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咸

《作咸》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一篇文章。宋应星通过这篇文章探讨了盐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品注释

①天有五气,是生五味:据《尚书·洪范》及《礼记·月令》,在中国古代的“五行说”中,东方代表木,味酸;南方代表火,味苦;西方代表金,何公超;北方代表水,味咸;中央代表土,味甘。

②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焉:《尚书·洪范》记载,姬发向箕子请教天道,箕子阐述了天地间的法则,其中包括五行的概念。《洪范》开头便提到了五行的特点,如水性向下渗透并产生咸味。

③经年绝一无恙:意指长时间不食用某种食物对人体并无显著影响。

④缚鸡胜匹:比喻某些事物看似简单却实则困难。

⑤“天一生水”:出自《汉书·律历志》,描述了五行学说中水的起源。

⑥五服:《尚书·禹贡》中提到的地理概念,包括甸服、侯服、绥服、要服和荒服五个等级。

⑦为蔬为谷,皆有寂灭之乡:表示有些地区不适合种植农作物。

⑧斥卤:指盐卤

作品译文

宋应星指出,自然界中有五种基本元素,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味道。他特别强调了水的特性,认为水向下流动并带有咸味,这种现象最早由姬发询问箕子时得到解释。他认为,与其他四种味道相比,盐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即使只是短暂缺乏也会导致虚弱无力。他还观察到,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靠近京城的区域还是偏远的边境地带,都存在着无法生长植物的土地,但在这些地方仍然能够发现盐的存在。宋应星对此感到惊奇,因为这意味着盐似乎不受地域限制,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被人们利用。

作者简介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汉族,出生于奉新县。他是明朝末期著名的科学家,曾在多个职位上任职,包括江西分宜教谕、福建汀州推官亳州市知州。明朝灭亡后,宋应星选择辞去公职,回到家乡度过余生。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撰写了《天工开物》这部重要的科学著作。此外,宋应星还创作了其他书籍,如《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和《卮言十种》,但这些作品现已散佚。

作品简介

《天工开物》最初出版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由宋应星编写的综合性科学著作。这本书涵盖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全面的科学技术文献之一。国外学者将其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在书中提出了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并主张人力与自然力量相结合。《天工开物》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科技史料,而且重点关注了手工业的发展,反映了明朝晚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情况。

参考资料

《天工开物·作咸》.《天工开物·作咸》.2024-11-03

《天工开物》之作咸——4月“华夏科技学堂”教育活动.中国数字科技馆.2024-11-03

天工开物.天工开物.2024-11-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