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东,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人物经历
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学士。1993年毕业于近代物理研究所加速器物及应用理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近代物理研究所核技术与应用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实习员。1989年至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1993年至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1995年至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
1. 1996年5月17日至1996年6月28日,俄罗斯Dubna COOL’96。
2. 1998年3月15日至1998年5月15日,德国GSI。
3. 1999年8月27日至2000年1月10日,俄罗斯BINP。
4. 2000年3月10日至2000年6月2日,俄罗斯BINP。
5. 2000年12月8日至2001年2月9日,俄罗斯BINP。
6. 2001年7月18日至2001年8月18日,德国GSI。
7. 2001年12月6日至2002年1月29日,俄罗斯BINP。
8. 2002年6月21日至2002年8月2日,俄罗斯BINP。
9. 2003年8月28日至2003年10月9日,俄罗斯BINP。
10. 2005年9月18日至2005年9月23日,美国COOL’05。
11. 2007年9月9日至2007年9月14日,德国COOL’07。
12. 2011年9月12日至2011年9月16日,乌克兰COOL’11。
13. 2013年6月10日至2013年6月14日,瑞士COOL’13。
获得奖项
研究成果
2. 兰州重离子冷却存储环-实验环300kV电子冷却装置
科研项目
1. 采用空心电子束对重离子束的电子冷却实验研究,主持,国家级,2010-01--2012-12,经费45万。
2. 在电子冷却存在情况下储存环中束流不稳定及其抑制的研究,主持,国家级,2014-01--2017-12,经费96万。
3. 重离子加速器物理和技术前沿课题研究,参与,国家级,2010-01--2012-12。
4. HIRFL-CSRe高精度质量测量中电子冷却效应研究,参与,国家级,2010-01--2012-12。
代表论文
1. 在电子冷却存在情况下HIRFL-CSR上观测到的束流不稳定现象,发表于《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3年第43卷第1期,页码76–84。
2. Electron Cooling at IMP,发表于《Beam Dynamics Newsletter》No. 65,2014年8月,页码55-67。
参考资料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晓东.免费考研网.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