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絮是杨属(Populus)种子上的一次绒毛(种子的附属物),开花飘絮是杨树正常的生长繁殖现象。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糯米椴的通称,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
每年春季,杨树雌株会产生大量飞絮,飞絮的产生是杨树繁殖后代的一种自然现象,每年4-5月是杨树种子的成熟期,果实开裂后,种子借助白絮在空中飘荡。当日平均气温超过15℃时,杨树雌株便开始飞絮。一般树龄越大,产生的飞絮越多。杨树约100余种,广布于欧、亚、北美。中国约62种(包括6杂交种),引入栽培的约4种,还有很多变种、变型和引种的品系。杨属性较耐寒、喜光、速生;沿河两岸、山坡和平原都能生长。
杨絮易通过鼻腔、口腔进入人体,导致易过敏人群产生过敏反应。同时,杨絮纤维还带有尘土和细菌,落入水体则会污染水源,而且飘飞的杨絮容易引发火灾。此外,杨絮作为一种城市固体废弃物,现阶段对其的处理方法多为掩埋及烧毁,这不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是对天然有机资源的浪费。杨絮纤维具备吸湿导湿快、保暖、蓬松性和弹性回复性优良、纤维壁薄、导热系数小、中空度大(80%~90%)、质轻等特点,在隔热保温材料、吸油材料、生物质碳微管、吸附剂及微探针、导电气凝胶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每逢三四月,不少地区漫天漂浮着杨絮,古人将其视为寄托离愁别绪的意象。
历史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杨属有着十分悠久的栽培历史,其中毛白杨是中国特有的乡土高大乔木树种。关于毛白杨的最早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诗经·陈风·东门之杨》有“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之句,描述了一位痴心青年在城东门外白杨树下期盼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晋朝崔豹的《古今注》则有“白杨叶圆”之描述。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毛白杨的记述最为详细,指出毛白杨“一名高飞,一名独摇”,即树体高大,叶片随微风摇曳、风姿绰约。唐房玄龄等合著的《晋书》所录《关陇之歌》中则有“长安大街,夹树杨槐”的记述,说明当时的毛白杨已习惯作为古都长安等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利用。
近代以来,北京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处在树木稀少、绿化面积极低的情况下。树木稀少,难以抵挡风沙,因此饱受风沙侵袭之苦,今天我们仍能从许多著名作家的文字中,看到老北京风沙四起的景象。“当时人们确实不用防飞絮,但要防风沙,出门不戴口罩,带纱巾”,北京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城市绿化的发展,北京也展开了相应的绿化活动。该负责人表示,“现在人们在绿化中可选的树种很多,光列入乡土树种目录中的,就有200多种,但当时没有这么多选择,只有杨、柳、榆、槐、椿,以及山区的松、柏等有限的品种。在这些品种中,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相比起来,杨树和柳树耐寒、耐旱、耐盐碱、而且成长快、树木高大、成荫迅速、树苗便宜等特点,使它们成为首选。当时的目的是先绿起来,这两种树绿化效果好,且皮实、便宜,自然而然就成了首选。”张志翔说,“当初种植杨柳树,主要有三种用途,绿化、防护、用材。当时北京二环路外就算郊区,很多农田防护林、道路上行道树、大片的绿化林,都是杨柳树。”成府路等地仍能看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杨柳树的痕迹。但更多的杨柳树,因为城市发展、道路扩张以及树木本身的老化而逐渐消失。
现在飞絮的杨柳树,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以后种植的。这也是第二次大规模种植杨柳树。尽管之前已经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种树,但一来种植规模仍旧有限,二来北京树木成长需要一定时间。对于北京来说,风沙的侵袭迫在眉睫。197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北京是“世界沙漠化边缘城市”。绿化仍是应对环境威胁的首要工作。张志翔说:“其实到今天为止,在本土树种中,仍然缺乏能够像杨柳树、尤其是杨属这样快速成林的树种。杨树长得快,两三年就能起到防护作用,五六年就能成林,而且杨树外形好看,树形高大,可以长到30米以上,这是别的树木比不过的。”
数十年中,北京森林覆盖率快速提高,数据显示,1949年,北京市森林覆盖率仅为1.3%,在城区,仅有公共绿地766.67公顷。到1981年,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2.83%,到2019年,森林覆盖率则提升到4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46%。这其中,杨柳树功不可没。那么,当初是否注意到雌株飞絮的问题,不论是园林绿化局的相关负责人,还是张志翔,都认为按照当时的条件,可能没有太多条件考虑飞絮的问题,“在当时,尽快绿化,挡住风沙是第一要务,而且飞絮本来是自然的生态现象,不论是专家、园林绿化工作者,还是市民,对飞絮的重视程度都没有现在这么高”,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类
杨絮是杨属种子上的一次绒毛。杨树隶属于杨柳目、杨柳科。杨树约100余种。其中中国约62种(包括6杂交种),引入栽培的约4种,还有很多变种、变型和引种的品系。常见的杨树种类有毛白杨(P. tomentosa Carr.)、银白杨(P. alba L.)、新疆杨(P. alba L. var. pyramida-lis Bunge.)、青杨(P. cathayana Rehd.)、小青杨(P. pseudosimonii Kitag.)、小叶杨(P. simonii Carr.)、香杨(P. koreana Rehd.)、大青杨(P. ussuriensis Kom.)、滇杨(P. 云南龙蜥 Dode)等。
特征
杨属,乔木。树干通常端直;树皮光滑或纵裂,常为灰白色。有顶芽(胡杨无),芽鳞多数,常有粘脂。枝有长(包括萌枝)短枝之分,圆柱状或具棱线。叶互生,多为卵圆形、卵圆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在不同的枝(如长枝、短枝、萌枝)上常为不同的形状,齿状缘;叶柄长,侧扁或圆柱形,先端有或无腺点。葇荑花序下垂,常先叶开放;雄花序较雌花序稍早开放;苞片先端尖裂或条裂,膜质,早落,花盘斜杯状;雄花有雄蕊4-多数,着生于花盘内,花药暗红色,花丝较短,离生;子房花柱短,柱头2-4裂。蒴果2-4(5)裂。种子小,多数,子叶椭圆形。
杨絮常被称作“杨棉”“树毛子”,那是因为它与人们常见的陆地棉(拉丁学名Gossypium hirsutum),也就是棉花的棉毛粗看来很相似,但其实杨絮是杨属植物种子上附着的白色丝状长毛,它的中间隐藏着杨树细小的种子。杨树果实成熟后便自然开裂,附着在种子上的丝状长毛随之伸展,并在风力的作用下,带着那些细小的种子飘落各处,吸附水分、尘土等,帮助种子固定和生根发芽。
杨絮是从杨树上长出来的,属于杨树的种子,在杨花成熟开裂后就会飞扬出来,杨花没有蜜腺,不能分泌花蜜引诱昆虫传布花粉,只能借风力传布花粉,属于风媒花。垂柳是从柳树上长出来的,虽然很相似,但是来源不同,它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属于单性花,没有花被,但是具有蜜腺,可借着花蜜来引诱昆虫传布花粉,属于虫媒花。杨絮一般先出现,能持续一周的时间。柳絮出现的时间会晚一些,一般会在杨絮之后再出现。杨絮凝聚性要强一些,能团起来,感觉像棉花一样。柳絮的纤维比较的细腻,比较的分散、轻柔。杨絮大多一团一团的,比较重一点,传播的距离较短。柳絮更轻盈,可以随着风传播的距离远一些。
分布范围
杨树广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在中国分布于北京、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台湾。杨属多生长于沿河两岸、山坡和平原。多数杨树分布于降水量500~700mm的地区。
习性
杨树的寿命非常长,可以达到90年以上。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分布广泛,而且生长迅速,特别是在早期。杨树喜欢光照,不耐荫蔽。它们能够耐受严寒和干旱的气候条件,但是不耐湿热。此外,杨树还能在贫瘠的土壤和含盐量在0.4%以下的土壤中生长,不过不适宜在土壤粘重的地方种植。杨树的根系非常发达,这使得它们具有很强的固土能力。同时,它们的根蘖也很强,容易生长出新的植株。由于杨属的深根性,它们还具有很强的抗风能力。此外,杨树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繁殖
杨树为雌雄异株,即雌树和雄树分开生长。花序为单性柔荑花序,且下垂。雌花和雄花均为无被花,即没有花瓣和花萼。花期通常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雌花序授粉后生成一个个小蒴果,里面包裹着白色絮状绒毛,绒毛中藏着一些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种子。果实为蒴果,种子小且没有胚乳,种子表面具有冠毛。杨树一般需要五年才能达到性成熟,并开始产生一定量的花和果实。根据派系的不同,杨属的果实成熟期可以从4月下旬持续到6月下旬。此时,蒴果会开裂,冠毛张开,形成飞絮。飞絮的产生是杨树繁殖后代的一种自然现象,种子借助白絮在空中飘荡。当日平均气温超过15℃时,杨树雌株便开始飞絮。一般树龄越大,产生的飞絮越多。逢阳光充足,温度上升,有一定风力,且气候干燥之时,越利于飞絮飘扬。
杨树的不同派系之间存在物候差异,通常毛白杨派的物候早于黑杨派。在白杨派内部,不同种类的杨树也存在一定的物候差异。具体而言,白杨派树种的蒴果发育期大约为30天,飞絮期则持续约2周。另一方面,欧洲黑杨与美洲黑杨的开花物候在各个阶段均有一定的重叠,且它们的物候相较于白杨派要晚1-2周。这两种黑杨的果实发育期一般持续30-45天,飞絮期则比白杨派更长,通常可达15-30天。此外,杨属的开花物候还受到温度和地点的影响。在市区,由于温度可能相对较高且环境条件与郊区不同,杨树的开花物候会明显提前于郊区。
栽培
造林地选择
选择适宜的造林地至关重要。杨树适宜栽培在有效土壤层厚度超过1m,且地下水位能够超过1.5m的地方,同时要求每年雨量充足。若地下水位低于0.5m,则不适宜作为杨树栽培地点。
杨树苗选择
杨树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在适宜生长环境、抗病能力及生长状况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杨树苗时必须确保其适合本地林地环境。同时,在没有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不应选取新树种进行种植。
整地要求
杨属适宜栽植在砂质土壤上,要求排水良好、阳光充足。避免栽植在重盐碱地、缺少水利灌溉的瘠薄干旱林地以及积水持续30天以上的低洼易涝地。若土壤黏重,需在栽培前进行全面深翻,以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及通透性。
施肥技术
杨树栽培的土壤含有较少的有机质,因此需要大量施用有机肥,通常需要100~200kg。有机肥应与土壤充分混合后覆盖土层进行造林。同时,可添加过磷酸钙以提高效果。
栽植及后期抚育管理
在栽植过程中,必须避免树苗失水以确保成活率。栽植前可将苗木蘸浆或浸泡在水中以摄取充足水分。栽植时要严防伤根、机械损伤等现象。对于较大的树苗,可修去侧枝以防止过多萌条。在杨属生长期间,需进行松土锄草和抚育管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危害
污染环境
杨絮飞舞,会带起地面上的尘埃、脏物,影响空气质量,从而污染环境。杨絮还具有较强的附着能力,常使人们的生活场所及物品沾满白絮,且不易清理。每到杨树开花的季节,城市里到处飞舞的杨絮,极大的加大了环卫作业量。
破坏交通
杨絮遮挡了行人及机动车驾驶员的视线,严重影响了道路的能见度。此外,飞絮还会刺激人体的五官,使人产生不适感,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进一步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更为严重的是,杨絮会堵塞汽车的水箱散热片,可能导致汽车熄火;它还会粘附在油上,影响汽车发动机等部件的正常运行;同时,杨絮还会堵住汽车的空气过滤器,干扰空气循环。
引发火灾
极易燃烧,一旦遇到明火,便会迅速燃烧并蔓延开来。这种易燃性极易导致火灾的发生,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总的来说,杨絮对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例如,它会飞入车间,对工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同时,它还会影响一些高精仪器的正常运行,干扰科研工作的进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健康危害
杨絮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漫天飞舞的杨絮常飞入行人的眼睛、鼻孔,使人们感觉不适,特别是容易过敏的人群,接触飞絮可导致皮肤过敏,严重时可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飞絮还可携带和传播病菌,导致鼻、眼等处产生炎症。
用途
概述
杨絮纤维具备吸湿导湿快、保暖、蓬松性和弹性回复性优良、纤维壁薄、导热系数小、中空度大(80%~90%)、质轻等特点,在隔热保温材料、吸油材料、生物质碳微管、吸附剂及微探针、导电气凝胶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阻热保温材料
杨絮纤维的导热系数小,中空度大,因此具有优良的阻热保温能力,可用于填充被子、床垫、保暖服和睡袋等。阴建华等人分别采用了湿法成网法和仿羽绒直接填充法制备杨絮纤维絮片,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制作出蓬松均匀的杨絮纤维絮片。然而,在仿羽绒直接填充法的过程中,需要对充入织物内胆的杨絮纤维进行敲打,以确保纤维的均匀分布,否则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刘娟等人则采用了纺黏法制备了含有杨絮纤维的聚丙烯纺黏非织造材料,这种材料的保暖性能优良。但是,杨絮纤维的除杂工艺相对繁琐,容器占地面积大,除杂效率低,且成型方法较为单一。专利CN107488910A公布了一种保暖透气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克服了杨絮纤维长度较短而不适合单独进行纺织加工的问题。该专利采用杨絮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混纺,所制得的混纺纱线具有可与鹅绒媲美的保暖性能,且成本低廉。综上所述,杨絮纤维在阻热保温材料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但在纤维除杂、填充、絮片成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吸油材料
杨絮纤维表面含有蜡质层,因此具有优良的拒水亲油特性。当杨絮纤维与油接触时,油会被迅速吸附到其表面,并存储于杨絮纤维的中空结构中。正因为这一特性,杨絮纤维可以被用于制备吸油材料。CHEN等人通过采用高密度机油和柴油对杨絮纤维的吸油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证明从响叶杨获得的杨絮纤维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油吸附材料。此外,LIKON等人对杨絮纤维的化学、物理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意大利黑杨树获得的杨絮纤维有望成为生产高效吸油材料的天然资源。尹传青等人则采用纱网布作为基础支撑材料来收集飘飞的杨絮纤维,随后将盛有杨絮纤维的纱网布进行加捻或对折得到吸油毡的加工方法虽然简单,但杨絮纤维在纱网布上的分布却是一个难以控制的问题。有一个专利CN105603635A3,它公开了一种仪表盘用的吸油毛毡垫及其制备工艺。这种工艺采用了杨絮纤维、木浆纤维、聚丙烯纤维等作为原料,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吸油效果好,减震性能优良,密度小,不变形,不松散,还耐腐蚀。
生物质碳微管
鉴于杨絮纤维的中空度及比表面积大,人们开始利用杨絮纤维制作生物质碳微管。这种生物质碳微管具备优良的催化氧还原反应性能及电容特性,因此可应用于电池及电容材料等方面。有专利CN102086034A公开了以杨絮和垂柳为原料制备的碳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这种制备方法环保、低价且简单,但所制得的碳微米管孔结构简单且比表面积较小,这限制了其在能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另一专利CN102557026A则公开了以杨絮、柳絮或梧桐絮为原料制备多孔碳微米管的方法。这种方法所制得的多孔碳微米管的孔结构发达且比表面积大,因此具备优良的催化氧还原反应性能和电容特性,可作为电极材料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及燃料电池。
吸附剂
在天然可再生资源中,纤维素因其容易获得且分子链上存在许多可功能化的羟基而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材料。杨絮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其纤维素质量分数高达41%~45%。通过功能化杨絮纤维分子链上的羟基,可以将其应用于吸附剂领域。LIU等人利用杨絮成功制备了一种经济且可再生的生物碳吸附剂。该吸附剂能够吸附有机及无机化合物污染物,如染料和重金属离子等,显示出生物碳化的杨絮纤维在去除废水污染物方面的巨大潜力。此外,专利CN105771919A公开了一种植物纤维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专利所使用的植物纤维素正是杨絮纤维素,所制得的吸附剂具有吸附量大、吸附平衡快、可回收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其他特殊领域的研究应用
WANG等研究者利用杨絮纤维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捕获微探针。这种微探针能够选择和有效富集唾液酸糖蛋白,而且在富集过程中不会损失唾液酸残基和唾液酸糖蛋白中的水分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杨絮纤维的组成,研究者们还对其进行了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莫尔和威斯纳染色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杨絮纤维外层的主要成分是丁香基和愈创木酚素,这两种成分在从复杂肽段混合物中富集唾液酸糖蛋白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LI等研究者也通过热解法,将从管状结构的杨絮纤维中提取的杨絮纤维素气凝胶制成了压敏导电碳气凝胶。这种湿态的压敏导电碳气凝胶在烘箱中烘干后不会发生任何形变,这与传统碳气凝胶的脆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压敏导电碳气凝胶不仅具有超低密度(4.3mg/cm³)、高压缩性(80%)、高电导率(0.47S/cm)和高吸收性(80~161g/g)等特性,而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因此,它在许多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作为弹性导体、从水中吸附油以及油水分离等。
防控措施
利用药剂控制飞絮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研发出了杨柳飞絮抑制剂“抑花一号”。这种药剂通过树干注射法被注入树干内,随后药液会随着蒸腾作用扩散到树冠的各个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抑制杨树花芽的形成,从而达到控制杨絮的目的。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无污染、无药害,防除效果好。此外,研究表明,该技术在成功防治杨柳飞絮的同时,还能将树木生殖生长所消耗的营养用于促进营养生长,进而增强杨柳树的树势。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则通过对杨属花序自然脱落生理机制的研究,筛选并合成出了杨树花序疏除剂。施用该药剂可以使杨树花序在未成熟时提前脱落,从而减少花序成熟后造成的飞絮污染。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药剂并不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杨树花序疏除剂具有活性强、易降解的特点,针对性强,且易被紫外线降解,属于环境友好型药剂。另外,魏强的研究表明,在小黑杨秋季花芽分化前期,通过树干注射200mg/株的赤霉素,也可以有效控制花絮。其控花率可达到88%以上,对于小径级的杨树甚至可达到100%。
喷水控制飞絮
在雌花生长至8厘米时,采用筒车机械喷头施加压力,将雌花喷落。飞絮因粘水而落地,随后需及时清理。此方法成本相对较低,但存在显著的人力、物力浪费问题,且控制飞絮的效果并不理想。实际操作中面临三大限制:①喷洒高度受限,对于高大的杨属难以有效控制,仅适用于小杨树;②人力和水资源消耗巨大,尤其在缺水地区难以实施;③喷水效果受杨树种植区域分布的影响,适用性受限。
更新品种淘汰雌株
鉴于杨树的飞絮来源于雌株,通过扦插育苗技术大量选育雄株,逐步剔除雌株,以改变当前杨树雌雄株的比例,最终实现雌株的淘汰。然而,此方案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大量已成规模的成年杨树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短期内更换现有树木并不现实。因此,只能对生长势较弱的树木进行更替,关键在于控制好新植杨属的品种选择,从根本上进行改变。目前国内外培育了一些杨树新品种,如:84K杨和窄冠毛白杨6号,无性或雌花少,能有效减少飞絮。84K杨是一个白杨杂交种无性系,树形优美,树干光滑,且全部为雄株,没有飞絮,符合环保要求。窄冠白杨6号为雌株,由于其花芽数较少、花序较短且发育过程中败育,其飞絮量比普通毛白杨雌株少。更新此类飞絮量少的品种,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杨絮污染的问题。
调整树种结构
造林规划时,需采取多项措施以科学控制杨属栽植比例。在造林工程树种的选择上,应尽量减少杨树的使用量,并控制其在生态工程建设中的比例。尽量选用不产生杨絮的杨树雄株,以减少杨絮对环境的影响。营造杨树、刺槐混交林,以及在农田林网内采取杨树、泡桐间隔造林的方式,从源头上控制杨絮的爆发。采取间伐、抚育、更新等措施减少杨树雌株的数量。每年对杨树进行抚育间伐时,采取去雌留雄的治理办法,进一步减少杨树雌株。
春季时,采取去强留弱的治理办法,剪除结蒴果的枝条,以减少杨絮的产生。对于雌株集中的林区,采取分年度间伐和分年度更新的措施,以逐步降低杨树雌株的比例。同时,采取林业育苗措施,积极培育并推广杨树雄株和优质乡土树种,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造林需求。此外,在进行树种结构调整时,应鼓励造林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经果林或林苗两用林,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政府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并建立财政补贴制度,以提高土地流转大户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从而加快树种结构的调整进程。
加强防火意识
农作物及居住场所周围附着大量杨絮,杨絮易燃,要做好安全防火工作。杨絮飘飞期间,野外和居民院内尽量避免明火。供电部门要对供电线路进行检修,防止线路短路出现电火花;家长与学校要教育儿童不要玩火;居民出门前,要熄灭家中明火并切断家中所有电源,重点防火单位要加强防火工作。
其他防控措施
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出行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可以通过戴口罩、纱巾或者墨镜,避免与飞絮的接触,以防出现过敏现象。同时,少用化妆品,少吃海鲜和辛辣食品,以减少诱发过敏的几率。城区要增加洒水次数,提高空气湿度,避免地面扬絮再次飞舞。出行车辆要谨防杨絮飞入汽车水箱散热片内,形成堵塞,导致车辆熄火。
文化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每逢三四月,不少地区漫天漂浮着杨絮,古人将其视为寄托离愁别绪的意象。古诗有云,“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垂柳”——在这些诗句中,杨柳飞絮非但不恼人,还似杨花柳花,似满天飞雪,别有几分趣味在。既是因杨柳树繁殖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不妨效仿古人,用更加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杨柳飞絮,尊重植物的繁衍规律,在飞絮集中爆发的时段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因飞絮而自恼自扰。
唐房玄龄等合著的《晋书》所录《关陇之歌》中则有“长安大街,夹树杨槐”的记述,说明当时的毛白杨已习惯作为古都长安等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利用。因此就有了“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蒙奇·D·路飞(北周·庾信)”“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韩愈)”“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等美妙诗句。也就可以让人们今天能够在古人的诗词意境中畅想当年作为世界大都市的长安、汴梁城内种植的一株株高大挺拔的毛白杨浓荫蔽日,彰显古都的庄严气象。今天在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等地仍保存有500年以上树龄的毛白杨古树。
参考资料
杨属.植物智.2025-05-02
杨属.植物智.2025-05-02
杨属.植物智.2025-05-02
又到一年“飞絮”时,春季柳絮过敏怎么办?.微信公众平台.2025-05-02
杨絮柳絮知多少.微信公众平台.2025-05-02
【生态】树木传奇丨毛白杨,质朴伟岸的生命.微信公众平台.2025-05-02
杨柳飞花 京城飘絮的前世今生.百家号.2025-05-05
漫天飞絮惹人烦,江苏林业专家揭秘:都是雌株杨树“作怪”,解决问题需要雄株杨树来替换.百家号.2025-05-05
杨絮和柳絮的区别.郑州市园林局.2025-05-05
杨属.植物智.2025-05-02
核桃校园 | 未若柳絮因风起,四月“飘雪”何处躲?.微信公众平台.2025-05-02
「蒲湖新语」杨柳飞花乱仲春,“抑絮” “堵絮”亦包容.百家号.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