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右旗(英语:Alxa Right Banner),建于1961年5月,为阿拉善盟所辖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接阿拉善左旗、甘肃省民勤县,南邻金昌市张掖市,西连额济纳旗,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阿拉善右旗下辖巴丹吉林沙漠、雅布赖、阿拉腾敖包3个镇,曼德拉、阿拉腾朝格、塔木素布拉格、巴彦高勒4个苏木,截止2024年9月,全旗总人口2.26万。阿拉善右旗有蒙、汉、回、藏、壮、土、满、达斡尔族、鄂温克、彝等13个民族。

阿拉善右旗地处内陆高原,属暖温带荒漠干旱区,是典型的干燥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境内地势南高北低,总趋势西高东低,中间地段趋于缓和。古为禹贡雍之域,春秋时属秦,秦始皇时置北地郡郡,汉时属北地、凉州张掖市三郡,晋为前凉后凉北凉所据,唐属河西节度使,宋景德中入于西夏,元隶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明永乐初为西部反剌地区,清代阿拉善盟和硕特汗国内蒙古自治区49旗之例,编为阿拉善和硕特旗,阿拉善厄鲁特旗由此始建。1949年9月,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和硕特旗人民政府成立。1956年4月,巴彦淖尔盟成立,下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60年8月,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1961年5月25日,建立阿拉善右旗,驻呼和达布苏(今雅布赖盐场旧址)。1965年9月,旗址迁至额肯呼都格。1969年7月,划归甘肃省武威市管辖。1979年7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4月,阿拉善盟成立,阿拉善右旗归阿拉善盟管辖至今。

阿拉善右旗以骆驼产业为支柱产业,利用野骆驼资源优势,成功打造成特色产业集群。“阿拉善右旗驼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并于2023年成为“中国驼奶之乡”。此外,阿拉善右旗碱石资源丰富,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天然碱矿石储量。截至2022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25.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1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60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9.92亿元,增长2.7%。阿拉善右旗景点有巴丹吉林沙漠、海森楚鲁怪石林、阿右旗展览馆等。

2016年12月20日,阿拉善右旗入选“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名单”;2017年2月,阿拉善右旗入选“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2023年阿拉善右旗入选第九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

命名由来

阿拉善盟”一词,最早记载于《蒙古秘史》。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党项族时,西夏“有阿剌筛营之地”。“狗儿年秋(1226年),成吉思汗率兵攻打西夏,与西夏大将阿沙敢布在阿剌筛激战。阿沙敢布战败,西夏遂亡。”“阿剌筛”即“阿拉夏”(阿拉善)的音转。这是“阿剌筛”第一次载入史册。《新译简注〈蒙古秘史〉》中的“阿剌筛”原文旁注谓“贺兰山”。明译亦同。日本学者村上正二先生据《元和郡县图志》驳马的记载,解释为“斑马”。保罗·伯希和先生解释为鲜卑族属一个部落的名称之转,其实是指“普氏野马”而言。

关于阿拉善盟地名的由来有很多的传说。官方确定“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转,“贺兰山”名源于汉代时匈奴族贺兰部在此住牧,“阿拉善”因贺兰山而得名。

历史沿革

今阿拉善右旗,古为禹贡雍之域,春秋时属秦,秦始皇时置北地郡,汉时属北地、凉州、张掖三郡,晋为前凉、后凉、北凉所据,唐属河西节度使,宋景德中入于西夏,元隶甘肃行中书省,明永乐初为西部反剌地区,清康熙时和硕特汗国迁之。清王朝将阿拉善和硕特部按内蒙古49旗之例,编为阿拉善和硕特旗,阿拉善旗由此始建,驻定远营(今巴彦浩特)。清代直属四夷馆,中华民国时属蒙藏委员会管辖。

1949年9月,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和硕特旗人民政府成立,归宁夏省管辖。1954年4月,改名为宁夏省蒙古自治区,同年9月,宁夏省建制撤销,合并于甘肃省,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1955年,改称甘肃省巴彦浩特蒙族自治州。1956年4月,巴彦淖尔市成立,下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60年8月,中共阿拉善厄鲁特旗西部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筹建阿拉善右旗,由巴彦淖尔盟、阿拉善旗双重领导。1961年4月2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0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撤销阿拉善旗的决定》。同年5月25日,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作委员会撤消,建立阿拉善右旗,驻呼和达布苏(今雅布赖盐场旧址)。

1965年9月,旗址迁至额肯呼都格。1969年7月,划归甘肃省武威市管辖。1979年7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4月,阿拉善盟成立,阿拉善右旗归阿拉善盟管辖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阿拉善右旗为阿拉善盟所辖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中部及西南部,龙首山与合黎山北麓。地处北纬38°38’—40°02’,东经99°44’—104°38’之间。东邻阿拉善左旗、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南接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和张掖市山丹县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西连额济纳旗,北与蒙古国为界,国境线长45.25千米。东西长415千米,南北宽375千米,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全旗土地面积7.15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6平方千米、沙地面积3.33万平方千米、草地面积3.19万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94平方千米。

气候

阿拉善右旗地处内陆高原,属暖温带荒漠干旱区,为典型的干燥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2℃,1月平均气温-7.9℃,7月平均气温24.6℃,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28.2℃。无霜期219天。平均降水量118.8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50.2毫米,年最小降水量68.6毫米,极端降水量50.3毫米。年平日照均蒸发量3413.1毫米,年最大蒸发量3905.7毫米,年最小蒸发量3049.1毫米。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全年日照时数31793小时。年平均风速3.3米/秒。风速在3米/秒以上的有197-201天;风速在17米/秒以上的全年平均天数为39.8天,最多达到78天,最少为16天。

地形地貌

阿拉善右旗境内地势南高北低,总趋势西高东低,中间地段趋于缓和。平均海拔1200-1400米。南、西南部有龙首山、合黎山,中部有雅布赖山脉。西北部为巴丹吉林沙漠,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峰——必鲁图沙峰,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堪称“世界沙漠珠峰”,海拔1611.01米。境内最高峰为龙首山的额莫勒其希力(又名撑山掌),海拔3052米。最低处为恩格日乌苏一带,海拔885米。在山地与沙漠之间有戈壁、丘陵、滩地纵横交错。

水文水利

阿拉善右旗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地表水奇缺。城镇供水、牧区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主要靠地下水。全旗水资源总量3.9亿立方米。地表水1.6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中、水量1.4亿立方米,其中咸水1.3亿立方米。地表年径流量1772万立方米。地下水2.3亿立方米,可供开采储量9503万立方米。全年大气降水826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矿产

阿拉善右旗矿产资源有煤、铁、金、镍、铜、池盐、碱石硅石萤石大理石、石墨、石油等47种。已开发利用的有煤、铁、金、芒硝青盐、硅石、萤石、矿泉水、石灰岩等16个矿种。黑色金属有铁、锰等矿藏。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嘎顺塔塔拉、宽湾井等地,已探明储量2783万吨。

贵金属及稀有金属有金、铂、铌、钽等矿藏。黄金主要分布在红山铜金矿区、特拜矿区金矿等地,已探明储量9951.88千克。铌、钼主要分布在桃花拉山,已探明储量1.6万吨,品位达到工业标准要求。非金属矿主要有大理岩、硅石、池盐、芒硝、萤石、石墨等矿藏。白云岩主要分布在桃花拉山、长沟等地,已探明地质储量7.5亿吨。硅土主要分布在红柳沟镇、阿拉敖包、塔木素等地,已探明地质储量1695万吨。芒硝主要分布在中泉子,已探明储量1095万吨。

阿拉善右旗,盐主要分布在雅布赖,已探明储量2873万吨。石膏储量1216万吨,品位高。巴丹吉林沙漠碱水湖泊中有钾盐、硼、钠盐碱石等矿藏。能源矿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其中,已探明煤炭储量19434.52万吨,远景储量2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潮水盆地、老山头西等地。

能源

阿拉善右旗境内≥0℃的积温在3700~3900℃,持续天数237~242天。≥5℃的积温在3600~3900℃,持续天数204~207天,为大多数牧草生长期。≥10℃的积温,除龙首山区外,大部分地区在3100℃以上,能够满足两季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15℃的积温在2550~3000℃,持续天数113~118天。

阿拉善右旗境内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53.1千卡/平方米,是内蒙古自治区光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旗境具有天气多晴朗、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的特点。南北虽有差异,但全年日照时数达3000~3200小时,日照百分率70%以上,有利于牧草、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可安装太阳能发电,进行家庭照明等。

阿拉善右旗属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3米/秒的风日,全年达210~260天。全年平均风速4.4米/秒。最大风速28米/秒。每年4、5、6月份为大风天气。5月份最多,平均风速5.2米/秒。≥17米/秒的大风日数多,年平均54.1天,最多年份长达95天,最少年份14天,可安装动力机械发电,进行农副产品加工、提灌以及家庭照明等。

生物多样性

阿拉善右旗境内野生植物分属62科、216属、482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4属、8种;被子植物门55科、208属、470种。药用植物121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蒙古野驴岩羊盘羊)、天鹅等,二类保护动物有石貂(扫雪)、鹅喉羚(黄羊)、岩羊(石羊)等,还有狐属、狼、草兔毛腿沙鸡等几十种野生动物。

行政区划

阿拉善右旗辖巴丹吉林沙漠、雅布赖、阿拉腾敖包3个镇,曼德拉、阿拉腾朝格、塔木素布拉格、巴彦高勒4个苏木。旗人民政府驻巴丹吉林镇,距阿拉善盟行政公署347.5千米。

政治

人口

人数

阿拉善右旗,截止2024年9月,全旗总人口2.26万。

族群

阿拉善右旗是一个蒙、汉、回、藏、壮、土、满、达斡尔族、鄂温克、彝等13个民族聚集的少数民族旗县,其中蒙古族人口占全旗人口的三分之一。

蒙古族

阿拉善右旗蒙古族来源主要有三部分:阿拉善和硕特汗国、喀尔喀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蒙古族。 阿拉善和硕特部  阿拉善和硕特出于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孛儿只斤·拙赤合撒儿之后,故为台吉贵族,姓孛儿只斤氏,与科尔沁区扎赉特旗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郭尔罗斯、阿鲁科尔沁旗四子部落、茂明安、乌拉特八部是一个系统。和硕特部为哈布图哈萨尔七世孙阿克萨噶勒太的次子乌鲁克特木尔之后。

乌鲁克特木尔七传至顾实青桑。阿拉善厄鲁特旗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便从顾实青桑开始。顾实青桑的儿子鄂博格,鄂博格的儿子博贝密尔咱统一瓦喇蒙古四部始称“卫拉特汗”(即可汗王)。他们居住在博勒塔剌(今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木图(今哈萨克族斯坦境内)、沙拉伯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博贝密尔咱的儿子哈尼诺彦洪果尔有子5人。其第四子名巴尔斯图鲁拜虎,即历史上有名的图鲁拜呼

顾实汗之兄拜巴噶斯初无子,养育顾实汗第四子巴廷阿布该阿玉什为子。后自生二子,长子鄂齐尔图,号车臣汗,继父位为额鲁特汗;次子名阿巴赖诺颜。巴廷阿布该阿玉什有子16人,其二子和罗理,号巴图额尔克济家,继承父位为酋长。与鄂齐尔图所率部众同住一地。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和硕特汗国首领鄂齐尔图被准噶尔汗国部长噶尔丹袭杀,其所遗部众统属于和罗理。和罗理难与噶尔丹抗争,即率其弟兄12人、家族及部众数千户沿疆域东走,经康熙帝准许,迁徙到贺兰山西北部阿拉善盟草原上。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和罗理奏请归顺,清廷上谕嘉奖,并划贺兰山以西北地方为其牧地。自此和罗理及弟兄尔根、额尔克、都喇勒、哈什哈、陀音、土谢图罗布藏、博弟、多尔吉扎布、诺尔布扎木素、鄂木布等12人与部众称”阿拉善和硕特汗国”。迁居阿拉善的有两部的4批5支额鲁特人,构成了西套阿拉善额鲁特蒙古的来源。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和罗理上书清廷求给牧地。清廷封给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边外地界,作为其牧地。因在河套平原以西,也叫西套额特。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正式建立阿拉善盟和硕特旗。

喀尔喀部  民国十年(1921年)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分两批移居阿拉善厄鲁特旗境内。主要原因是受博克多汗国大革命的影响,部分贵族与上层喇嘛害怕革命,迫胁其部众迁居。主要分布在今额日布盖、阿拉腾朝格、努日盖等苏木境内。

东北蒙古族  指原籍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蒙古族,因工作调动、毕业分配、婚姻嫁娶、投靠亲友等原因定居旗内。

汉族

 汉族在阿拉善右旗各民族中占大多数。1961年前,甘肃省邻县的部分劳动人民由于生活所迫,逃荒、帮工、采煤、经商等原因定居于本旗境内,其中大部分为民勤县人。建旗后,定居旗内的汉族主要是工作调动、毕业分配、婚姻嫁娶、投亲靠友等原因,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客籍繁多。

语言

语言

阿拉善右旗蒙古族多属额鲁特蒙古和硕特汗国部落。由新疆、青海省迁入定居,虽邻近蒙古国喀尔喀部,但在语言方面受影响不多,仍保持着本部落语言特点。阿拉善盟和硕特方言(以下简称阿方言),是阿拉善右旗蒙古族普遍使用的语言。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另外,喀尔喀蒙古语也是阿拉善右旗的主要语言之一。

经济

综述

阿拉善右旗依托骆驼资源优势,于2014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骆驼研究院”、建成年加工能力6000吨驼奶生产线,并在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建立了国内第一家骆驼良种繁育基地,初步形成了集骆奶加工、驼产品研发、骆驼良种繁育于一体的产业格局。培育驼产业自治区级利益联合体2个、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盟级龙头企业6家、驼产品加工企业9家。研发生产驼乳制品3大类8个品种;驼肉产品3大类11个品种;驼奶化妆品5种。注册“沙漠之神”“漠北草原”“牧釜”“苍天牧歌”驼产品商标4个,“阿拉善右旗驼奶”地理标志1个,认证有机食品5个。2023年,全旗驼奶总产量达5791吨,同比增长58%,是“十三五”末的3倍,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6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被命名为“中国驼奶之乡”。

境内有巴丹吉林沙漠沙漠、曼德拉岩画、额日布盖峡谷、海森楚鲁怪石、特木希庙等景区。有4A级旅游景区1家,2A级旅游景区8家,国内旅行社6家。全年接待游客26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2022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25.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较前三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累计增速高于全盟1.8个百分点,高于全区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在三旗两区排名第一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1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60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9.92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1:40.1:43.8调整为17.0:44.7:38.3。

第一产业

截至2022年,全年全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粮食播种面积502公顷,粮食总产量4179吨。初步核算,年末牲畜总头数16.8万头(只),其中骆驼5.83万峰,较去年同期增长17.5%。全年肉类总产量2417吨,其中,猪肉产量200吨,羊肉产量1110吨,牛肉产量47吨,驼肉产量1041吨。奶类产量3585吨。

第二产业

截至2022年,全年全旗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在三旗两区增速中位列第1位,高于全盟平均增速6.3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增幅均高于前三季度水平,采矿业同比增长100.0%;制造业同比下降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7.6%。从生产指标看,全部二十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1%,利润总额增速较上半年提高89.3个百分点,调度的2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10种呈两位数以上增长。

第三产业

截至2022年,全年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亿元,同比下降0.8%,在三旗两区增速中位列第2位,按行业分,批发业销售额额同比下降5.3%,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9%,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15.1%和30.5%。全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五升三降,食品烟酒上涨0.6%,衣着上涨1.0%,居住上涨5.1%,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3%,交通通信上涨5.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6%,医疗保健下降0.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6%。

社会

教育事业

根据2020年报告,十二五”期间,阿拉善右旗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打造和谐教育”这一目标,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累计投资4414.38万元,完成校舍建筑、场地硬化等面积151229平方米,配备了所需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及图书。2011年实施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两免”政策及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2012年实施免费提供幼儿基本读本政策。实现了从学前到小学、初中、高中15年全免费教育。落实各类政策资金2943.72万元,受益学生达29266人次。同时,积极发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落实资助金1352.51万元,资助学生达5774人次。

全旗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区盟级“学科带头人”6名,盟级以上教学能手56人,获得盟级以上优秀教师、教育(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的有363人次。

截至2022年,阿拉善盟右旗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创历史新高,高考文理科本科上线率均达到80%以上。

文化事业

阿拉善右旗图书馆由图书馆和文化馆合并而成,位于巴丹吉林镇曼德拉路文体馆2楼。图书馆内设有综合阅览室、蒙文阅览室、电子阅览区、少儿阅览区、幼儿阅览区、自习区等,现有2台歌德电子借阅机,可供读者免费下载图书截止2019年底,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49962册(包括7个分馆),其中蒙汉图书40108册,盲文图书20册,报刊杂志9852册,少儿图书文献6223册,订阅报刊杂志135种。购置有2台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每年举办“法制在身边”亲子活动,围绕“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在馆内、社区和学校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阅树杯”阅读推广工作,

2023年“4·23世界读书日”,阿拉善右旗图书馆上线“彩虹数字图书馆”平台,图书馆整合自建数字资源、采购数字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将海量数字资源进行多维度推广,推出了一系列主题积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阅读推广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24年6月,阿拉善盟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开展合作,在阿拉善盟图书馆、阿拉善左旗图书馆、阿右旗图书馆和额济纳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同步新增《晨星·中华诗词库》《晨星历史故事库》《中文在线》三个特色文化资源库,将知识文献、知识阅读、知识鉴赏、知识竞赛等创意体验融学于趣。

体育事业

根据2020年报告,阿拉善右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全旗人口总数的65.5%。除每年开展沙力搏尔搏克、搏克、赛驼、赛马等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外,还组队参加区内外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先后举办阿拉善万峰骆驼文化节、2013•中国巴丹吉林“夏力宾杯”搏克大赛、2014• “巴丹吉林夏力宾杯”国际搏克争霸赛及2011年中国“巴丹吉林杯”汽车越野挑战赛、2012巴丹吉林汽车挑战赛暨穿罗汽车越野赛,协助完成了2013、2014中国越野拉力赛巴丹吉林赛段比赛和第三届中国超级皮卡大赛。2012年阿右旗被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中国汽车沙漠训练基地”。

卫生医疗

截至2022年,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右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落地建成,同张掖市河西学院附属医院达成紧密型合作协议。

2024年1月3日,阿拉善右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启动仪式同步举行,实现线上与线下医疗资源的深度融合。

阿右旗人民医院始建于1961年,于2006年搬迁至巴丹吉林镇曼德拉路并于2020年完成医技楼、隔离病区扩建,是全旗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为一体的非营利性二级综合医院。医院编制床位70张,开放床位50张,现有职工11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102人,高级职称29人。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4个。建设有PCR实验室1间,千级层流手术室、万级层流手术室各一间。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阿拉善右旗民生保障支出达到1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5%;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31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1%以内;全旗首家社会工作服务站挂牌成立,累计为1601户农牧民发放平价“暖心煤”3202吨,发放各类救助和补助资金395.7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9万余人次。

交通

阿拉善盟右旗境内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通勤航空机场、沙漠直升机起降点建成通航。全旗公路总里程2766千米,各木镇驻地、人口聚集点、旅游景点通水泥路或小油路。

阿右旗巴丹吉林机场为通勤机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驻地巴丹吉林镇西侧。主要建筑为飞行区等级指标3C,新建1条长2400米的跑道、480平方米的航站楼,2个机位的站坪及空管、供油、公用配套等设施。每天有飞往阿拉善左旗、额济纳的航班,并可通过阿左旗机场去往呼和浩特市西安市天津市兰州市等地。

文化

习俗

服饰

新中国成立前,蒙古族男、女均穿蒙古袍,腰间系有腰带。男式蒙古袍多为蓝、黑、黄色;王公贵族多黑色;喇嘛均为红、黄色。女式蒙古袍多为绿、蓝色,坎肩为黑、蓝色。男女皆赤足穿长统毡制或皮制之靴子,谷称为“马鞋”。腰带上系以刀、筷、毛巾,旱烟杆及放鼻烟壶之花搭连等应用品。王公贵族有时依宫爵大小常穿宫服,其帽为顶戴,分红、蓝、白等色顶子,后插花翎。喇嘛诵经布法时,肩上加披黄布衬衫,头戴鸡冠花式高帽。一般平民男子则戴狐皮、羔皮、毡帽等。女子头发梳两条长辫,外用发套包裹。结婚时戴有镶嵌珊瑚、金、银等珍贵珠宝的发套。本地区蒙古族也有衣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天穿单褂,春秋穿夹袍或薄棉袍,冬季穿羊皮袍、羔皮袍外披长毛羔皮大衣。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逐步使用现代服装,只是在节日或招待客人时穿着民族服装。

饮食

阿拉善右旗蒙古族日常食品以牛、羊肉、乳制品、炒米、面为主,炒米系将当地出产之糜米炒熟,随时用乳茶冲食。平时皆将生肉晒干,称“干肉”,可随时供食。牛、羊乳制成食品甚多,有奶、乌如木、酪丹子、奶豆腐酥油等,皆极富滋养。牛、羊肉视为珍品,有客来时始宰牛、羊招待,而以乌查烤全羊为招待贵客之盛宴。

奶茶主要成分是奶、砖茶等。煮奶茶之法是,先沸水一锅,将茶捣碎放入锅内,再加些盐,煮成后装于铜壶中,再加入牛、羊奶乳即成奶茶,其味甜美、营养丰富。

居住

阿拉善右旗蒙古族的住房,以前为便于游牧移动生活之故,皆就水草适宜地带搭设帐幕,其由来甚久,主要住蒙古包,车金格日(简易蒙古包)帐篷。

蒙古包也称毡房。蒙古语称“蒙古勒格日”。主要由木制支架和围毡组成。支架分哈那“围壁”,乌尼(撑杆)、陶努(顶盖)三部分组成,折叠极为方便。陶努开有天窗,以便通光、透气。外壁用白色毛毡覆盖,以绳索固定在支架上。内壁设墙围布帘,普通选用线毯,毛毡或带有民族特色图案的花布。地下铺设地毯或毛毯。蒙古包的大小由哈那的多少决定,有4个、6个8个、12个,一般家庭用4个哈那,可居住6人左右。大的蒙古包用12个哈那50—60人。蒙古包食宿很方便。

车金格日是无哈那的简易蒙古包,由蒙古包的乌尼、陶努组成。一般在移牧过程中使用,其折叠、驮运比蒙古包更为方便。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蒙古族牧民已定居,红砖大瓦的房舍已经普及,但蒙古包好有在民族大型节和文化旅游上仍然发挥它的优点。

阿拉善右旗蒙古族以热情好客著称。凡来客,不论相识与否,全家老少出门迎接。宾主互相问候,主人热情谦让客人入室入坐。取出鼻烟壶互换,举到鼻端闻鼻烟之后互还。彼此问好,首问身体好、家中老幼好,再问草场、牲畜好。礼毕,请客人坐,摆上油饼炒米、稣油,奶酪、奶茶等食品供客人食用。如拜见父母、长辈或逢喜庆场合时,献哈达,以表主人敬重之意,此礼节仍保留着。上奶茶,客人则用右手接过奶茶,对主人的敬献不可推让。茶后,主人便给客人敬酒,客人用双手接过喝完后,要回敬主人。席间常用歌声伴酒,气氛十分热烈。客人告别时,全家相送,并相互道别。

婚礼

旧时阿拉善右旗蒙古族婚嫁礼节繁多。大致程序如下:

媒约——过去青年男、女问婚事由父母包办。结婚需得家长同意。初由男方请一媒人带着礼品哈达前往女家商谈,经媒妁之言而成者,定日子后男方父母亲自去商谈。

定亲——男方邀请4—8人多次携“哈达”、酒、茶,等礼物到女方家提亲,问安行礼后,说明来意。给女家中每人一份礼物,女婿拜各位亲长并敬酒,由女方摆乌查招待。即经谈妥,来提亲人必须当日返回。男方家长请喇嘛择定吉日,再去告知女方。双方开始迎娶准备。

迎娶——迎娶之日新郎与父母及娶亲之多人前往女家,一般娶亲所去人为单数,娶回新娘成双数,以图吉利。必须在婚日前一天的日落时到女家,不能早,亦不能迟。女家闭门伴作不纳之状,男方门祠递哈萨克达,女方始开门迎众人入包。就坐后,女方献奶茶,新郎递哈达叩见岳父、岳母及亲戚。喝完茶后男方代表拿出鼻烟壶请安问候,说明来意并向女方亲朋敬酒,每人赠送一分礼物。双方各唱3支歌后,喝喜茶。女方以乌查款待客人。此后唱歌、喝酒直到天亮。此时新娘避居另一蒙古包,由其姐妹或亲戚陪伴。

离家——翌晨,新郎叩见岳父、岳母后,新郎、新娘品尝羊背子,岳父、岳母送给礼物,女儿开始告别父母,唱《离别苦》《辞行》等歌曲。迎亲的嫂子替母亲唱《嫁女歌》,歌声一落,新娘的兄长将新娘抱于马或骆驼上,送亲妇女亦上骑乘,承带陪嫁牲畜,绕蒙古包一周后,先在前策鞭疾行,此后新郎等人急出门追逐,驰至男家。男方派人在路上迎接女方,端出洁白的白食让客人品尝。

迎接新娘——新娘到达时,由男方的一个骑手拿着缠着红绸子的羊棒,到新娘队前,绕羊棒转一圈,这时女方的骑手来夺,男方骑手跑向新房,把羊棒从马脖子底下扔进新房的哈那里,以示吉祥。新郎、父母点燃新房的火后出门,在新房门前铺毡,让新郎、新娘握着羊棒两头,向东方三拜天地。

新房礼——未入新房前,新娘被拉展的彩帐遮住,亦如前佯作闭门不纳之状,要双方能说会道的人对词,经再三问答后始开门迎入新房。新娘拜见公婆及长老,敬酒献哈达。男方亦摆乌查待客。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就算入洞房。次日清晨,嫂子请两家客人到新房喝茶,父母、亲戚、朋友携带礼物到新房祝贺。新郎、新娘问安、敬酒并设宴摆羊背子款待众人,喝酒唱歌极为欢快。待新房宴席过后,客人返回设宴房后,女方主婚人当众宣读嫁妆书(记有陪嫁物品及牲畜),然后交给男方主婚人,交给新郎。然后每人满满吃一碗特做的“肉粥”,蒙古语称“夏布尔布达”。吃过后,女方客人辞行,这时时父母送给每人一份礼物,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送新娘母亲一峰骆驼或一匹马。男方重新设宴待客,答谢亲朋好友,并送礼物。客散后,婚礼结束。女方家返回后,设宴致谢亲朋好友,送礼。

解放后,随着婚姻法的贯彻执行,青年男女婚姻自主,部分婚姻习俗在逐渐改变,如叩拜天地,一些繁琐的旧俗语逐渐减少,也有部分青年仍保持着浓浓的阿拉善民族特色,婚礼仪程仍按婚姻习俗进行,但逐步向简朴的方向发展。

丧葬

阿拉善右旗蒙古族丧葬仪式极简,最流行之葬法有二种,即野葬与火葬,多行火葬。凡是死者尸体先移至临时搭设房屋后请一、二名喇嘛一便念经,一便寻找合适的丧葬地方,并选一个丧葬方式。如果火葬把死者尸体送到预定地处,堆集柴木,上面放尸体进行火化,等尸体焚毁后,拣出剩骨,盛入小布包或小木箱,埋在土内。野葬时即脱去死者衣服,盛入白布袋和尚,用驼、马等驮之,送到原定地处委弃即可,这样方式很少。

禁忌

阿拉善厄鲁特旗蒙古族讳忌较多。解放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一些讳忌已逐步消失和改变。妇女迎接客人的时候须戴帽子和围头巾。向别人敬酒和接收别人的敬酒须扣好衣扣,放个袖口。媳妇在公婆、大伯和夫面前,不能随便坐,也不能呼唤他们的名字。子女也讳称父母的名字。兄长不能和弟媳开玩笑。媳妇在公公和大伯面前不能光着头,露着脚。守孝期间不问安、不问好。父母或兄长的忌日不向外借东西。儿子不能给父亲剃头。妇女忌讳乘骑儿驼、儿马。怀孕期间不能上敖包,不能在有佛爷和火的屋子里生产。小孩在3岁或5岁剪发,讳忌在双岁剪。人们不能从小孩的衣服上跨过。来客人或客人走后不能扔灰尘、垃圾,不能扫打毡土。家中有人外出,在尚未走远时,也不能在家打扫灰尘。家人在旅途中忌用棍打蒙古包的哈那。阉割牲畜和火之后的3日内,不能向别人或借给别人东西。盐、葱、蒜、辣椒等物,相互不能直接过手,否则会结仇.儿媳妇不许从佛前面过,以示对佛爷的尊重。

举行婚礼时,被请来的喇嘛不能坐席吃宴。不请的喇嘛和寡妇不能参加婚礼。移居新址后,在一切还未安排好之前, 讳忌来喇嘛和寡妇。禁忌往火里扔脏东西和有生灵的东西。讳忌从火、锅盖、盆子上跨过。不能无故空剪剪刀,否则狼要猖獗,剪子不能张着放,也不能碰门,因这样会招凶。忌讳客人一手接碗,也讳忌主人一手递饮、递茶。留客人吃饭在未走之前,不能把饭收藏起来,茶壶必须盖好盖子。烧火做饭时,锅不能斜放。锅里不能放刀、叉之类的东西。羊“先板子”(胛骨肉)和羊“色勒”(脊椎肉)不能一人吃,要分在座的每一个人。吃肉时刀尖不能对着客人放,也不能把刀子放反。不能用刀子给客人递肉。请人吃饭,不能把羊脖子端上。摆好的“乌查”绝对不能从上跨越。禁忌带马策、绳子、木棍进蒙古包,不许用指头戳人的头。不许骑牲畜靠近蒙古包。

节日

春节  蒙古族称之为“白节”,蒙古语“查干萨日”。节日前家家置备糖酒、各类白食和面食品,以待来访之客。节日期间,牧民穿着节日服饰,相约数十人携带白酒、哈达。骑马、骆驼走群访户,相互拜年。从初一开始设酒宴娱乐,摆羊背子。断断续续直到月底,此习俗保留至今。城镇居民春节习俗与汉族趋于一致。

那达慕  “那达慕”意为“娱乐”之意,为传统集会。多在草场好、牲畜肥壮之年的夏、秋季举行。解放后,全旗举办的那达慕加进了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文体表演、成就展览等新的内容,同时保留了传统的射箭、赛骆驼、摔跤等体育项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牧民生活富裕,个人举办的那达慕屡见不鲜。

敖包会  牧民在空旷的高地,堆积石块,作为祭天地的地方,称之为“敖包”。祭祀时下埋符咒,上置高杆,悬挂布幡。每年农历六月初三,四方牧民会集敖包,焚香叩拜,献哈达,挂彩旗,在木架上拴挂各类牲畜连绳。祭毕举行传统的体育活动。祭敖包即是一种宗教活动,又是一种娱乐活动。“文化大革命”中敖包会被迫停止。70年代后期,逐步恢复。如今,不但保留传统项目,还增加赛歌、放电影、录像、物资交流等内容。

古迹非遗

阿拉善右旗查明并收录入档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已达467处,成为阿拉善盟的文物大旗。这些不可移动文物点有:古建筑162处(烽火台:126处,金界壕遗址:9处,古寺庙及古寺庙遗址:18处,城障:9处,);古文化遗址:135处(石器加工遗址  3处,驿站8处,其他124处);石窟寺及石刻:53处(岩画群53处、2万多组、数十万个个体);古墓葬:106处;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3处(贡湖都格阿拉善右旗旧旗址、阿拉腾敖包苏木旧址,阿拉腾敖包雷达连旧址),其中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单位的有“曼德拉山岩画群”、 “巴丹吉林庙”“通沟石城”“布布手印岩画”“额勒森手印岩画”“拜兴高勒汉代遗址”“查干乔吉遗址”;已有41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被列为旗级文物保护单位。塔林拜兴西夏障址遗址入编《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

阿拉善右旗现有馆藏文物800余件套。2008年9月新建的“岩画、民俗文物展厅”落成并向公众开放,大量的精品实物和图片生动的展示了阿拉善右旗各个时期的历史片段。展厅面积达600㎡,布展面积达464㎡,展出岩画、石器、陶器、瓷器和各种民俗文物等500余套件。

风景名胜

岩画

阿拉善右旗是一个岩画比较丰富的地区,现已登记的岩画点达53处2万多组数十万个个体,巴丹吉林沙漠岩画是中国七大岩画宝库之一,特别以地处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境内的曼德拉山岩画群最具代表性,在18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分布着4000余幅岩画,其密集程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实属罕见。曼德拉山岩画历史久远,规模宏大,气势恢宏;雕刻图案粗犷朴实而个性张扬,细腻柔滑;艺术表现手法古朴凝练,技艺精湛;题材丰富而想象宏丽,言情浓烈,意境深邃。宛如陈设于天地间的大型露天文化博物馆,雄伟地矗立在茫茫草原。这些刻绘或镌刻在岩石上的古代艺术画面,是人类最早艺术造型的滥觞。这部卷帙浩繁的无声史诗向世人传述新石器、青铜北朝至唐代、西夏、元明清五个时期,6000多年匈奴、突厥、党项族、蒙古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经济生活、部族习俗,完整记载了人类历史变革和社会文明沿袭,忠实再现作画时代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堪称“西北古代艺术画廊”,享有“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国际岩画执行主席阿拉蒂)”等美誉。

布布手印彩绘岩画、额勒森手印彩绘岩画距今约有3万年之久,是迄今为止人类最早的色彩图像,也是人类最早的绘画艺术。它在制作方法、作画风格以及颜料调制等方面与法国加加(Gargas)洞穴,西班牙的埃尔·卡斯蒂洛(El Castillo)洞穴等西欧国家旧石器时代洞窟岩画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沙漠、中国第三大沙漠。在巴丹吉林沙漠沙漠腹地,有规则排列的巨大复合型沙丘连绵不绝,宛如海啸卷起的巨浪。沙山顶端,蜿蜒曲折、游如刀刃,沙壑纵横、沙壁如峭。最高沙峰——必鲁图峰海拔1617米,相对高度500多米,是世界沙山的最高峰,俗称“世界沙漠珠峰”。这里的湖泊有“沙漠千湖”的美称,这些湖泊千姿百态,风光迥异。湖边绿树成荫,花草斗艳,蝶舞蜂鸣;湖中甘泉潺潺,碧波荡漾,鱼虾嬉戏;湖泊有的相链,有的沙水相映,有的水天相接,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景观,被人美称为“漠中江南”。这里出土的石核、石叶、、石臼、石磨棒、石磨、石印、石器饰件、石斧、石矛,大量出土的各种夹沙陶片、软陶泥片、泥制灰陶片、黑釉陶片、各种陶器等,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开始在这里生产生活。目前,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已发现史前文化遗址50余处,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细石器加工遗址就有3处。巴丹吉林沙漠是未曾开垦的处女地,据文物部门走访调查巴丹吉林沙漠境内还有近百处史前遗址遗存,有待文物工作者发掘。

库热图庙

库热图庙(寺名:方等寺)位于阿拉腾敖包镇树贵境内,距旗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东北167.5公里。该寺庙建于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取名呼热廷苏莫,系蒙古语;呼热廷,院落;苏莫,庙。因庙址南、西、北三面被沙漠所围,形成院墙,故名。是阿拉善八大寺庙之一。较大的寺庙建筑有两座,其中朝格沁多根(大经堂)有49间,满巴殿(医学殿)25间。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人民政府赐“方筹寺”匾额(藏语名达西坡勒吉林)。寺庙建筑雄伟,规模壮观。现有喇嘛18名。

库日木图庙

库日木图庙(又称阿规庙,寺名宗乘寺)位于原雅布赖镇哈鲁乃境内,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是阿拉善八大寺庙之一,主要经堂座落于雅布赖山崖中的石窟。目前本寺建筑面积有331.8平方米,经塔8座,现有16名喇嘛。

夏日嘎庙

夏日嘎庙位于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套海嘎查境内,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是阿拉善右旗至建筑最早的寺庙之一,现建筑面积792平方米,经塔8座,现有喇嘛31名。

特布希庙

特布希庙位于阿拉腾朝格苏木那仁布勒格嘎查东南30公里的特布希乌拉山顶东北2公里处。寺庙离旗所在地巴丹吉林镇以西80公里处。该寺庙建于1938年,当时有名叫罗布桑丹碑多玛活佛,从拉萨市带着盖有达赖喇嘛大印的文书来到阿拉善,在阿拉腾特布希山建庙。自1938年始建到1949年十年间该庙发展迅速,当时有五大殿堂,七个庙仓以及活佛舍院六处,普通僧侣宿舍六十多间,共建筑面积达4500平方米。后来随着寺庙香火的日益兴旺,前来朝拜的群众日来增多,喇嘛僧侣人也增加到95名,并逐渐成名。

代表人物

阿拉善右旗代表人物有:许玉科、赞德来、阿拉坦其其格、巴德玛、阿日布杰、阿旺丹德尔仓央嘉措等。

阿右旗已故著名书法家许玉科,祖籍甘肃省民勤,别署漠人、漠翁、白草堂主。曾任阿拉善右旗常委、宣传部长、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书法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书协名誉主席。

自幼酷爱书法,半生探索,临池不辍。墨缘唐法,笔追汉魏,于汉隶、二王行草用工尤深。曾求教于康庄、高延青等诸贤,年近古稀,负笈京华,师承刘文华吴善璋等大家,使书作渐入佳境。近年来,于古代碑帖、名家墨迹、博观约取,融会贯通,终自成风格,且个、各体具能。曾多次在区内外举办个人书展,多幅作品入选国内专业展览,并屡次获奖,作品已被北京、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等地博物馆、文史馆收藏。2007年出版《许玉科书法集》。

赞德来 1953年1月出生于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苏木一牧人家庭,1975年2月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多年从事政府工作,先后任阿拉善左旗旗委办公室秘书、翻译等专业职务,1983年任阿拉善左旗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86年任阿拉善盟文学艺术联合会筹备组副组长,1989年任阿拉善报社副社长,后1993年阿拉善盟委组织部副部长和阿拉善盟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局长至今。

他具有副编审的职称,有深厚的学术研究和文学艺术功底。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作协会员、内蒙古书法协常务理事。1999年出版小说集《神胡杨》,2004年出版发行诗歌集《心灵的神灯》。

阿拉坦其其格

阿拉坦其其格,女,蒙古族,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人,一级演员,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独唱演员,著名歌唱家。中国声乐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特聘为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她参加了许多专辑的录制,如《黄骠马》《察哈尔八旗》《婚礼》《草原上的歌》《一、二》《草原情歌》《骏马》《草原歌声》等等。个人演唱专辑有《梦中的戈壁》《金色圣山》《母亲的爱》。近年来她录制了许多个人专辑,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荣誉奖项

相关事件

2025年02月08日11时53分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北纬39.11度,东经101.19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参考资料

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网.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11

Alxa Right Banner: A camel town in the Gobi desert.Alxa Right Banner: A camel town in the Gobi desert.2025-02-10

阿右旗概况.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4-03-20

2021年内蒙古乡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及代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2025-02-08

阿拉善右旗.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2-08

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网 人文历史 民族.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蒙古族风情.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民族.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4-08-27

2022年阿拉善右旗经济运行情况.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文物遗存.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阿右旗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网.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阿右旗巴丹吉林机场及航班时刻.阿右旗巴丹吉林机场及航班时刻.2025-02-08

阿拉善右旗电视台.NBA直播吧.2024-03-19

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网政务信息政务信息(10.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4-03-19

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公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5-02-10

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教育部网站.2025-02-10

北疆文化 善读驼乡丨(三 )“阿拉善名称由来”和“定远营的传说故事”.文旅阿拉善.2025-02-10

其他资源.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网.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阿拉善右旗“十三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阿拉善右旗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阿拉善右旗图书馆简介.阿拉善右旗图书馆公众号.2025-02-08

阿右旗2022年“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图书馆智能数字化设备建设完成.文旅阿拉善.2025-02-08

阿右旗图书馆开通“彩虹数字图书馆”平台.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数字赋能 融学于趣 阿拉善盟图书馆新增三个特色文化资源库.阿拉善盟行政公署.2025-02-08

【卫健动态】阿拉善右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全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丨博爱厚德 精诚创新:阿右旗人民医院介绍.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文物遗存.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景区景点.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内蒙古阿拉善方等寺(库热图庙) | 释圣文化.内蒙古阿拉善方等寺(库热图庙) | 释圣文化.2025-02-08

内蒙古阿拉善宗乘寺(库日木图庙)(阿贵庙) | 释圣文化.内蒙古阿拉善宗乘寺(库日木图庙)(阿贵庙) | 释圣文化.2025-02-08

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网.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5-02-08

水利部公布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梁河县人民政府.2025-04-16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2-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