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76年生,商丘市人,现任四川大学水电学院岩土室副主任。2006年1月获得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师从中科院院士沈珠江先生。主要从事岩土材料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人物经历
主要学习经历:
1995年9月-1999年7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建筑工程学士;
1999年9月-2002年7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岩土工程硕士学位;
2002年9月-2006年1月,清华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博士学位,导师是沈珠江院士;
2009年8月-2011年8月,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地理学(在职)博士后。
主要工作经历:
2006年5月-2007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讲师;
2007年5月-2008年3月,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Visiting scholar;
2008年3月-2009年3月,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Research Fellow;
2011年10月-2011年12月,The University of 诺丁汉,Vsiting scholar;
2012年11月-2013年4月,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Research Fellow;
2008年9月-今,四川大学,水电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1.岩土材料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
2.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
3.粒状材料微观力学;
4.山地灾害与防治;
5.硬复合材料的冲击特性。
科研项目
正在主持科研项目:
(1)“基于细观破损机制的结构性土各向异性二元介质模型研究”(51009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正在进行;
(2)“龙门山地震带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k12B03)专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正在进行;
(3)“水电水利工程环境边坡危岩体发育失稳过程与物理力学机制”(P123-2011),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委托项目,正在进行。
已完成主持科研项目:
(1)“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动力破坏机制研究”(SKLGP2011K006),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已完成;
(2)“余震荷载作用下裂隙边坡失稳的动力学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2009.11-2011.11,已完成;
(3)“非饱和土裂隙边坡渐进破坏的物理机制研究”(20090461344),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第46批资助基金,已完成;
(4)“考虑宏细观破损机制的结构性土二元介质模型研究”(201003707),中国博士后第三批特别资助基金,已完成;
(5)“颗粒破碎机理研究及其在高土石坝工程中的应用”,四川大学人才引进资助项目,已完成;
(6)“岩土材料破损过程的细观数值模拟”(YK90506),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流动基金,已完成。已完成参与项目;
(7)“Research project on development of infused-ceramic material for blast and ballistic impact barriers”(POD0713974),Singapore政府项目,已完成;
(8)“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Thermo-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problems of geo-materials for the ARC Linkage project”,澳大利亚政府研究基金,已完成;
(9)“复杂应力路线下结构性粘土的破损机理及数值模拟”(50479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完成。(项目负责人:沈珠江院士) ;
(10)“岩土材料碎化过程的数值模拟”(102720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完成;(项目负责人:沈珠江院士)。
主要著作
主要课程
本科生课程:土力学(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分析(水利与土木工程专业)。
研究生课程:岩土塑性理论;高等土力学(本构关系和强度理论两章);土动力学;岩土工程专业英语。
学术兼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 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 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Engineering Geology》、《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Soils and Foundations》、《Acta Geotechnica》和《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及国内学术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和《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等刊物的审稿人。
主要学术
(1)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本构模型:验证了岩土破损力学对结构性岩土材料力学抽象的正确性,开展了人工制备初始均质和初始各向异性结构性土样的制备方法,建立了初始均质和考虑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模型和强度准则,实现了二元介质模型的有限元数值算法; (2)堆石料的颗粒破碎及力学分析:分析了粒状材料颗粒破碎模式,揭示了粒状材料的颗粒破碎机理,建立了颗粒破碎的微观力学模型,探讨了堆石料的临界状态线变化规律,提出了堆石料的考虑颗粒破碎的静力和动力弹塑性本构模型; (3)岩石动力特性及本构模型:分析了不同频率和围压作用下岩石的损伤演化规律,揭示了循环加载下岩石破坏的物理机制,建立了循环加载应力路径下岩石的二元介质本构模型,提出了危岩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运动和演化规律。 (4)非饱和土降雨入渗数值模拟:进行了考虑孔隙气、水和土固体骨架应力-变形耦合的非饱和土有限元分析,揭示了非饱和土坡中孔压场、应力场和变形场的演化规律;并建立了正常固结和超固结粘土考虑温度影响的本构模型。
个人荣誉
指导的2017届硕士毕业生侯丰获得第三届 “全国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