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大族

门阀大族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形态上具有显著特征的大规模家族。

发展历史

汉代时期,任官制度主要采用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是汉代低级官吏或儒生晋升的重要渠道。然而,随着政治腐败的发展,察举制逐渐重视候选者的家庭背景和血统。在这种背景下,豪族出身的官员开始相互推荐亲戚朋友,以巩固权力并扩张家族利益。与此同时,渴望入仕的士人们也开始依附于豪族,建立起师生关系,成为豪族的"门生",而豪族则被视为"宗师"。豪族会推荐对自身有利的门生担任官职。征辟制允许官员直接选拔人才加入自己的官署。这一制度也为豪族扩展个人影响力提供了便利。他们会征召对自己有益的人才,并将其称为"举主",而被征召者则成为"故吏",双方建立了隶属关系。故吏通常会跟随举主参与军事行动或职务调动。

历史影响

这些选拔官吏的制度使得豪族子弟能够轻松进入官场,导致了累世公卿的现象。豪族还会利用这些制度,吸纳小家族或中小地主作为"门生""故吏",从而构建起围绕自家的政治理论。此外,自从刘彻推崇儒术以来,儒家经学蓬勃发展。许多著名学者世代教授儒家经典,并形成了学术上的垄断地位。他们的教学覆盖范围广,许多官员都是他们的学生。学生们自称弟子,弟子的学生则称作门生。有些学者的学生多达几百甚至几千人。通过学习经学进入官场,又产生了一批累世公卿的家庭。因此,在各级官员之间,师生关系变得普遍。这些大族不仅长期担任高级官员,还长期传授经学,拥有众多故吏、弟子、门生。

参考资料

眼见门阀世族做大,东汉皇帝难道坐视不管?看完才知,皇帝管不了 .360个人图书馆.2024-10-26

门阀士族制是什么,为何在魏晋达到顶峰,又为何退出了历史舞台?.腾讯网.2024-10-26

“经学”为主、“文学”为辅:唐朝门阀士族文化追求为何转变?.网易.2024-10-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