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对

九对是对对子的不同方法,包括切对、双声对、叠韵对、字对、声对、字侧对、切侧对、双声侧对、叠韵侧对等。

切对

切对指的是平仄运用切合要求的工整诗句。殷磻在《河岳英灵集序》中提到:“至如曹、刘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仄),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这表明了他对诗歌声律的看法,强调诗歌创作应自然直致。

双声对

双声对是一种对偶形式,其中两个双声词在句子中对举。这种对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句首双声对、句中双声对和句尾双声对。例如,《文镜秘府论》中引用的诗句:“洲渚递萦映,树石相因依。”

叠韵对

叠韵对是另一种对偶形式,上下句通过叠韵词相对。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其著作《文镜秘府论》中详细阐述了这一概念,并列举了许多例子,如“放畅”和“逍遥”。

字对

字对是指意义不同的词语之间的对仗。例如,在诗句“秦椒架寒雾,池篠韵凉飙”中,“山椒”和“池篠”的含义分别是山顶和池边的竹子。

声对

声对则是指字义不同但声音相近的词语之间的对仗。例如,在诗句“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中,“路”与“露”发音相似,因此用来与“霜”对仗。

字侧对

字侧对是指字义不同但形状相似的词语之间的对仗。例如,在诗句“忘怀接英彦,申劝引桂酒”中,“英彦”和“桂酒”的字形虽然不同,但都有“木”字旁。

切侧对

切侧对是指精细之处不同但大致相似的词语之间的对仗。例如,在诗句“浮钟宵响彻,飞镜晓光斜”中,“浮钟”代表钟声,“飞镜”代表月亮,它们的意义虽不同,但在文字上却有相似之处。

双声侧对

双声侧对是指字义不同但双声词相互对仗的情况。例如,在诗句“花明金谷树,叶映首山薇”中,“金谷”和“首山”都是地名,但它们的声音相同。

叠韵侧对

叠韵侧对是指字义不同但声音相同的词语之间的对仗。例如,在诗句“平生披黼帐,窈窕步花庭”中,“平生”和“窈窕”都含有“yǎo”这个音节

对偶的要求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对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中提出,对偶应该避免出现“跛”和“眇”的情况。所谓“跛”,是指前面一句使用双声词,后面一句直接陈述,或者后面的句子缺乏实质内容。而“眇”则是指前面一句描述景物,后面一句提及人物名称,或者前面一句谈论抽象的概念,后面一句涉及具体的地理环境。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对偶失去平衡感。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