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奢冢遗址

伍奢冢遗址位于亳州市利辛县孙庙乡庙李自然村东北地区,老母猪港南岸,呈谷堆形,占地3万平方米。该遗址因伍奢冢而得名。伍奢冢上文化堆积层为38米,下层为18米。在伍奢冢南侧100米处有土城墙,城墙东西长140米,基宽3米,高半米许。城墙北侧发现有古井、锅灶遗迹等。20世纪60年代,伍奢冢遗址曾出土石斧、骨针、陶网坠、红烧土等文物。自1980年以来,地面上采集了大量文物标本,经专家鉴定,均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伍奢冢遗址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2004年10月28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展览

冢上文化堆积层为38米,冢下为18米(河堤剖面),冢南100米处有土城墙遗址,东西长140米,基宽3米,高出地面半米许,城墙北侧发现有古井,锅灶遗迹等。六十年代,曾发现有石斧、骨针、陶网坠、红烧土等。1980年以来,地面采集大量文物标本,经专家鉴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

价值意义

遗址上面,建有一庙宇,香火鼎盛,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面八方的香客汇聚于此,云烟缭绕,香灰堆积可达500mn,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延续历史文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有资料证明,当年伍子胥父子驻守在楚国东北地区边境,也就是现在的安徽颍泉区伍明镇,伍明镇就因伍子胥而得名。伍奢,伍子胥之父,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任太子太傅,后因楚平王听信谗言被杀害。

据考证,历史上,伍明一带是伍子胥祖孙三代的屯兵驻防之地。后人在他们居住的地方修筑庙寺以祭,称伍名寺,现存。伍奢冢遗址坐落于利辛县孙庙乡境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传统的伍奢冢庙会,香火旺盛,来自周边市县区乡镇的群众有10万余人参加庙会活动。

保护措施

2015年03月4日至6日,安徽省利辛县政府举办了伍奢冢庙复建工程项目洽谈会。会上,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秘书长方建文,中国佛教文化保护中心理事长赵伟等各界人士,先后介绍了伍奢冢庙复建工程详细计划和重大意义。

方建文表示,伍奢冢遗址是安徽省文保单位,它所代表的忠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魂之一。做好伍奢冢复建工程项目建设,是保护华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忠义精神的一件好事。利辛县县政府副县长金国珍说:伍奢冢庙复建工程是我县一项重大的文化项目,搞好伍奢冢庙复建工作,对弘扬忠义文化、保护好伍奢冢文物遗址、宣传利辛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

伍奢冢遗址-亳州市利辛县伍奢冢遗址.旅游网.2021-06-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