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圈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南杨家圈村,东临杨础河,西北屏方山。1956年文物调查时发现,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1977年12月23日,被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遗址。
景点简介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由于盖民房、建窑厂、修路等,遗址遭到严重破坏,现仅存东北角一部分,呈长宽各100米,略近方形的台地。1981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及烟台地区部分文物干部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开方(沟)33个,发掘面积880平方米。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三层属龙山文化层;第四、五层属大汶口文化层。均出土石器、骨器、陶器等。发现6座房屋残迹,其中4座属龙山文化遗存,平面略近方形,四周有深基槽。3号房址东西长6米,南北宽5~5.4米,四周基槽深达2~2.3米,基槽中尚有28个柱洞。两座属大汶口文化遗存,平面略近方形,四周基槽较深,槽内柱洞排列有序。清理出6座墓葬,其中1座属龙山文化遗存,头东脚西单身屈肢;5 座属大汶口文化遗存,长方形土坑竖穴,多无随葬品,唯2号墓随葬1件鱼椎骨饰。大汶口文化墓有合葬,头西脚东,侧身屈肢葬;有俯身屈肢单身葬,头东脚西;婴儿仰身直肢,头向东,葬式与头向不同,是其特点。此次发掘,在胶东半岛第一次发现了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直接地层关系,为研究两种文化的早晚关系增加了新的地层证据。在龙山文化地层和灰坑中,发现了粟和水稻的皮壳及印痕,是现知史前栽培稻分布的最北界限;还发现1 件残铜条和一些铜渣,说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冶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