乡情。(《槐花麦饭》 程毅飞)

参考资料

“吃春天”.陕西党建网.2025-04-29

【科普小知识】大自然馈赠的宝藏──洋槐花.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