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二水(1910年—1985年1月),原名炎,后改为焱,字爽夫,绍兴市人,书法家、治印者,曾长期供职银行保险业。新中国成立后首个书法团体——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的创社成员之一,擅长隶书、行书。
书法特点
何二水的书法风格潇洒、清丽、脱俗,绝少匠气,所治印,刀法爽劲,朴拙平实。他的书法注重继承,在继承中博采众长,同时勤于思考,凭借广博的文史积淀提升书法内在的文人气质,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教育贡献
除从事书法创作外,何二水还热心教授青年人。在他的众多学生中,刘炳森、方绍武等为佼佼者。他曾义务为北京市的很多单位、商店写过牌匾,饿着肚子来,饿着肚子去,偶尔拿一点车马费。他在世时很穷,但他不求名利,默默奉献,在书法艺术上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成就。
书法作品
由刘炳森提议并负责编的《二水先生剩墨》,2008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但刘炳森未能见到该书面世。刘炳森次子刘学惟说,没有机会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情是父亲的一大憾事。
荣誉
何二水被誉为中国著名老书法家,何二水教育文化奖励基金以他的名字命名。
人物评价
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社长姚得珠说,如今市场经济冲击着书法团体,尤其需要提倡何二水先生的敬业精神。“二水先生曾义务为北京市的很多单位、商店写过牌匾,饿着肚子来,饿着肚子去,偶尔拿一点车马费。他在世时很穷,但他不求名利,默默奉献,在书法艺术上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