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尔坦·杜加

盖尔坦·杜加(法语:Gaëtan Dugas,1952年2月19日—1984年3月30日)是一名加拿大籍男同性恋者及加拿大航空的空乘服务员,是一位较早期的HIV患者,曾被外界普遍视为艾滋病“零号病人“或美国首例艾滋病人,被指责是引发北美艾滋病流行的“罪魁祸首”。根据2016年10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他的案例后来被发现只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病毒为人认知前就感染的数千例患者之一。1984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追踪研究加利福尼亚州病例时,杜加的代号为“患者 O”,将字母“O”误解为数字“0”成为术语“零号患者”的起源。20世纪80年代早期艾滋病毒的传播程度、传播途径以及杜加被确诊艾滋病的时间都存在争议。1984年3月,盖尔坦·杜加因艾滋病并发症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在魁北克市去世。杜加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以及他在艾滋病早期传播中的角色,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人物经历

盖尔坦·杜加于1952年出生于魁北克市,20岁时,他曾前往温哥华学习英语,以便确保能得到梦想的空乘人员工作。在第一次到北美西海岸旅行期间,杜加遇到了瑞·雷德福(Ray Redford),两人成为恋人,他们的关系持续了几年,直到在杜加工作的频繁旅行和其他恋情的压力下不堪重负。1974年杜加开始在加拿大航空公司工作之后,他经常在哈利法克斯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之间搬家,性生活相当活跃。杜加曾声称自己在北美地区有超过2500个性伴侣,并据他自己估计,自1972年开始性生活以来,平均每年有数百个性伴侣。

杜加于1980年5月被诊断出患有卡波西肉瘤(Kaposi's 肉瘤),并最终前往纽约接受治疗。他对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研究人员帮助很大,部分原因由于他保留了日记,杜加在1982年为他们提供了他们能找到的最好的性接触联系人网络追踪记录。这种帮助使得他后来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研究人员制作的一个病例聚类图中处于中心位置,并且通过兰迪·席尔茨(Randy Shilts)著作的广泛影响,死后声名狼藉。1983年在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温哥华后,他逐渐病重,回到了魁北克市,在那里他与家人度过了余下的日子,直到1984年3月去世。

零号病人流言

流言开始

1981年6月,一种之后被称为艾滋病(AIDS)的综合症被首次正式记录在案。1984年,一份刊载于《美国医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多宗艾滋病感染个案的研究论文被发表,其中的40多例感染病例由性接触联系起来,杜加则处于图例中心。"零号患者"(patient 0)第一次出现,然而论文作者之一的 CDC 研究员威廉·达罗(William Darrow)称杜加不是“患者 0”,而是“患者 O”(patient O),发音为“oh”,代表“Out-of-California”,即加州以外的病例,而这当时被一些人误解了。

而零号患者的流言开始于兰迪·席尔茨出版于1987年记录美国艾滋病流行爆发的著作《世纪的哭泣》(And the Band Played On: Politics, People, and the AIDS Epidemic,后被改编为同名纪录片)。席尔茨在书中将杜加刻画为一个具有反社会行为的病毒传播者。并有意地把身上的艾滋病病毒传染给他人,至少也是不顾后果地危害其性伴侣。虽然席尔茨的书中并没有直接提出杜加是艾滋病毒主要传播者的指控,但这样的的谣言逐渐变得广泛流传。2016年在大卫·弗朗斯出版的《如何在一场瘟疫中生存》(How to Survive a Plague)一书中,席尔茨的编辑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为了刺激销售,我们有意识地决定在书籍和宣传活动中丑化和诋毁杜加。“

重新审视“零号病人”流言

零号病人(patient zero)或零号感染源(Index case)一词是在杜加死亡同期,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中被提到,其人员追查在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其他州的男同性恋性活动社群时,杜加作为其中的中心人物而给予他的代号。而1984年发表前述论文的作者之一威廉·达罗称论文只是探究当时新认识的这种疾病的传播性质而不是起源,从来没有意味着杜加是第一个病例。

1984年的研究最初向研究人员表明,病毒感染与艾滋病症状出现之间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月。然而,当席尔茨的书于1987年出版时,已知受感染的个体潜伏期可能长达几年,一些个体可能早在与杜加见面之前就已感染很久,该研究不太可能揭示正确的病毒感染网络。

亦有其他人对零号感染源一说提出质疑或持保留意见,1988年,安德鲁·莫斯(Andrew R. Moss)在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中对流言发表了反对意见。2007年11月另一篇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文章驳斥零号感染源流言,指出艾滋病于1966年从非洲传播到海地,再由海地于1969年传到美国。而一位死于1969年,名为Robert R的患者则被确认是在北美洲最早有文献记载的艾滋病症状患者,报告指出该名患者在1966年就已经显示出有艾滋病的症状。

科学研究澄清谣言

2016年,亚利桑那大学迈克尔·沃罗比(Michael Worobey)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自然》上发表论文,他们进行了一项基因研究,通过基因手段检测了杜加生前保留的血样,并与1970年代其他艾滋病患者血样相结合,检测证实杜加血样中包含的毒株在他之前已经感染了纽约的患者。他仅仅是普通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之一。“关于‘零号患者’的观点,没有科学数据支持”,沃洛比总结道,“既没有生物学也没有历史证据证明他是美国首例或 HIV-1 B亚型的首例病人。”

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家理查德·麦凯(Richard A. McKay)的一项研究还确定了产生零号患者流言的其他原因,虽然病例分析中的许多患者都报告超过1000个性伴侣,但大多数人都只记得“极少数”的名字,这使得他们与其他病例的联系更难以追查,由于其他人记得杜加的独特名字,他对研究人员追踪他的性接触联系网络帮助很大。加利福尼亚大学艾滋病研究员罗伯特·格兰特(Robert M. Grant)博士表示:“没人想成为社区中的‘零号患者’,但这可能会对疾病控制有所帮助,仅仅因为你是第一个被诊断出来的人并不意味着是你发起了这场流行病。”

文化影响

杜加的故事和“零号病人”称号在流行文化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约翰·格雷森的音乐喜剧电影《零耐心》(Zero Patience,1993年)和劳瑞·林德的纪录片《杀死零号病人》(Killing Patient Zero,2019年)都讨论了围绕杜加的零号病人神话。此外,理查德·麦凯将他的研究扩展成了一本书《零号病人和艾滋病流行的形成》(Patient Zero and the Making of the AIDS Epidemic),这本书不仅包含了对杜加生平最明确的传记,而且是通过与朋友、家人和情人的多次采访构建而成。

参考资料

《自然》揭示艾滋病50年前入美路径,加拿大病人蒙冤35年.澎湃新闻.2024-05-11

科学家为美国艾滋病零号病人清除恶名.Solidot.2024-08-04

"零号病人":早期北美艾滋病流行史中对一位患者观念的缺失 | “Patient Zero”: The Absence of a Patient’s View of the Early North American AIDS Epidemic.Th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2024-08-04

第一个感染的患者,为什么叫“零号病人”?.网易.2024-05-11

被误读的“零号病人.新民晚报.2024-08-04

Cluster of cases of the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linked by sexual contact..Th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2024-08-04

How researchers cleared the name of HIV Patient Zero.自然(Nature).2024-08-04

证据还HIV“零号病人”清白:基因组只是美国病毒株.中国新闻网.2024-08-04

Pneumocystis Pneumonia --- Los Angeles. Epidemiologic Notes and Report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2024-08-04

New research reveals accidental making of 'Patient Zero' myth during 1980s AIDS crisis.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24-08-04

The emergence of HIV/AIDS in the Americas and beyond.roc Natl Acad Sci US A.2024-08-04

1970s and ‘Patient 0’ HIV-1 genomes illuminate early HIV/AIDS history in North America.自然(Nature).2024-08-04

HIV's Patient Zero exonerated.自然(Nature).2024-08-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