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琪是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蚕丝织造(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2月28日,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2018年5月16日,顾明琪正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简介
顾明琪是湖州市人,祖居南浔镇辑里村,1963年毕业于吴兴一中,此后在家务农,向父母学习辑里湖丝的缫丝工艺。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其祖父一代就以养蚕缫丝技艺为生,其父母后来更是成为辑里村有名的养蚕缫丝技术能手。顾明琪已收其儿子儿媳为徒,把传统的湖丝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经过多年琢磨,顾明琪娴熟地掌握了传统缫丝的全部技艺,包括剥茧、挑丝、抬头、压轴、卷绕等工序,抽出的蚕丝洁白如雪,且粗细均匀。
传承人与非辑里湖丝
2010年6月,辑里湖丝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遗”名录。和丝茧纠缠了50多年的顾明琪,也在65岁的时候成为辑里湖丝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蚕虽然不养了,但顾明琪的桑地没有荒着,空的时候他常会去打理一下,从祖辈传承下来的老产业,顾明琪不想在自己的手里断了。
南浔镇辑里村,曾经享誉世界的“辑里湖丝”在这里其实已经衰落了很多年。
明代崇祯的大学士大臣温体仁就是温晋璋的10世祖。温体仁从当时七里村里赴京履职后,辑里湖丝就被引进京城和皇宫,最后成为皇宫制作龙袍、凤衣的贡品。
自此,七里丝有“湖丝惟七里尤佳”之誉。
通过查阅嘉业藏书楼的史料,温晋璋还发现,特别是当“辑里丝”成为湖丝的冠冕之后,南浔古镇周边乡镇乃至县城所产之丝都冠以“辑里”之名,以图加价而售。
让辑里村村民印象深刻的是,就在当年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盛会结束前的9月,村里最大的一家缫丝厂,也在全国丝绸行业萧条之际,“顺其自然”地倒闭了。
世博会中国馆最有分量的展示,以及曾经耳熟能详的辑里湖丝被人重新翻出来备受世人的瞩目,很快让张建华和沈建栋这两个土生土长的辑里人激动得有点坐立不安。
辑里湖丝曾经的荣誉,是建立在辑里村乃至南浔湖州千家万户以蚕为业的农耕时代,但眼下早已今非昔比,传统农家的种桑养蚕业,正在现代经济的大潮下逐渐式微。
顾明琪的儿子和儿媳原来也是在村里的缫丝厂上班,当时儿子还是厂里唯一的煮茧能手,前几年工厂倒闭后,夫妻俩就在村里办了一家家具厂。父亲的坚持,让夫妇俩也对重操旧业动了心。
4月初,张建华将产品搬进了在上海举办的国际顶级私人用品展,会展上,他们展出的国丝系列产品,和旁边法拉利展台上亮相的跑车形成了有意思的对比。
除此之外,在国内最专业的桐乡国际蚕丝城,张建华的旗舰店设计得别出心裁——一条白色的巨大丝带从店门口沿着墙壁贯穿整个空间,丝带上面记载了辑里湖丝的起源、兴起、改良,以及南浔古镇丝商群体在中国近代生丝外贸史上的重要地位。
丝带围绕的展厅中间,是一只巨大的蚕茧,就像经历了化蛹成蝶的过程,这只空茧给人很多的遐想。
2012年1月5日,南浔辑里湖丝文化研究会在南浔镇辑里村成立。研究会的成立,为挖掘历史资源,更好地为传承和发展辑里湖丝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
研究会成立之前,张建华成立的国丝文化园也已经开始启动,整个项目正在由中国美术学院进行规划,按照设想,国丝文化园将建有辑里湖丝仿古作坊、博物馆、文化传承馆、蚕学馆、辑里小村传统文化展示等。
人物新闻
"丝绸的记忆"非遗特展开幕 10位传人口述史正式发布
关于公示第一批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公告
走基层。探寻湖州非遗 辑里湖丝制作技艺传承人顾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