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性观是一种哲学观点,它主张人类的本质源于自然界。这一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他们通过直觉观察自然来理解人性,将人性视为由特定的自然物质元素组成的。即使是在智者派哲学家中,尽管他们开始探讨人性与社会的关系,但仍坚持人性是由自然决定的观点。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强调了人的理性本质,认为这是自然赋予的。17世纪的经验论和唯物论哲学家们也将人性视为自然的一部分。
历史演变
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了“自然人”的概念,他认为只有在自然状态下的个体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发展。同时期的爱尔维修则指出,个人的感觉体验是其基本特征,在社会环境中受到影响后,才会产生对自然本性的扭曲。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批评了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提倡以现实的自然感性视角来看待人类。此外,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人也支持自然人性观。在中国哲学史上,一些学者如告子、孟子以及王充、张载和康有为(早期)等,都将人性解释为生物属性或构成人体的物质元素“气”。
反映
自然人性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中有不同的反映。
参考资料
儒学研究 | 冯兵:性本自然,心生善恶——荀子是人性“自然”论者.网易.2024-11-27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上).展鸿公务员考试网.2024-11-27