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公告》(英语:波茨坦 Declaration),又称作《波茨坦宣言》,全称为《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26日由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以及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约瑟夫·斯大林(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加入)在当时的波茨坦会议上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于7月26日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蒋介石的同意。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反法西斯同盟在战胜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波茨坦会议上商定为:大日本帝国必须无条件投降。在最后更向日本帝国发出最后通牒,即如果日本及其政府不接受投降,那他们将即刻面临“迅速和彻底之毁灭”。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发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停战诏书,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历史背景
该公告是在德国法西斯投降、日本亚太战场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而产生的。1945年美国原子弹试爆成功,认为可以不借助苏联力量而使日本投降,在此情况下,美国由急切希望苏联对日作战,转为担心苏联的介入影响其独占日本和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因此,美国和英国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就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英语:Henry Lewis Stimson)起草的敦促日本投降备忘录进行了协商修改,并在电请蒋介石签字后,以三国政府公告的形式发表。
签订过程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战后处置的方针,并通过一项由美、英、中三国代表签署的决议,即《波茨坦公告》。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蒋介石的同意。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公告内容
1945年7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波茨坦举行会议,26日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全文如下:
美、中、英三国政府领袖公告:
(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二)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军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种力量当其对付抵抗之纳粹时不得不将德国人民全体之土地、工业及其生活方式摧残尽。但现今集中对待日本之力量则较之更为庞大,不可衡量。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之坚决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实施,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必终归全部残毁。
(四)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使大日本帝国已陷于完全毁灭之境之军人之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决不更改,亦无其他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人所不容许。
(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时,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有确定可信之证据时,日本领土经盟国之指定,必须占领,俾吾人在此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岛、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九)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机会。
(十)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予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
(十一)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须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但可以使其获得原料,以别于统制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可准许。
(十二)上述目的达到及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当撤退。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注:《波茨坦公告》中文抄本收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英文抄本收藏于美国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
以上资料来源:
日方反应
日本的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1945年7月27日,日本首相铃木召开内阁会议,决定不管美、英、中三国《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始终根据既定方针,向完成大东亚战争而迈进。29日,铃木首相发表声明,称美、英、中三国宣言无异于开罗会议,日本政府毫不关心,拒绝投降。
第二,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11时30分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同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进攻东北地区的日军,日本昭和天皇裕仁10日通过瑞典及瑞士政府向中、美、英、苏四国照会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并于1945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
历史意义
《波茨坦公告》的主要目的是迫使日本提早投降,并且规定日本投降以后的处理事宜。《波茨坦公告》的发表,对于全世界夺取反法西斯主义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同时,公告就战后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做出了规划和安排,是奠定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文件。它的精神,对于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稳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事件
安倍政府违背公告精神
2014年4月,日本外务省推出一本宣传册,试图否认《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声称钓鱼岛的主权应该以所谓的“旧金山和约”为准。此外,日本首相公然参拜供奉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背弃《波茨坦公告》的相关规定和国际承诺,为侵略历史翻案。
针对安倍内阁的倒行逆施,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2014年年2月就曾撰文指出,国际社会有必要重申日本必须遵守《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所确立的战后国际法和国际秩序。
参考资料
Milestones: 1937–1945.Office of the Historian.2023-09-12
释新闻|什么是《波茨坦公告》?.澎湃新闻.2023-09-12
波茨坦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09-12
《波茨坦公告》:关乎国际秩序和人类命运的历史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9-12
《波茨坦公告》的时代意义.四川省情网.2025-04-29
1945年7月26日 中、美、英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联合网.2025-05-01
“永久剔除”军国主义,波茨坦公告69年后遭日背弃.澎湃新闻.2023-09-12
历史档案:《波茨坦公告》(中英文抄本).央视网.2023-09-12
波茨坦公告(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09-12
[抗战史上的今天]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环球网.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