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草,汉语词汇,拼音为gǎo cǎo。
文学含义
作为草料
在文学作品中,藁草常被用作草料的代称。这一用法最早可见于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周瑜传》,其中提到:“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作为草稿
藁草也常用来指代草稿。在《南史·徐勉传》中有记载:“禁省中事,未尝漏泄,每有表奏,辄焚藁草。”此外,在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寄苏拾遗》中也有相关描述:“退朝观藁草,能望马相如。”
作为干草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藁草还被用来比喻干草。比如,《东周列国志》第一回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宣王怒犹未息,曰:‘朕杀杜伯,如去藁草,何须多费唇舌?’喝教快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