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思恂

喻思恂(1571-1646),字拙,号川石,四川荣昌(今重庆荣昌区)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曾任柏乡县枣强县等知县,山西道监察御史,巡视漕运。天启四年(1642年),因抨击魏忠贤,被严旨斥责,愤然辞职。崇祯即位后,魏党败,喻思恂复任山西省御史,巡查长芦盐政,历任太仆寺卿、浙江巡抚等职。明末,升任南京市兵部右侍郎,致仕归。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大军入川,喻思恂逃往贵州省,为永历朝兵部尚书,与王应熊范文光等力图恢复,不久病卒,葬贵阳市

正文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任柏乡知县,清正廉洁。历任枣强县知县,升山西道御史,奉命巡视漕运。当时权势滔天的魏忠贤派人向他索贿,他严词拒绝,说“宁断吾首,不可曲志以事之”。

明天启四年(1624),与魏大中等多次上疏朝廷,指出魏忠贤“品流卑贱,心性贪残,目不识丁,巧能饰诈。我皇上信以为忠而莫辨其大不忠,名之为贤而靡不觉其大不贤”,他希望朝廷“布告多方,或逮付法司按情如律”治罪。喻思恂一纸弹劾,义正严词,虽震动朝野,却遭到朝廷的严旨斥责,他愤然辞职回乡,魏忠贤记恨在心,命人捉回,正好赶上崇祯新立,追回骑,得以身免。

崇祯帝即位后惩治了魏党,才启用他继续担任山西省御史,巡查长芦盐政。此后,历任河南道御史、太仆寺卿、浙江巡抚兼佥都御史等职。在浙江巡抚任内,曾与广东省福建省合兵,剿灭了“海盗”刘香,并积极参与防倭(日本海盗)及剿倭之战,他主动筹措和捐助俸禄,作抗倭经费。因粮裕兵足,倭寇不敢来犯,沿海得以安宁。又亲率大军至山东省勤王,自筹粮饷,军纪严明。

乞休,以兵部右侍郎致仕。张献忠入蜀,与王应熊、范文光筹措军费。朱聿键即位,加尚书,总督川、湖、云、贵,兼户部左侍郎。

隆武二年(1646),平溪卫僧人查继仁诈称弘光帝事败,喻思恂在事件中信以为真,忧愤而卒,年七十五,胡继其任。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