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外科杂志》是创伤外科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99年,由陆军军医大学主管,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主办。本杂志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创伤外科临床新经验、新技术、新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研究新成果和临床救治新经验的交流。
办刊历史
《创伤外科杂志》继承《战创伤参考资料》于1999年创刊,最初为季刊。2001年9月起,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主办,增设英文要目与文摘,版权页汉英对照。2002年,刊期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2016年,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创伤外科杂志》设有专家论坛、指南与共识、论著、经验交流、创伤影像、病例报告、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会讯、书刊介绍、读者与作者等栏目。
《创伤外科杂志》以从事创伤救治的临床医护人员和相关教学、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创伤外科杂志》以创伤院前救治、院内紧急救治、重症监护、康复治疗和护理等为主要内容,报道该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救治经验,以及与临床救治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
人员编制
据2021年6月《创伤外科杂志》期刊官网显示,《创伤外科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有编委96人、通讯编委61人、顾问2人。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创伤外科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期刊,被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国家版本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华首席医学网》、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等收录。
出版发行
据2021年6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创伤外科杂志》共出版文献5981篇。
据2021年6月19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创伤外科杂志》载文量为5403篇、基金论文量为920篇。
据2021年6月19日维普网显示,《创伤外科杂志》发文量5825篇。
影响因子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创伤外科杂志》影响因子达到0.737,在外科类期刊中排名第11。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创伤外科杂志》影响因子达到1.107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影响因子达到0.710。
据2021年6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创伤外科杂志》总被下载453340次、总被引31286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917、(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870。
据2021年6月19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创伤外科杂志》被引量为31891次、下载量为214216次;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创伤外科杂志》影响因子为2.05,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18种)中排第398名。
据2021年6月19日维普网显示,《创伤外科杂志》被引量为22357次,影响因子为2.103。
荣誉表彰
《创伤外科杂志》是《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创伤外科杂志》的办刊宗旨是贯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中国创伤外科医疗、科研、教学和护理工作的进展,贴近临床,追求实用,促进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
投稿须知
一、稿件应具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逻辑性;论点鲜明、数据可靠、结论明确。
二、题目:应由能高度反映论文主题和概括论文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组成;切忌用复杂的句型,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符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避免冠以“基于”,缀以“研究”;字数不超过20个汉字。文内标题控制在10字以内,采用阿拉伯数字三级标注(如1,1.1,1.1.1)。
三、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写于首页左下角。
四、摘要:论著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约250-300字,英文摘要250-300个实词,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专家论坛、综述、讲座附100-200字中、英文摘要。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论文附100字内中文摘要。摘要一般不分段,尽量少用英文缩略语(必要使用时,于首次出现时先叙述中文全称,然后括号注出英文全名,或注出其缩略语),缩略语不得移行。
五、所有论文在摘要下方列出关键词(3~5个为宜)。论著、综述、讲座、评述应有中、英文关键词;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短篇报道等只需要中文关键词。
六、标注“中图分类号”(如作者无相应工具书,可由责任编辑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