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燕雀(黑枕黄鹂普通亚种:Fringilla teydea)类似苍头燕雀,但体型明显较大,喙也更厚。其特点是羽毛色彩比较单一,头顶无黑色。蓝燕雀雌鸟为暗灰棕色。繁殖季的雄鸟容易辨识,蓝色羽毛范围较雌鸟为大,鸟嘴呈灰色。
该鸟仅发现于西班牙大加那利岛和特内里费岛的高地,栖息于岛上的加那利松林,茂密的针叶林中最为常见,也见于低矮灌丛和月桂林中。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身体大部分呈蓝灰色,颔、喉咙和覆羽纹带为 灰白色,翅膀黑色,尾下覆羽白色,喙淡蓝色,繁殖季喙尖黑色。
雄鸟和雌鸟都有一条间断的细白眼环。雄鸟腿、趾为沾粉红的青灰色,雌鸟粉棕色。
雌鸟与雄鸟羽毛样式相同,但颜色差异大。雌鸟上部棕色或暗黄褐色,下部浅灰色,翼带淡黄色,棕灰色的鸟喙至下颌基部具少许淡红。
幼鸟外观与成年雌鸟相近,只是颜色略深。
大加那利岛亚种(F. t. polatzeki)比指名亚种(F. t. teydea)至多小10%,有稍小的喙和较单调的羽毛颜色。
大小量度:体长160~170mm;翅♂96-107mm,♀89~97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加那利松林,繁殖季飞至海拔1,000~2,000米,林下金雀儿占高比例的松林中。除繁殖期以外,主要出现在海拔300~2,300米,林下植物富集的地方。在特内里费岛,栖息地在海拔1,000~2,000米,林木繁茂的环岛带。在大加那利岛,仅局限于奥赫达、因那瓜和帕荷纳的松林中。
生活习性
蓝燕雀的鸣叫声由系列递减的重复音构成,以尖锐的”或“ ”音结尾。“ ”叫声有时以双音符重复,也会发“ ”或”这类非常含糊的声音。据报,大加纳利岛亚种有更柔和的”低音。飞行中,蓝燕雀发出低沉而沙哑的“ ”声。
主食加那利松的种子,偶尔也吃水果、花种和昆虫。用强有力的鸟喙破开松果壳,啄食里面的红松果,或捕捉松树皮裂缝中的昆虫,此类昆虫是繁殖季为早成雏补充蛋白质的首选食物。雏鸟主食毛虫,而凤蝶总科、飞蛾类和一些甲虫则像是成鸟的最爱。可于地面或树上觅食。
繁殖季末,以家庭为单位聚集,组成小型觅食群体,尚无季节性迁徙的报道。但在冬天的恶劣环境下会飞至低海拔区域。寻找水源时会长距离飞行,夏季尤其如此。
地理分布
西班牙海岛的特有物种,大多分布于特内里费岛,约250只分布在大加那利岛的狭小范围内。
繁殖方式
繁殖季开始于4月,持续至7月末8月初。雌鸟负责构巢,鸟窝通常置于松树上,偶尔也选择杜鹃丛或月桂。筑巢材料为松针和黄雀花枝,内垫以羽毛、苔藓植物、草和兔毛。每窝产卵2枚,蓝燕雀两亚种的产卵时间不同,在特内里费岛(指名亚种栖息地),6月头两周产卵;在大加纳利岛(大加纳利岛亚种栖息地),4月的后两周和6月的前两周产卵。雌鸟孵卵14~16天。初生稚鸟体被稀疏绒毛,目不能视物,由双亲轮流喂食,早成雏留巢期17或18天。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2004年,种群估计约1,000~2,500繁殖对,大致有2,000~5,000只成熟个体,种群总数约3,000~7,500只。虽然,大加那利岛的种群数持续下降,但该岛种群仅占总数的一小部分,而随着特内里费岛栖息地的扩大,该鸟种群总趋势维持稳定增长状态(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红色 List):近危物种(NT),2012年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