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研究》是1998年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旭。
作者简介
曹旭,1947年生,金坛区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作家,文学博士。全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全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古代文论学会、上海古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同时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散文作家等。兼任深圳大学、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兼职教授、首都师大兼职研究员。曾赴京都大学、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逢甲大学、新加波国立大学讲学。
著有小说《千秋笔》,散文集《岁月如箫》,书集注《诗品集注》、《黄遵宪诗选》、《诗品研究》和《中日韩诗品论文选评》、《魏晋南北朝诗学史》、《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译有《文心雕龙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文论以及近代诗歌。
《诗品集注》、《诗品研究》分获1995、1999年上海市文学、社科优秀著作奖。
曹旭倡导"汉字文化圈"和在世界汉学的大背景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诗学的研究,已引起国际汉学界的广泛重视。
图书目录
序 王运熙
上编
一、钟嵘身世考
三、《诗品》版本源流考
四、《诗品》丛考
1.《诗品》的称名
2.《诗品序》的位置
3.品评人数与“易数”的关系
4.《诗品》撰例考之一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
5.《诗品》撰例考之二
――“嵘今所录,止乎五言”
中编
五、钟嵘的文学观念及诗学理想
1.诗歌发生论
2.诗歌本质论
3.诗体论
4.创作论
5.诗歌美学理想
六、《诗品》批评方法论
1.比较批评法
2.历史批评法
3.摘句批评法
4.本事批评法
5.知人论世批评法
6.形象喻示批评法
7.结语
七、品语发微之一
――文本讹误与张华品第
1.今本“张华”条有疑问
2.名高代:权衡因素之一
3.羌无故实与警策佳篇:权衡因素之二
八、品语发微之二
――钟嵘、二肃与陶诗显晦
1.陶诗之首推记室之功
2.二萧嗜陶与钟嵘品陶之关系
3.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下编
九、《诗品》流传史
――从隋到清
1.隋朝:刘善经《四声指声》的挑战
2.唐朝:史冢・诗家・选家
3.宋代:正史・诗话・著录・丛书四系统
4.元代:今存《诗品》的最早版本
5.明代:版刻众多与校、注的出现
6.清代:层面拓展与研究的深化
十、民国以来研究举要
1.校勘
(1)朱希祖校明本
(3)徐复《诗品校纪》
(4)路百占未刊稿
2.注释
(1)陈延杰《诗品注》
(2)古直(钟记室诗品笺》
(3)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
(4)叶长青《诗品集释》
(5)杜天縻《广注诗品》
(6)王叔岷《钟嵘诗品疏证》
3.研究
(1)陈衍《诗品平议》
(2)黄侃《诗品讲疏》
(3)张陈卿《钟嵘诗品之研究》
(4)逮钦立《钟嵘诗品丛考》
十一、建国以来研究概述
1.热点之一:钟嵘生卒年及身世问题
2.热点之二:品第失当和对陶渊明的评价问题
4.热点之四:关于“滋味说”和其他
5.评萧华荣、向长青、吕德申三校注
十二、《诗品》东渐及对日本和歌的影响
1.《诗品》东渐:人与时间
(1)庸音难体・淄渑并泛――世风浇漓・浮词云兴
(2)风力・丹彩・崇尚雅怨――气力・彩色・鄙薄俗制
(3)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感荡心灵・形诸倭歌
(4)未作・始有・大兴・渐衰――诗史发展的四段模式
(5)章法、结构、语言、修辞上的相似
3.《诗品》影响和歌的种种原因
(1)感情载体――诗骚精神的类似
(2)受《诗品》批评体系的吸引
(3)历史的集体无意识
(4)与日本民族的审美情绪、诗学精神相契合
十三、日本的《诗品》学
1.《注诗品》三卷
2.日本的“《诗品》研究会
3.日本当代研究鸟瞰
4.研究方法之启示
十四、《诗品》所存疑难问题研究
1.钟嵘身世中的疑点
2.《诗品》中的两条注文
3.《诗品》中诗人的职卫称谓
(1)称名、称字的混乱
(2)职衔称法的混乱
(3)诗人职衔称谓的缺漏
4.《诗品》中的误文
(1)诗人名前时代的错误
(2)诗人人名的错误
(3)品语中的误文
5.未品诗人研究
附录
一、钟嵘年表
二、主要参考书目
後记
参考资料
诗品研究.豆瓣读书.201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